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对通信企业财务管理改进的探讨

2015-12-14 11: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通信企业作为信息社会的核心产业,其企业组织模式、财务管理模式、业务运营模式已经基本成型。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通信企业大多具有国有背景或由大型国有垄断企业改制而来,因此对于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必要进行改进,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资本市场与现代企业的要求。

关键词:通信企业,财务管理,改进
一、 引言:通信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通信市场3G时代的到来与新一轮电信企业重组的完成,标志着我国通信市场竞争新形势的到来。各大电信商在均成为全业务运营商的前提下,竞争手段与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而与之相伴而来的就是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趋缓、ARPU值的下降与用户数(特别是移动用户数)的稳步上升。由于我国各大电信企业均为国资委直属大型央企,在其发展历史上,均为大型国有垄断企业,虽然目前三大电信商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上市(其中中国联通还在A股上市),各大电信企业在公司治理上也基本满足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作为公司治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企业财务,也随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根本目标也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表现形式在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在此前提下,承担应有的普遍服务及其他社会责任。由于通信企业的成长历史,导致财务管理人员及具体的财务管理思路上,还存在着一些传统思路的影响,虽然也引入了较多的现代财务会计的管理工具与思路,但笔者认为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以促进企业的进步。
二、 通信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 现代财务管理思路尚未深入人心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通信行业实行的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由政府部委直接投资建设与运营,政府部门的主导与主管部门的直接或遥控指挥,使具体的经营管理者与财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与经营意识比较淡漠,企业缺乏提高效率的动力,没有成本最优化的动力,从而无法在价格和质量方面满足广大民众的需要,极大影响了通信企业的财务效率与经营效果。而当前随着电信业改革的基本完成,各大电信企业均已建成现代企业后,各电信企业大都形成了以省级经营主体作为核算层级,财务部门均集中在省级公司层面,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务的集约化管理,但由于通信企业基层网点众多,分布广泛,财务人员对于具体的业务情况与地区差异缺乏真正的了解,或者由于忙于核算而疏于具体的财务管理,导致没有真正树立财务管理为企业管理服务的观念,与之相关的后果就是财务管理工作事实上还不够精细化的要求。
(二) 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被动性
  主观上,由于通信企业历史形成的“天然的垄断性”,仍然占有绝对优势,各经营者与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意识与忧患意识并不强烈。在这种经营环境下,企业的一切出发点及成本导向,很难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其他企业思维相同,受到诸多价值标准的扭曲,很难真正考虑企业价值最大化。客观上,由于通信企业集团公司仅仅从财务制度、内部控制、报表合并、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对于省级公司进行业务指导,无法也不可能对于各分支公司的财务工作进行具体的切实要求。如通信企业集团往往组织不同省份进行交叉检查,或者集团公司组织专项检查,同时,通信企业还要受审计署等监管机构的监督,导致各地财务机构把很大一部分工作精力放在面对各项检查与考核上,导致了事实上的核算主体工作的被动性。
(三) 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运营的决策参谋力度不够
  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方面是要做好核算工作,如网间结算、代理费用结算、预付卡结算等,另一方面还面临着若干促销政策、套餐等费用的结转等。在日常工作中,往往由营销部门制定大致方案,再借助其他咨询公司或公关、广告公司细化方案并加以实施。尽管财务部门应当对原有的促销及公关项目的财务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新方案进行财务方面的建议,但事实上由于一些信息流与数据量的测算过于专业,加之新业务层出不穷,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运营的参谋力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
三、 通信企业财务管理改进的思路
(一) 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是其着力点
  手段的精细化是指财务管理需要采用信息化手段,以信息技术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推进,保证财务管理的灵敏性。为此,财务部门要扩大财务信息采集面,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和利用程序,整合会计信息和销售、网络、工程等业务数据信息,形成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如浙江移动从2004年开始着手建立基于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成本盈利信息和成本盈利分析的维度,使财务管理提升到可以掌握企业现有的全面的成本结构和成本来源,发现需要重点改进的流程和作业,为浙江移动新业务的推出提供预计成本信息,为公司产品、服务定价和预算控制提供科学的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信息。
(二) 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是其制度保障
  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控制制度的总称。当前,我国三大通信企业均已在纽约上市,必须根据美国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的严格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并严格加以执行。随着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电信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不确定,迫切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以降低企业分权管理和技术更新带来的潜在风险,而提高运营效率应该是企业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自2007年,山西联通开始开展《萨班斯法案》404条款遵循性测试,涉及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控制环节,主要关注公司层面控制,信息技术整体控制,业务流程层面控制等。山西联通为组织测试投入了大量的成本,最终顺利通过测试。测试结果显示:80%的问题出在执行上。因此,企业战略、政策及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内部审计协助管理层实现企业目标的主要内容。
(三) 财务管理的预算制度是其重要途径
  当前,通信企业对于预算管理已经高度重视并加以实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信企业应当牢牢抓住预算这个“龙头”,用以指导全面进展。但当前,预算管理系统往往侧重于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对于预算目标或经营指标的制定往往还存在着定性或随意的因素。在此方面,笔者认为,通信企业要充分运用科学的数学模型,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行业发展预测法、成本法等定量分析模型,通过对前几年 全国电信收入排名、电信收入占GDP比排名、行业收入占GDP比排名、电话普及率排名、宽带普及率排名、GDP增长率排名、业务收入增长率排名来定性分析本省的收入总量排名和增长率排名,根据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果相结合来合理确定本级的预算指标。
(四) 完善通信企业的财务分析与评价是其重要手段
  1.加强考核指标的权威性。为确保预算的权威性,通信企业应利用内联网,实时进行监控,如联通山西晋城分公司充分利用系统的预算控制功能,对超预算、无预算的项目实行强制控制,系统控制无法提交,从而杜绝超预算、无预算事项的发生,使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2.做好财务分析工作。通信企业的财务部门在财务报表和内部成本费用信息的基础上定期提供包括管理资产负债表、内部管理损益表和公司层级绩效指标架构图在内的财务分析体系,同时要善于做好数据挖掘工作。此外,实时的财务分析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如,笔者认为,对于某些财务指标特别是现金流指标可以通过前台BOSS与后台财务系统的联网,适时给出关键指标,结合企业考核模式(如KPI、平衡计分卡等工具)对企业进行预警或完成状况的提示。
四、 结论
  随着中国电信市场竞争的发展,有的运营商业务收入增长不仅无法保持过去那种高于GDP增长的速度,甚至还低于GDP增长的速度,其具体表现是“增量不增收”,在这种现实情况下,通信企业财务必须转变观念,大力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立足于集中财务管理模式,做好财务预警,严格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财务信息,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营,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桂萍,于增彪,刘桂英.ABC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J].新理财,2006(6).
[2]汪鑫,施丹.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作业成本法大有作为[J].通讯世界,2006(33).
[3]魏朝晖. 创新管理模式精确财务管理[N].人民邮电,2006年12月22日.第001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