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目前会计计量中,历史成本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经济、金融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对历史成本的计量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及时、相关地反映资本市场的变化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更好地与国际会计信息接轨,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然而,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公允价值成了饱受争议的话题。本文从公允价值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影响的角度分析解读相关会计信息,说明其意义。
关键词:公允价值 利润 所有者权益
我国原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于1992年制定和颁布的,从1993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会计法进行了两次修订,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财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等陆续出台,它们与基本准则之间难免有一些不协调、不统一的地方。为了与现行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等保持一致,体现基本准则统驭具体准则,实现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接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新准则的变化与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对会计目标进行修改;对会计一般原则作了完善;对会计要素的定义进行重大调整;突出了会计计量属性;以及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结构。其中会计计量属性调整重大,除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已有计量属性外,新准则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而在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会计计量----公允价值问题受到了空前关注,公允价值的引入又会给会计计量带来什么影响?
1.公允价值的起源与含义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会计计量第四十二条定义,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最早提出公允价值概念的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William Paton,其于1946年在Journal of Accountancy发表了一篇题为“会计中的成本和价值”的文章。在文中,Paton教授指出:“成本和价值不是相抵触和相排斥的概念。在购买日,成本和价值几乎是一样的,至少在大多数交易中如此。就支付媒介是非现金财产而言,购入资产的成本应按所转出财产的公允市场价值确定。事实上,成本是重要的,因为其大致等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
2.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影响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成熟的有限性,因而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以下以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为例,说明新旧准则下对会计信息计量与披露的影响。
金融资产。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四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后续计量:第一类和第四类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而第二类和第三类金融资产则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2.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例1】20×7年5月13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65 000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 000股,每股价格10.65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65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 300元。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股权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且持有乙公司股权后对其无重大影响。6月30日,乙公司股票价格涨到每股12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7年6月30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甲公司需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000
在新准则中规定,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由此可见在其它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导致企业利润随之发生改变。
【案例一】以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千元,币种:人民币) |
项目 | 2008年度 | 2007年度 | 同期增长 |
营业收入 | 51464934 | 36033676 | 42.82% |
营业成本 | (29840450) | (19657311) | 51.80% |
毛利 | 21624484 | 16376365 | 32.05%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1406400) | 1698372 | |
营业利润 | 9675276 | 7804360 | 23.97% |
利润总额 | 9972241 | 7907212 | 26.12% |
净利润 | 7650451 | 6149145 | 24.4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6811863 | 5786732 | 17.72% |
由上表所列数据可知2008年度毛利较2007年度同比增长32.5%;2008年度营业利润较2007年度同比增长23.97 %。导致毛利同比增长率与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2008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406400千元,2007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698372千元。2008 年度,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4.06 亿元,源于公司所持“中国远洋”4000 万股A 股股票于报告期内股价下跌形成;2007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698372千元,除了其中3.31亿元来源于汇率远期合同公允价值增加外,其余13.67亿元形成于公司所持“中国远洋”A 股股票于报告期内股价上涨。2008年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14.54%、-14.10%、-18.38%、-20.65%;2007年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1.76%、21.48%、27.62%、29.35%。200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2007年度同比增长17.7%,倘若剔除2008 年本公司持有的“中国远洋”4000 万股A 股股票形成14.06 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007 年则形成13.67 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5.2%。
由上述分析可见(1)在新准则下营业利润不仅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还包括投资理财活动产生的损益,即企业所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
益的金融资产,因而,新准则下的利润波动与旧准则相比会以市场行情而波动,从而反映企业投资理财活动所承担的风险收益。(2)新准则下的利润除包括已实现且已收到现金的利润及已实现、未收现金但收现可能性很大的利润外,还包括持有损益,因而揭示公司蕴藏的潜在风险。
2.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出售(终止确认)时,售价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例2】20×7年5月6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 190 000元(含交易费用10 000元和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80 000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2 000 000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0.5%。甲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资料如下:
20×7年6月30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5.3元。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股票;当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5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20×7年6月30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确认股票的价格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9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90 000
20×7年12月31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0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00 000
因此,在新准则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
【案例二】以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
项目 | 2008年 | 2007年 | 2006年 |
所有者权益 | 529892170 | 559979453 | 482475431 |
资本公积 | 184709775 | 215237632 | 298617868 |
所有者权益本年比上年增减 | -5.37% | 16.06% | -- |
2007年期末所有者权益比期初增加77504022元,其中因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而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17,992,967.31,占期末所有者权益的3.21%。2008年度所有者权益期末比期初减少30087282,其中因持有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2008年的期初账面值为87,122,851.20 41,期末账面值为41,273,350.72,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为-45,849,500.48(占期末所有者权益的-8.65%)。原基本准则明确定义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并对各项作了具体解释,而新准则未做具体分类,由上述分析可见,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从持有角度更为稳定,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因而带来报告期所有者权益变动。因此也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企业的金融工具所隐含的风险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3.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
3.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突破
长期以来,在财务会计中,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成为我国主导的会计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比较而言,历史成本所表示的公允价值是一个过去的公允价值,是初始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原来的公允价值也不断地转变为历史成本。因此,按时间顺序可将公允价值分成:面向过去的公允价值和面向现在与未来的公允价值。前者就是通常所指的历史成本,而后者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公允价值,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广义的公允价值。由此可见,在货币币值稳定与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化不大的时代,这种转变和划分的意义或许并不大,因为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同一资产或负债项目的前后两种公允价值之间往往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公允价值的引入突破了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它一方面要求会计主体须确认持有利得或损失以及非经营性损益,从而及时反映市场波动,揭示金融工具所隐含的风险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能够更及时地反映市场对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价,更具有相关性;另一方面,金融工具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从表外披露转向表内反映,从而使得财务会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对报表以及附注的规范化、系统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有利于增强信息的可理解性、有用性,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减少表外的隐蔽性。
3.2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应遵循谨慎性要求
应当正视,我国的股票市场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但仍然不够规范,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交联交易、资产评估或虚拟资产等手段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表,进行市场操纵,致使股票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因而使得公允价值可能无法可靠地予以计量,信息披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我国就现阶段而言,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运用仍存在挑战,需要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审计,相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进行更为谨慎的甄别与分析,同时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相关法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