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浅议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2015-12-14 11: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针对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情况,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列为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并制定了相应的条款,以期遏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为我国21世纪促进经济发展的会计工作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本文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的原因出发,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
    表面看来,多数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都具有主观故意性,人们往往把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归结为个别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或思想品质问题。其实,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既有其内因,也有其外部环境,只有这两方面共同存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一)通过会计信息谋求非法利益,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因
  有些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有些企业负责人授意、指示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当然,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并非完全是虚假的,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者也要求掌握真实的会计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会设置账外账,以分别应付各部门的检查,以分别满足企业利益的不同需要。看似矛盾,对利益的追逐是其中一致的地方。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及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有些会计人员出于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    
  (二)环境等因素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因
  首先,部分企业领导人、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能自觉遵守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再加上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处罚不力,或疏于对会计法规违法行为的检查,客观上就会形成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日益泛滥。当前的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经济管理工作还必须依靠各种行政手段。如果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工作职能,甚至袒护和纵容各种会计工作中的不法行为,就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温床。其次,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道德素质也有密切关系。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真正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二、治理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
  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应做到两手抓:一是消除虚假会计信息赖以产生的内部动因,二是改变有助于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环境。具体的措施有:
   1.加强法制建设。这是治理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措施。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如现在试行中的会计人员委派制,就是降低这种影响的尝试。新《会计法》明确了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所承担的责任,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利影响,并促使其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
    2.加大执法力度。我国虚假会计信息现象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部门执法不力。一方面我国现有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偏弱,另一方面,已有会计法规也未能得到充分贯彻,影响了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只有加大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才能有效地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减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只有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才是充分发挥会计法规作用的关键。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使造假者无经济利益可图,甚至因造假行为而倾家荡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
  3.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各级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
    4.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既然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难于完全分离,为了减少和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各级财政部门应深入企业会计核算的第一线,有效地监督和指导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治理,就不能单纯靠一种措施,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为此,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核心,辅以深入细致的行政管理,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结合加强惩治腐败,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好转。总之,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