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

2015-12-14 11: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当前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作为基本原则,对一切财务会计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而随着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等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措施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一刀切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内部财会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从某一程度上加重了我国公共财政的负担。在此条件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已是势在必行。因而,本文将主要围绕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论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与发展,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以及世界范围内会计舞弊事件屡屡曝光的冲击之下,我国相关部门从宏观调控的角度上对我国的相应法律规范、制度政策等进行调整,以期对我国整体的经济环境进行调整与完善,使我国的经济社会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但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会计制度的调整,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已经无法与现有的经济环境相匹配。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跟年终报表之间相互矛盾、预算分开管理制度与预算内外划分的取消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会计核算中票据的出具与行政事业性质的收费主体之间也彼此矛盾,可以说,事业单位在实行财务会计制度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矛盾支出,其财会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规范与保障,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创新已经是必然之举。
一、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党“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发展目标,而随后我国财政部提出了构建“公共财政模式”的新构想,然而,“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模式”的构建需要将市场作为资源的基础与主导,政府及财政则发挥补充辅助的作用。而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组成部分,尽管其属于非物质的生产领域当中,但其在为社会经济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是商品与劳务的消费者和购买者,所以,事业单位也需要进入到市场环境当中,依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与要求建立起相应的竞争机制,实现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次,依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事业单位需要从思想上转变其对政府和财政的依赖性,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及发展竞争的意识,以便于降低事业风险;另外,依照世界范围内的相关制度与要求来看,对于像事业单位这样的非营单位,除了被动接受政府及财政部门的补助支持之外,还需要依靠自身的经营所得来筹集更多的经费,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则需要重视其内部的管理工作,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与经济效益。
  但就事业单位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来看,事业单位要顺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模式”的发展需求,实现以上提到的三点转变,则是不现实的。所以,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环境而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是尤为必要的。然而,事业单位要实现其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与发展呢?
二、如何进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
  要顺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模式”的发展需求,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及作用,在政府财政转换成辅助力量的条件下,事业单位要降低自身对于政府支持的依赖性,实现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就必须建立起自身的主体地位,调整现有的财会报表与会计科目,构建全面、完善的监督体系。
(一)建立自身的主体地位
  在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中,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制度是“财政供给”形式的预算会计,其内部财政的主体是政府的财政拨款。所以要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先应当将确立企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在满足财政报账这一基本职能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要依照其会计主体的职责向社会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根据单位自身的发展需求发挥会计工作在内部管理中的作用,从而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由传统的报账型向着经营管理的方向进行转变,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在记好账的基础上,将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对经济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参与上。
(二)调整财会报表与会计科目
  以上分析中提到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与其年终报表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说明在现有财务会计制度的条件下,其现有的报表体系存在一定的欠缺与不足。但是在全球范围的经济环境中,报表体系是会计信息的通用语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要完成会计向社会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职能,就必须对现有的报表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与现行的企业报表体系靠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扩大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发展规模,使其拿到走向世界经济市场的通行证,其内部报表体系的调整则需要以国际通用报表体系看其,依此为标准建立起新的报表体系。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制度中缺少“累计折旧”这一会计科,因而内部会计工作的实务操作经常会出现账面价值虚高的问题,对会计科目进行调整与完善,通过提取折旧法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就可以将实际的耗用与支出进行分摊,对年度支出进行有效的均衡,进而通过对会计科目的完善来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三)构建全面、完善的监督体系
  最后,要切实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使其内部会计工作充分发挥其经济管理与经济决策的作用与价值,构建起更全面、更完善的监督体系则是非常重要的。事业单位需要在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对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计划、经济预算、财务计划以及业务计划等进行合理、全面的监督,当原始凭证出现不合法、不真实或者是弄虚作假的问题时,相关财会人员应当不要受理,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将问题反映至相关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查明与处理。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更有效、更真实。
结论:
  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以及会计制度改革息息相关的。随着 “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模式”的全面建立与发展,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使其走向市场化甚至是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王清书,丁世贵.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2).
  [2]郭磊.试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创新[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3]王远飞.浅谈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如何适应财政体制改革需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