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政府会计工作改革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分析

2015-12-14 11: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推动了我国政府会计工作的改革。事业单位与政府工作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在政府会计工作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必须做出调整和应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政府会计工作下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分析,了解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词:政府;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革
一、 政府会计工作改革简析
  政府会计是以政府整体和相关政府机构为主体,以政府及政府机构的财务活动为核心,核算和反映政府及政府机构的财务活动情况,对政府在预算执行阶段发生的财政收支、经费收支、业务收支活动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进行确认、记录和报告的一种专门会计。
  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发生在我国政府职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暴露出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建立起适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需要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使政府会计能更好地为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大众服务。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改革已逐步推出; 财政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也逐步确立。财政体制改革与财政管理理念的变化为我国政府会计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8月财政部会计司适时推出了《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 , 以事业单位中的医院与高等学校两个特殊行业入手, 拉开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序幕。
二、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现状分析
  在政府会计工作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工作也在逐步开展和推进。会计工作与社会经济特征的紧密联系,决定了会计工作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社会的演变和进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会带来诸多的影响。从当前来看,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我们从理论和实务两个角度来分析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 现行会计理论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需要在一定的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会计理论的科学性与否,会对整个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具体实施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会计理论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会计理论的制定,从本质上讲,它是为会计实务工作而服务的。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理论,通常是针对当前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的,这样就使得会计理论能够有效的指导会计实务工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骤增,事业单位的改制,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在改制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会计理论并没有快速的做出反应。当前的会计理论落后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事业单位会计理论的适用范围出现了偏差。这种理论上的偏差与我国事业单位的概念和内涵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的概念都是指国有事业单位,这就是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理论制度仅仅适用于国有事业单位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我国事业单位的性质越来越多样,从当前存在的社会现实来看,事业单位已经成为企业、行政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个交叉混合区域。事业单位与这三者的区别很难用具体的界限表达出来。特别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脚步还在进一步向前和深入,我国事业单位的性质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形势,按照我国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路,在未来我国的事业单位将会区分为营利性、非营利性、公益性、非公益性等几种不同的性质的事业单位。这就意味着非国有性质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的比重中将会越来越重,当前的会计理论已经与这种现实情况相脱节。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改革,必须在明确事业单位的具体内涵上得以进行。其次,会计要素的设置不够全面。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营利性已经成为一部分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使得这部分事业单位与企业的性质越来越相似,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决定了利润已经成为考量一个事业单位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是在目前的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要考量的具体要素,盈利并没有成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需要审核的要素之一。这是当前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设置不够科学的地方之一。
(二)会计实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效果如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通过具体的会计实务工作来得以体现,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工作,在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核算问题。核算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事业单位核算工作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的支出核算。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支出项目进行核算,在事业单位改制以前,这种核算方法显然是合理的。因为在改制以前事业单位的所有资金都是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各种支出的总量都在国家参政拨款的限度范围之内。但是在事业单位改制以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家的财政拨款以外还有经营收入或者其他方面的收入,如果对于这部分收入也按照之前的核算方式进行核算的话,最终得出的结论显然是缺乏真实性、不合理的。
  第二,会计报表问题。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结果的一个重要凭据,也是考核事业单位工作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在会计实务工作中暴露出了自身的诸多问题。从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结构上看,资产负债表采用了“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原理,这不符合资产负债表的定义,不仅内容与其名称不吻合,而且与收支表的关系显得重复累赘,这种格式需按国际惯例进行改进。
  第三,会计科目的设置不科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传统的会计科目也已经不能很好的体现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具体情况。越来越多的新业务和新事项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没有得到体现,这就导致了真实的会计核算情况与部门的预案方案并不一致。按照这种方式整理出来的会计信息在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上都是会受到质疑的,不能为事业单位服务的会计信息将会丧失其 存在的必要性。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合理已经成为影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发展进步的阻碍。
三、政府会计工作改革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分析
  政府与事业单位存在着的客观联系,是导致在政府会计工作改革以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必须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工程,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们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也应当作出调整。
  第一,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政府会计工作改革,从本质上讲是我国公共财政的管理和改革。它的目的是为了对我国政府、单位控制的资产、承担的负债进行更好的管理,它的改革方向是公共财政的建设。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缺乏一套完整的会计工作制度,不同的事业单位使用的是自己行业有关的会计工作制度或者与之相关的财务制度,对于一些细节的内容没有明确的予以确定。事业单位未来的会计工作,就需要加强对会计制度的建设。首先,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事业单位改制以后,营利性成为一部分事业单位的重要特征,除了原有的财政拨款以外,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和支出比之前的情形更加复杂,这就容易导致财务资金问题的产生。所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在当前既具有紧迫性,又具有现实性。其次,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内部审计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两个互相配合互相牵连的重要制度,内部审计的重点会集中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的工作上,对财务工作、会计工作、财务报告等多方面进行审核。
  第二,会计目标的重新定位。会计目标的重新定位,意味着新时期,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究竟应该以达到何种效果为目的。这个目标对于评价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社会定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会资本的进入,使得公众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情况相比较以前更为关注,会计工作的结果带来的影响也超脱了之前仅限于事业单位内部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下,会计工作的目标也应当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更多的表现为内涵的丰富。首先,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服务群体范围扩大,不仅仅是对事业单位负责,更是需要对社会公众负责,让相关的利益主体了解到事业单位真是的财务状况,这是当下会计工作目标进行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次,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报告应该以“有用性”为根本的标准,会计工作提供的信息不应当是对内部财务状况的简单反应,而应该以满足外部的需求作为会计工作的标准,为不同的信息需求者提供不同的会计信息,这是会计工作目标调整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第三,会计核算体制的改变。会计核算一直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发挥最用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工作途径,会计核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的整体状况。政府会计改革,不仅仅是出现在我国这种社会主义体制的国家中,在西方国家也存在。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工作改革,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将会计核算的基础进行了改变,将传统的现金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在当前也大多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这种制度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它已经无法反应事业单位内部资产、负债、盈利、净资产的真实情况。推行权责发生制将会成为今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按照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模式,能够实现对资产的持续性管理,它通过对资产的摊销和计提折旧来反映资产真实的使用状况,对资产状况进行及时的更新。这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完善。追求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完善是我国政府会计工作改革推动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政府会计工作改革,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政府的财务报告更加完善、真实,通过政府财务报告的公开让公众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责。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完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种财务信息的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需要,它必须对公众、对与之利益相关的组织、个体负责。市场经济下的事业单位改革,营利性已经成为许多事业单位的重要特征,这就意味着部分事业单位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经济主体,会涉及到与其他经济组织、个体的合作,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状况影响的不仅仅是本身的利益,而且会对其他非事业单位的主体、组织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必须公开,并且真实可靠,为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春芳.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探讨[J]. 财政监督, 2008,(08) . 
[2] 程冀.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究[J]. 才智, 2009,(11) . 
[3] 邹玉桃.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之我见[J]. 消费导刊, 2008,(13) .
[4] 钟怀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思考[J]. 财会通讯, 2009,(25) .
[5] 张国兴.关于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 2008,(03)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