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会计信息质量衡量问题的研究

2015-12-14 11: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了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研究方向。但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中,究竟以什么指标来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衡量,还缺乏一个统一公认的认识以及系统的论述。基于这一背景,文章对较为常见的两种会计信息质量衡量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盈余信息质量 信息披露质量
一、引言
  在研究领域,有人将会计信息视为一种公共产品,由于现实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因此在缺乏有力监督和必要约束的情况下,会计信息这种公共产品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它的作用,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功能,所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极为重要的。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财务造假丑闻在全世界都不时涌现,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研究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并找到改进的方法,已经成为当今会计工作者及企业管理者所共同面临的课题。但是,对于什么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如何去衡量等问题,学者们还没能达成统一的意见。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目前学术界通常采用的两种种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指标分析
1.以盈余信息质量替代会计信息质量
  盈余作为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经营成果的表现形式,是企业披露的极为重要的会计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在学术界,许多学者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定量研究时,都将盈余信息的质量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代表,他们对于盈余信息质量的考量又是多角度和多方面的,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种:
  ①盈余信息质量强调盈余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所谓真实性,是指所披露的盈余信息能够确实地反映出一个公司实际的经营状况和结果;可靠性则指信息使用者能够直接使用并相信数据的程度。Schipper和Vincent在2003年的一篇研究文章中,就将盈余信息质量定义为“企业对外披露的盈余可真实反映其经营收入的程度”,即企业盈余信息与实际经营活动相一致的程度。苟开红2005年在对盈余信息质量的评价模型进行构建研究时,也采用了表象真实性作为其中的一个指标。
  ②盈余信息质量强调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和预测性。相关性是指公司披露的盈余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有一定的联系;预测性则指当前的盈余信息能够很好的指示未来公司盈余信息的走向。Potter G和Rayburn两位学者1993年共同对盈余信息质量和中期报告主动披露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便以盈余信息的预测性作为盈余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我国的张继勋和刘成立2006年在考察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对其拖延披露年报情况的影响研究中,将盈余信息的持续性作为关键变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认为,盈余信息的持续性即是指盈余信息对决策相关,且这一相关性能够保持下去。
  ③盈余信息质量强调盈余的现金保障程度。现金是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企业持有现金,能够满足日常的交易、预防和投机需求。因为公司的盈余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的,有的上市公司披露出的财务报表中显示公司获取了很多利润,实际上却少有现金,这样的公司很可能因为不能顺利支付正常经营所需资金而面临风险。因此,很多学者认为,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要求企业实际流入的现金与披露的盈利信息吻合程度高。如Klein和Todd于1993年以应计利润替代盈余信息质量,证实了其与现金流量联系越紧密则盈余信息越有用。
  ④盈余信息质量强调盈余的多个方面。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对于盈余信息质量的评价不能是单一的,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将不同的侧面综合起来进行评定。如Lev和Thiagarajan于1993年在检验盈余信息质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时,从公司披露的信息中选取了十二项基本信息用于盈余信息质量的衡量,通过数据分析定义了九个变量并将他们综合打分,以此代表盈余信息质量。我国的柳木华也在2003年通过对西方学术界一些文献进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盈余信息质量的八个财务指标,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2.以信息披露质量替代会计信息质量
  由于外部人员获得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基本来源于上市公司本身披露的财务报告,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都从信息披露质量这一角度来考虑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而对于信息披露质量这一概念的衡量,研究者们大都借助于一些权威机构的分析专家出具的意见或是模型得出结论。
  如Sengupta在其1998年的研究中使用的就是美国金融分析师联合会发布的打分信息,公司得分来源于公司披露的年报和季报等信息,以及分析师对此的评价。我国的深交所也从2001年5月开始实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并定期将结果公之于众,这一信息已成为我国很多学者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研究时重要的参考指标。
  另一种衡量信息披露质量的方法则是参考公司的审计质量。对于审计质量的考量,基本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所谓专业胜任能力,是指相关人员具备从事一定领域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指审计师在其审计过程中,能够发现客户违规、舞弊等不正当行为的概率。审计的独立性则既包括形式上的独立,也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进行披露报告的概率。
  审计质量通常也是不可直接观察的,学者们对此的一种衡量方式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综合评分;另一种方式则从公司角度出发,在假定审计师是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对其出具的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报告分别赋值,用以评价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从而衡量会计信息质量。
3. 盈余信息质量与信息披露质量的比较
  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发现,虽然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衡量时,无论是使用盈余信息质量还是使用信息披露质量,在学术界都能够得到认可。但是,二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以下几点区别:
  ①对象不同。盈余信息质量以公司披露的盈余信息为评价对象,而信息披露质量则以公司所有公开披露的信息为评价对象。后者不只包括盈余信息,还包括会计信息以及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变动等多方面的内容,信息范围要远远大于前者。
  ②评价方式不同。对盈余信息质量的评价以统计、计量等方法为主,所需数据来源于公司的财务报表,较为客观,而对信息披露质量则主要采用设定指 标、量化打分的方法。在进行指标的选择和评分时,结果会因人而异,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③评价重点不同。盈余信息质量的评价重点在于盈余信息是否真实、相关等方面,而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重点在于所披露的信息表现出来的整体质量,是一个综合的评价结果。
  ④影响评价效果的因素不同。影响盈余信息质量评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模型建立的科学性,即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确有效,而影响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指标设定的科学性,即在选取指标时,进行取舍判断的人是否正确的选择了评价指标。
  通过对盈余信息质量和信息披露质量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盈余信息质量,无论是从评价方法上还是影响结论的因素上,都有着易操作的优点,比信息披露质量更加客观科学。利用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判时,若想得到真实的科学的结果,要求全社会处于一种信息透明公开、资本市场秩序井然、执业人员素质很高、人人讲求诚信的状态。这在现阶段很难达到,评价主体的经验、技能、道德等多方面问题都在很大程度影响着信息披露质量。但是,在以盈余信息质量进行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时,因为采用的盈余信息只是众多公司信息中的一部分,也容易造成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情况。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衡量的两种指标可以说是各有利弊。
三、总结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尚不够完善,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单以信息披露质量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指标也不够全面。同样,以盈余信息质量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指标,也面临着数据覆盖范围窄、盈余信息本身被操纵等问题。因此现阶段在衡量会计信息质量时,将盈余信息质量和信息披露质量结合起来利用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即在进行会计信息质量的评判时,既考虑通过盈余信息质量得出的结论,也考虑借助于信息披露质量得出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柳木华.盈余质量的市场反应[J]. 中国会计评论. 2003/00
[2] 王铁林. 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与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借鉴与融合[J]. 财会研究. 2010/05
[3] 张继勋,刘成立.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滞与盈余质量——基于2003年深市制造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6/03
[4] 王洁. 公司治理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D]. ?吉林大学. ?2007/10
[5] 蒋瑜峰,袁建国.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综述与展望?[M]. 财会通讯. 2010/02
[6] 李潇冰. 会计信息质量浅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0/06
[7] 李琴,李文耀.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综述?[M]. 财会通讯.2011/0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