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试论会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2015-11-17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大,对经营环境进行反映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加大,会计风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对会计风险分类和风险特征的研究为基础,提出深入开展会计风险理论研究、强化内部控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等措施,以期将会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充分发挥会计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制度风险;会计行为风险;会计职业道德
  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是不确定的,因而对不确定经营环境进行反映的会计信息也是不确定的,因而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会计风险的定义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根据阎达伍教授的定义:会计风险是会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财务会计报告失实或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监控行为而给其带来的损失的风险。会计风险有四个要件:(1)会计风险的行为主体是企业相关责任人员。(2)会计风险的客体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会计行为的结果,也是会计风险的载体。 (3)会计风险的形成条件是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或漏报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4)会计风险的性质是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一大公害。大量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风险正相关,因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是控制会计风险。
  一、会计风险的分类和特征
  (一)会计风险的分类
  对会计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便于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深入分析和研究会计风险的特征。按照会计风险的成因,可以将会计风险划分为会计制度风险和会计行为风险,会计行为风险又可以细分为会计技术风险和会计职业道德风险。
  1.会计制度风险
  会计制度风险是指会计理论自身的缺陷所导致的会计反映失实的现象。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的行动指南,如果会计理论自身存在缺陷,那么会计风险将是不可避免的。从中外会计理论结构来看,会计理论是由一系列的会计概念所构成的一个框架性概念体系,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基础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等会计准则理论。就会计假设而言,由于会计环境是不确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只能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例如,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是为会计核算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会计环境,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是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但是,对连续性的经济业务进行人为的分割,并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收入和费用在不同会计期间进行确认的基础,必然要把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职业判断引入会计系统,而不同的人,由于代表的利益不同,会计判断的结果也可能会不同。另外,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目前公允价值会计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现有会计系统仍然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基础,在物价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原则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的缺失。再有,除了美国会计准则,现行的国内外会计准则大都是以原则为导向的,其会计处理规定只是原则性的,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必然会引发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观随意性,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可见,会计信息是对实务的会计反映,是对企业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会计在对实务的反映过程中,必然要对会计数据进行取舍和加工,然后才能系统化为有用的会计信息。另外,会计准则和制度总是要滞后于会计实务,相对于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实务,会计准则和制度总是不完备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只能是对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原则和规范,以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会计方法,以保持会计信息与经营环境的相关性,这就导致了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有多种备选的可能。尽管中外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尽力在减少会计方法的备选方案,但这只能是一个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仍然是现阶段会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2.会计行为风险
  会计人员的行为风险即由于会计人员的过失或故意行为导致会计信息误报、错报、漏报,从而使会计人员承担损失的风险。会计行为风险从会计人员的行为特征看,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
  (1)会计技术风险。是指会计人员在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由于判断失误,或由于对会计准则、制度的理解偏差所导致的风险。会计技术风险主要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高低的影响;
  (2)会计的道德风险。是指会计人员为谋取自身利益,故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所产生的风险。道德风险以信息不对称为条件,其风险水平与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
  (二)会计风险特征
  研究会计风险特征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会计风险的属性,为正确应对会计风险提供原则基础。
  1.会计风险的后果是不确定的
  企业会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与损失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其潜在的风险能否转化为现实的损失,依赖于一定的条件。例如,财务报表信息存在错报或者漏报,但是如果没有被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所察觉,自然不会承担损失责任,只有当财务报表信息的错报或漏报被发觉的时候,风险才会向损失转化。正是因为会计风险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有些企业才敢于放任会计风险的发生。
  2.会计风险具有潜在危害性
  会计具有经济后果,真实的会计信息会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会计信息失真不影响企业的形象,而且还会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会计信息失真一旦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错误决策,即会计信息失真达到了重要性标准,企业和会计人员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3.会计风险具有行为特征
  如上所述,会计风险由会计信息失真引发,除了制度性会计信息失真之外,会计信息失真都会计人员行为有关,即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工作中,有意或无意地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程序和方法,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会计事项,甚至对财务报告进行虚假陈述,使财务报告“主观”与“客观”相背离,实际的财务报告与真实的财务报告之间存在差异。
  4.会计风险具有可控性
  既然会计风险具有明显的行为特征,那么就可以通过会计法规、道德教育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违规行为加以约束。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以及企业外部会计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会计风险的可控度在逐 步提高,会计风险大都能够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会计风险的防范
  (一)加强会计理论研究,为防范会计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人类社会开始了由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形态的变化,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强。从而导致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复杂多变,会计实务中所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和日益增多。但是,相对于审计风险研究,会计风险研究比较薄弱,这一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会计风险的重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事实上,目前由会计信息失真引发的会计风险对企业生存的影响,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危害,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本世纪初以安然和世界通讯为代表的会计舞弊事件对资本市场的破坏就是很好的例证。理论界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固然可以制约会计风险,但是由于目标的不一致,审计风险研究毕竟不能够代替会计风险研究。会计风险研究应当从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两个层面展开,而不仅仅是实务层面上对会计风险的防控。理论层面的研究,可以从会计风险产生的机理人手,为实务防范提供理论支持。比如,可以通过完善会计假设、规范会计基本概念、修正会计要素,探寻减少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空间,在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下,为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提供更详细的指导。
   (二) 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和降低控制风险
  会计风险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是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内部控制可以对其形成制约。大量事实证明,会计风险控制往往都是内部控制失控的结果。内部控制是会计工作的环境,它以保证企业制定的规则的执行为目标,包括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为目标。内部控制通过会计业务流程设计、职责分工、授权审批等控制程序,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预防和揭露差错和舞弊。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防范会计职业道德风险
  根据舞弊三角理论,舞弊与压力、机会和借口成正比。可见,要防范会计风险,首先要减轻会计人员面临的职业道德压力,这就要求资产的委托人对受托经营的企业管理当局应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使其不必为谋求解除受托责任而干预会计实务过程。
  
  参考文献:
  1.夏菊子.我国企业会计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2.徐亚.市场经济视角下会计风险防范策略新探.财会研究,2010,(1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