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审计风险相关问题研究

2015-11-13 09: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自其产生以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然后介绍了产生了审计风险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规避这些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 问题及对策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由于审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审计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这在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风险和控制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1、未建立或执行质量控制制度和不正当竞争。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必须根据职业协会颁布的质量控制准则,建立本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并遵照执行。但有些事务所没有建立或执行自身的质量控制制度,以致审计人员没能遵守职业准则的要求,从而带来审计风险。
  2、部分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道德。《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定了常规情况下的详细程序,但很多复杂情况需要凭借专业判断和职业经验来处理,决定是否追加审计程序。有的注册会计师把执行审计程序等同于遵循了审计准则,事实上审计准则不仅包括注册会计师应执行的审计程序,也要求保持执业谨慎和合理的专业判断。   
  3、审计责任界定标准未能达成共识。业界认为,只要遵守专业标准,保持谨慎,通过适当的审计程序,是能够将重大的错报事项揭示出来的。但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并不能保证将所有的错报事项都揭示出来,因而也不能要求对于所有未查出的错报事项都负责任,关键在于未查出的原因是否源于审计过失。如果存在过失,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被审计单位舞弊。目前我国企业会计舞弊动机强烈,假账现象普遍,且绝大多数的报表舞弊是人为主观的,并针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做出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应对措施,做假方法从会计核算过程的粉饰转移到虚构经济业务,即从真账假做到假账真做的过程。所有这些,注册会计师靠现有的审计方法和程序难以发现,风险越来越大。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从审计的发展历史看,审计风险是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益规范化,审计风险已不再是一个只适用于西方国家的概念。审计风险已经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明确地摆到了审计人员及其所在机构或组织的面前。我们认为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一)客观原因
  审计风险的形成的客观原因是指审计活动所处社会、经济、法律环境方面的原因。任何事物的运作都不是独立和片面的而是同环境有关,审计是审计主体作用于审计客体的活动,但两者之间的作用不是片面的,而是同周遭环境紧密相联系的,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被审计单位本身存在风险。首先,现代企业的经营风险、融资风险不断加大,而对高风险企业的审计必然增加审计风险。尽管经营失败不等于审计失败,但注册会计师往往难逃诉讼。其次,随着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内控的重点由财务部门转移至电了数据处理部门,财会人员对交易的直接监督减弱,未经授权存取、修改资料可能不留痕迹。再有,财务舞弊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终原因,也成为导致风险的首要原因。
  2、法律环境因素。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正处于快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大量涌现,法制建设处于同现实生活相适应的过程中,相对完善配套的法律,在新的改革实践面前,又遇到新的挑战。而且尚有部分法规不健全,甚至有些法律法规滞后,不能同步发展、配套进行。这使依照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法规进行审计活动的审计工作处于艰难境地。
  3、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对象的复杂性,一是指随着经济主体行为的市场化,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二是经济主体经营活动多元化。现代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在于不稳定性增强,使各经济组织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各经济组织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谋生存、图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所进行的交易也日趋复杂化。
(二)主观原因
  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是指审计人员自身的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缺乏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环节,注册会计师应按照审计准则,运用适当方法,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但由于环境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受经济利益的诱惑,某些从业人员违反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出具虚假报告,其至与上市公司联手舞弊。这种行为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2、审计机构的违规短期行为因素。不论是国家审计还是社会审计,在审计活动中都不可否认的存在着违规或短期行为,这种审计行为是同正常要求和目标相违背的。再者,还有个别审计人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同被审计单位私下串通,有意放掉一些重大线索和违规违纪问题。这种情况,在国家审计中表现的更多一些,以上这些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违规问题,己不再是公务和业务中的单纯廉政问题和职业道德问题,而应是上升到审计风险的高度,危及审计生命线的问题。有这些因素促成的审计风险往往会带来或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给国家、单位及有关各方造成重大损失。
  3、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水平。审计活动技术性很强,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否则就很难对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做出科学的判断,风险也就在所难免。我国的审计事业起步晚,队伍年轻,资格考试的门槛义过低,使很多审计人员缺乏经济理论,基建工程、现代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与对审计人员的高要求不适应,导致了风险的产生。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为保证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注册会计师必须加强审计风险意识并对审计风险加以规避和控制。关于如何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规避和控 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1、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全面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运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会计师事务所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三级复核制度对监督整个业务过程,规范执业行为,指导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审计准则,保证执业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2、大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由于我国审计事业起步时间不长,并在外部形势不断变化中得到发展,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员老化,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同社会发展对审计工作的需求明显不相适应。这也成为审计风险生成的一个基本因素,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3、建立健全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制度并谨慎选择客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审计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课题。因此建立一套合理公认的审计准则体系并严格按审计准则办事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制定和不断完善审计法律规范,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审计操作,避免审计中的意性,规避审计风险,切实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同时,选择客户是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业务的起点,也是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环节之一。一是选择正直的客户;二是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客户要尤为注意;三是关注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
  4、遵守职业道德,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行业协会应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让审计人员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排除各种丰、客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使审计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审计评价符合依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用制度规范、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有效防范注册会计师的审汁风险。
  5、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与我国相比,美国的会计准则相对比较完备,但是因在准则的制定方式上存在缺陷,仍然不能避免成为造假者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手段。尽管如此,我国决不能因为上述原因而忽视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工作,毕竟完善的会计制度对于防范审计失败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要真正做到防范就必须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提高审计质量,积极采取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各种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要争得生存权,注册会计师事业要取得发展权,谨慎认真地对待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已是当务之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