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基于工作岗位的《审计》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路

2015-10-13 09: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我国高职教育已经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转向为制造强国提供人力资源的重要渠道。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一直是高职理论界和高职学院在探讨的一个命题。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无非是承担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对会计专业的《审计》优质核心课程进行探讨。
  一、《审计》课程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等学校以及高职学院开设的《审计》课程主要围绕审计的基本理论、财务报表、交易循环审计基本方法等展开。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即第一部分是审计基本理论,包括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概念、审计主体与审计规范,审计分类与审计方法、计划审计工作(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等;第二部分是审计实务,包括收入与收款业务循环审计、购货业务循环审计等;第三部分是审计报告,包括完成审计工作、编写审计报告等;第四部分是验资与其他鉴证业务,包括验资、代编审计信息等。
  虽然上述《审计》课程体系构成了审计理论、审计实务和审计业务的一个完整的循环,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完整的审计体系,并为学生考“注册会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针对高职学生也存在的明显不足。
  1、理论过多。审计是在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审计也具有本身的理论体系,掌握审计理论体系需要具有扎实的会计功底和经济学理论;
  2、针对的工作岗位不明确。审计的工作岗位可以分为审计经理、审计主管、审计师、助理审计人员,现有的教学体系全部包含于其中,同时也没有告知各个岗位具有的职责;
  3、实践操作的图表和步骤过少,审计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作,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具体的业务操作过程中有严格的执业规范和操作流程。
  4、审计案例稀少。一个案例可以揭示一个或多个审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但目前审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来编写教材和教学的较少。
  二、基于工作岗位的《审计》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意义
  1、有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推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对促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2、会计专业建设《审计》优质核心课程,有利于促进高职《审计》课程教学过程与职业过程的有机统一,促进教学内容与审计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的全面融合,较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升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会计专业建设《审计》优质核心课程,有利于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审计》课程体系,转变传统的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的观念,实现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科学选取、整合和序化《审计》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创设和优化教学情境,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
  4、会计专业建设《审计》优质核心课程,有助于践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角色训练、案例教学、项目实训”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推动《审计》课程职业技能培养与教学工作、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全面结合,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审计》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审计》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审计》课程主要研究审计人员在企业管理实务中的监督和为科学管理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是高职高专类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入掌握审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审计实务操作原理;熟练掌握审计系统应用技术,使成为审计理论和实务的执行人员。
  《审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审计实务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业态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
  (1)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广泛深入组织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科学分析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基本技能要求,并以企业会计核算业务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审计工作任务为载体,制定审计课程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选取、整合和序化《审计》课程教学内容,明确课程学习性工作任务。
  (2)围绕企业审计工作任务过程,设计《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案,贯彻实施“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创设《审计》课程教学情景,加大生产性审计实训基地和审计模拟实训场所的建设,改善审计实训教学条件,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审计的工作场景组织教学。
  (3)运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项目实训”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结合,实现课堂与工作地点一体化。研究按照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引入“任务考核法”,设计《审计》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职业技能培养与《审计》知识学习相结合,将注重知识性考试转变为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将考试形式从单一的理论考试转变为职业技能的操作考核,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训练。
  2、《审计》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主要思路
  紧密结合国家优质核心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以审计工作过程为导向,践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角色训练、案例教学、项目实训”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推动审计课程职业技能培养与教学工作、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全面结合,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具体思路是:
(1)组织市场调研,收集信息资料。具体任务是:召集校内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论证会。论证职业人才的发展与需求情况;企业审计工作过程情况;会计核算工作岗位设定情况;会计核算工作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情况。最终的工作结果要形成人才需求报告和职业能力项目表。
  (2)召开论证会 。由聘请的企业财务人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与。具体任务是:复查相关专业岗位群;由简单到复杂对企业审计工作任务论证;论证企业审计工作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最终的工作结果形成企业审计工作职业能力项目表。
  (2)进行教学分析。具体任务是:梳理职业能力,并进行特征分类;整合归纳职业能力;形成与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及任务;拟定课程方案。最终的工作结果是典型工作描述和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形成课程方案初稿。
  (4)再次召开论证会。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财务人员、课题组成员、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具体任务是:论证企业审计典型工作以及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过程的相应知识形成学习领域;论证课程方案。
  (3)修定课程方案。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确定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类型、教学媒体、教学设施等一系列问题,并征求意见再次修改完善。
  (6)制作课程网页。由学院统一部署,课程组成员和网页制作专业人士共同设计课程网页,并不断优化,使之界面清晰,布局合理,富有创意,视角效果好。
  《审计》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建设突破传统的课程建设模式,从审计职业岗位需求出发,按照审计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充分体现课程开发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者单位: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田志龙.经营者监督与激励——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2] 中国内审协会副秘书长张玉在审计座谈会上的报告: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
  [3] 谭劲松、陈小林等.试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特征和审计重点[J].中国内部审计,2003,(2):8-10.
  [4] 理查德·钱伯斯(RichardF.Chamber).Sarbanes-Oxley法案以及其他趋势对全球内部审计的影响[Z].北京: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演讲稿,2003-9-1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