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问题和策略

2015-09-08 08: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现状分析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工程项目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经济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高校基建工程审计是受学校委托,代表学校,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运用特定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建设工程项目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过程及工程结算进行的控制、监督、评价的管理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基本建设投资明显增加,可以达到数亿甚至数十亿元,审计部门如何发挥管理、监督职能,服务于高校基本建设的经济活动,降低投资损失,提高投资效益,保护学校利益,就要求高校审计人员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探索到一种新的、高效的基建工程审计模式。
  一直以来,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以工程结算审计为重心的事后审计,是一种造价审核的静态审计模式。随着当前高校教育的大发展、高校建设规模逐年加大,大量的基本建设项目不断实施。这些建设工程的普遍特点是建设周期长、内容复杂、资金投入巨大,可以说从提出项目建议书到竣工投入使用的建设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涉及大量法律、经济、管理、建筑工程等多专业的复杂过程。在建造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会形成结(决)算审核所涉及的审计取证资料。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审计部门沿用事后审计模式,在工程竣工收到工程结算材料后,才开始介入工程项目。此时建筑实体已经成型,所有经济活动已经完成,所有结算审核依据已经发生,审计人员没有对审计资料形成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有效的监督,不可避免地给各种投资风险留下可乘之机,直接造成工程结算审计依据失真、失实。
  2 开展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分析
  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高校审计部门采用跟踪审计方式,对上级部门和学校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全过程进行审计,包括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竣工阶段的投资、造价、工程管理等事项评价、监督、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审计过程,事前审计是指从编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开始到签订施工合同这个阶段的审计;事中审计是指施工合同签订后开始施工建设到工程项目通过竣工验收这个阶段的审计活动;事后审计是工程项目竣工后,完成的工程项目结算、决算的审计活动。由此可见,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以抓住工程经济活动为主线,以监督、管理基本建设行为为目的,以保证高校基建合法、合规、健康、有序,保护学校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
  2.1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依据
  高校审计部门对工程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依据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行政法规类文件,包括我国审计署、建设部、教育部和高校主管部门现行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文件。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年审计署令第4号)、《教育部关于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2004年教育部令第17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第二类是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工程项目本身的批文、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及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资料等。例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总概算等批准文件;施工图设计、图纸会审记录;已下达的年度固定资产、修缮工程等投资项目的投资计划;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编制说明等资料。
  2.2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
  2.2.1 事前阶段
  包括决策性文件、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招标过程等审计内容。
  具体审计内容详见表1。
  2.2.3 事后阶段
  作为高校审计部门,在事后阶段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工程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并履行验收手续后,才可开展工程结算审计,此后工程结算审计的具体工作可参见工程进度结算审计进行。
  3 做好高校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保障
  3.1 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确保审计客观公正性
  高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组织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独立两个方面,组织上的独立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精神上的独立能够使内部审计人员解放思想、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高校设置了独立的审计部门,要确保审计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时不受到其他组织关系的制约和干扰,消除在思想和精神上顾虑,放开手脚、真正地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审计客观公正性,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效率。
  3.2 争取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创造良好审计外环境
  一个顺畅的外部审计环境是做好高校基建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这就离不开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理解及支持。当领导和相关部门真正认识到审计工作的性质、意义,体会到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相关工程管理人员不但愿意在工程结算时配合审计工作,而且基建工程全过程也会积极主动要求被审计监督,避免各个岗位的职业风险,实现基建投资全过程跟踪审计,共同保护学校利益。
  3.3 重视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工程审计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专业,知识面宽,政策性强,技术难度大,所以也要求审计人员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是开展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基础。要做到:①充实内部审计人员,将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素质好、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部门,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内审与外审相结合,利用外审机构的特点和长处,弥补内部审计力量的不足。②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审计人员只有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3.4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章办事
  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审计工作是对工程项目从立项报批到竣工决算审计的系统监督活动,在这种复杂的审计监督系统中要做好工作,要求内审部门结合各自学校不同的审计内容,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审计程序,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减少内审工作的风险,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
  3.5 采用先进的技术 手段,提高工程审计的质量与水平
  当前高校基建工程内审工作量大而复杂,要求审计人员应当思想开放、勇于接受新事物和创新精神,运用现代化手段实施工程审计。一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学会使用审计、建筑工程相关软件,探索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展相应的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开通各种信息渠道,如查网站,订阅合适的内审杂志,了解国家政策和市场行情,定期组织同行业务交流会,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另外,在跟踪审计中,利用数码照相机、摄相机等先进设备,可以极大方便审计取证工作。不断推进审计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无纸化和信息交换网络化,弥补高校工程审计人员的不足,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4 结 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审计职能变化,要求我们高校审计人员要思想解放、用于创新,接受新事物,采用新方法,拓展高校基建工程审计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希望审计人员能通过此文了解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并乐于接受和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新利. 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