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居民的统计

2015-07-15 09: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一国消费需求的强弱,然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45.2%下降到了2010年的41.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90.1%,下降到了2010年的63.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由1978年的35%,下降到了2010年的19.7%;198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累计增幅仅为人均国民收入累计增幅的73.9%,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累计增幅仅为人均国民收入累计增幅的42.6%;对照财政收入和营业盈余的增长,2000~2010年居民收入的累计增幅仅为财政收入累计增幅的54.2%,营业盈余累计增幅的53.1%。可以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的日益下降已经成了制约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影响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期望有关部门在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时,设法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让人民群众去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并为拉动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消化过剩的企业产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国民收入 分配 居民收入
  2012年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今年第四季度将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居民收入在各国的分配格局中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笔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其相关问题,以《中国统计年鉴》为依据,重点选取了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08和2010年等主要年份的资料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对有关方面制订和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有所裨益。
  一 居民家庭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居民家庭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了家庭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的多少,决定着百姓生活水平的高低。研究居民家庭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关键在于取得两方面的资料,一是历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二是历年居民家庭总收入资料。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1国内生产总值》,易得历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居民家庭总收入则没有现成的资料,但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可得历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资料和历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资料,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1人口数及构成》可得历年城乡人口资料,因此根据:城乡居民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口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口总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计算获得历年城乡居民家庭总收入资料,其结果如表1所示。.
  汇总历年城乡居民总收入和从《中国统计年鉴2011-2-1 国内生产总值》获得的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将相应年份的城乡居民总收入除以国内生产总值,可得各年居民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除了改革开放初期出现过连续几年的上升外,其后基本上一路走低并屡创新低。在改革开放起点的1978年,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2%,1985年上升到56.2%,其后便不断走低,2005年已经下降到与1978年基本相同的水平,2010年则已经下降到了41.8%,比改革开放起点的1978年低了3.4个百分点。
  二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以上研究反映的只是居民家庭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总体比较,更科学的研究应该剔除人口变化因素,从人均的角度进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 行深入的考察。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巨大,以下分别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可从表1获取。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1国内生产总值》,可得有关年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汇总上述资料,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可以发现,剔除人口变动的因素,从人均的角度去考察,居民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下降的幅度更大更明显。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78年为90.1%,到2010年下降到63.7%,下降了26.4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达29.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78年为35.0%,2010年下降到19.7%,下降了15.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达43.7%。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是不容否定的事实,但以上分析却发现,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却不断下滑,其中的的原因何在?答案肯定是:居民收入的增长没能够赶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这里面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本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各自的增长速度作一个比较。
  如前所述,鉴于1978~1985年,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总体上处于上升期,而其后则总体上处于下降期,因此选取1978、1985和2010年三个主要年份,并将其分为1978~1985和1986~2010两个阶段进行比较。
  根据表3中1978、1985和201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居民收入,分阶段计算有关增长率(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1978~1985年间,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总体上要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基本相一致,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达到了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289%÷225%=1.28倍。而1986~2010年,无论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均大大低于同期的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累计增幅仅为人均国民收入累计增幅的(2585%÷3496%=)73.9%,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累计增幅仅为人均国民收入累计增幅的(1489%÷3496%=)42.6%。
 四 居民收入、财政收入、营业盈余的累计增幅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分别为政府部门的财政收入、企业部门的营业盈余和家庭部门的居民收入,既然家庭部门的居民收入所占比重日益降低,那么钱肯定进了 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腰包。为证实这一观点,这里以2000年以来的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营业盈余的累计增幅情况做一个比较,由于《中国统计年鉴》未发布“地区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2004年和2008年的资料,本文仅以2000年和2010年这一头一尾的情况进行比较。
  1.2000~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累计增幅
  将表1中2000年和2010年的城乡居民总收入分别除以同年度的年末总人口,可得2000年和2010年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3706元和12472元,则2000~2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累计增幅为:
  12472÷3706×100%=336.5%
  2.2000-2010年营业盈余累计增幅
  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项目结构(2000年)》,可知,2000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企业营业盈余合计为18528.6亿元,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地区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2010年)》可知,2010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企业营业盈余合计为117456.61亿元,因此,2000~2010年的企业营业盈余累计增幅为:
  117456.61÷18528.6×100%=633.9%
  3.2000~2010年财政收入累计增幅
  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可知2000年和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分别为:13395.23亿元和83101.51亿元,同样可计算出2000~2010年的财政收入累计增幅为:
  83101.51÷13395.23×100%=620.4%
  将上述三项累计增幅汇总,制表(表5)如下。
  从表5可以看出,居民收入的累计增幅显然低于财政收入和营业盈余的累计增幅,仅为财政收入的累计增幅的54.2%,营业盈余累计增幅的53.1%。因此,通过上述比较结果可以断言,十年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正加速向权力部门和资本部门集中,居民所得的比重正日益下降。
  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而国内消费需求却一直不振,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过低。如果说在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为了增加积累,发展生产,降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增加财政收入和营业盈余比重,那么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在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向全面小康迈进的阶段,在企业产能已经出现普遍过剩的情况下,我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 们就必须设法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让人民群众去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并且为拉动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消化过剩的企业产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我们期望有关部门在制定新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时,能采取切实措施,将18大提出的这一思想落到实处,从而真正把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崇高理念落到实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