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如何节能成了我国当下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我国目前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情况,提出了一些节能降耗策略,积极落实交通运输节能降耗工作,为大气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提供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深入,国内的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成了能源消耗大户。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应吸取一些国家“先发展、后治理”教训,高度重视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耗问题,积极采取各种节能降耗措施,做好机动车辆的节能减排工作,全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耗情况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系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逐渐上升。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主要分为货物运输能耗和旅客运输能耗两部分,以油气、煤炭为主要消耗能源。在航空、管道、铁路、公路、水运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航空运输的单位能源消耗量最高,往下依次是公路、铁路、水运、管道。综合的看,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能源消耗的品种各有侧重。铁路运输能源消耗仍以煤炭为主,约占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的80%以上。因为电力化和内燃机化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煤炭能源消耗有所降低。油气是公路运输消耗的主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耗中的比例约占40%左右。随着城市机动车辆越来越多,油气能源消耗呈上升趋势。之于其它的交通运输方式,航空运输以燃油消耗为主,水运运输以燃料油为主,管道运输以天然气能源为主。据调查显示,当前国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在全社会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越10%左右,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是不能忽略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那就是我国交通运输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高速时期,机动车辆规模逐年增加,势必带动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的增加。因此,应当给予交通运输系统节能降耗工作高度重视,将其视为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中一项的重要内容。
二、交通运输系统的节能降耗策略
交通运输系统的节能降耗工作,理论上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要以真实、全面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以成熟的定量计算方法为手段,深入探究交通运输系统的节能空间,发现影响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从而找出节能降耗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考量,提出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节能技术等方面入手,并借鉴国际上一些有益经验,搭建符合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实际情况的节能降耗工作体系。
第一,加强行政管理。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应针对交通运输系统能源消耗问题进入深入研究,对交通运输系统做统筹规划,优化产业结构,从宏观角度积极探讨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一方面科学比较各种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情况,从规划上倡导选择经济、节能的交通运输方式,一方面融入市场竞争机制,从整体上降低各类交通用户的运输费用,通过市场调节来优化各类产业、产品的运输方案,收获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相关部门应通过财政、政策等途径为交通运输节能提供支持。特别是应出台一些鼓励运输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支持性政策,从技术、融资等方面加强对运输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支持。
第二,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能强化交通运输系统节能降耗工作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准入、退出作出约束管理时,未对节能降耗提出任何要求。对此,应健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对交通运输行业内的企业、驾驶员作出明确的节能降耗要求,从法律层面保证交通运输系统节能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还应从法律角度制定专门进行交通运输节能管理工作的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制定各项能耗指标,监管相关企业和个人的能耗情况等,从而实现“权、责、利”分工明确,切实贯彻落实各项节能降耗工作。
第三,制定交通运输行业准入、退出及时,完善节能管理机制。交通运输行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应有严格的企业和个人准入、退出机制予以约束,这既是服务于民的客观要求,也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呈快速发展之态势,参与的企业多,规模大小、管理水平和节能降耗能力各不相同,加之驾驶员节能意识各不相同,需要严格交通运输行业准入与退出。从产业结构角度考虑,企业进入或退出交通运输行业,涉及各方利益,势必对产业链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应按产业集、完整产品链考虑,去约束交通运输企业的进入和退出。
第四,大力发展节能降耗技术。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不仅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更能为交通节能和交通环保提供技术支持。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应加大这方面上的投入,全力研究先进的交通节能技术,并在全社会和各企业间推广应用,让交通节能工作得到技术保证。同时,还要重视绿色能源、高效能源研发,逐步替代煤炭、油气等高污染能源,既能降低交通能耗,也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利于保护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三、结语
在我国环境日趋恶劣的当下,交通运输系统能源消耗已经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高消耗、高污染,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行业的良性发展。为搞好交通节能降耗工作,应从健全法律体系、加强行政管理、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及完善节能管理机制等方面着手,通过切实可行的手段真正的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张健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15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