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量实践证明,我国每天行驶于路上的机动车辆,运输时都会存在大量能源消耗,作为主要噪声源,交通运输产生的氧化氮排放物约为50%,铅排放物为50%,交通工具碳排放增长率可达到25%。预计2050年,全世界交通工具碳排放将远远多于该比例。
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已作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到45%的承诺。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交通运输经济体系如何构建,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文主要对低碳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的概况、交通运输业低碳经济评价层次结构、发展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1 低碳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的概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利用创新技术、制度与产业转型等方式,遵循生态学原理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加以指导,其提倡和环境和谐发展,是一种生态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流程作为低碳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该过程中物质、能源需实现循环可持续利用,达到开采小、利用高、排放低等目的,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根本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其目的为降低排放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与实现能源节约。现阶段大量学者、专家在不同领域发展研究低碳经济,如科斯定理、征收碳税等。有学者提出,以碳排放权与效率关系为主,对碳排放权基本路径加以明确进行碳交易。按照增长模式与消费、生产间的关系,2010年Urban将低碳发展进行了四类划分,如低碳生活、低碳增长、均衡经济与自然和谐。作为一个高能耗经济产业,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应按照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
1.1 按照低碳经济发展原则,在生产活动中,尽可能对现有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无法实施循环利用的资源则需对其利用率进行有效提升,将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进而达到低排放、低能耗的发展目的。
1.2 按照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合理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源头上要求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对节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进行充分考虑,在经济活动运行中,最大限度降低原料、能源用量,实现经济发展目的。从根本上达到交通运输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的目的,尽可能降低浪费,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1.3 输出端为道路运输企业资源的资源化,其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及系统管理等。其作用为废弃物再次资源化、最终处理量减少,废物处理可通过循环利用得以实现。
2 交通运输业低碳经济评价层次结构分析
专家评价法、数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为常用综合评价方式,针对交通运输业低碳经济评价来讲,考虑到其涉及的因素具有层次,计量难度较大,基于此,交通运输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一般选取层次分析法。具体如下:
2.1 评价目标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评价为交通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企业低碳经济可实现且充分反映企业内部低碳经济,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目标,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与废弃物资源化为社会目标,低碳经济能够实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全面结合。因此,交通运输业低碳经济评价的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交通运输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评价,对交通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状况、程度进行全面了解,及充分掌握对发展造成影响的各类因素,为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现阶段发展状态与预测未来变化趋势的监测。通过分析整理交通运输业低碳经济评价数据,对现阶段发展状态进行监测,以此进行未来各方面变化趋势的预测。
第三,为交通运输业提供优化管理决策的依据。按照以上评价结果对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有关决策理论的应用,为交通运输业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2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构建
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应严格遵循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与原则进行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的建立。按照交通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原理,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定为目标层,且根据低碳经济的根本原理,将减量化指标、再利用与资源化指标作为一级子目标。通过合理利用清洁燃料车辆可达到无污染生产,同时将其指标定为一级子目标,并将指标层设置到一级子目标下方,也就是有关具体指标,如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等。
2.3 评价指标计算
(一)减量化指标
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资源的产值为减量化指标,如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等,各指标数值降低则表明低碳经济发展效果越佳。其计算指标如下:
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企业占地总面积周转量;
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周转量;
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总值/周转量。
(二)再利用与资源化指标
再利用指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交通运输企业需对资源的使用时间、使用时效加以延长,以此实现使用效率最大化。如直接生产资源、辅助生产资源利用率等。
资源化指标是指陈旧落后生产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再利用程度,如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
3 低碳经济下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途径
3.1 系统规划交通线路
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需做好结合衔接工作,以此提高交通便捷性,达到各类运输方式和谐发展的目的。交通运输规划的实施为运输管理的根本,为确保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需对交通线路问题进行科学规划,同时还需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完善化,大力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进步。此外,利用调控策略,扩大交通覆盖面与出行便利性。在交通线路合理规划时,需与相关部门紧密结合,合理布局,防止浪费资源现象的出现。同时政府应加强道路资源规划,在线路安排中,做到各个路口、经济带的确立,以此为推动沿线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绿化带建设作为交通线路规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及消除司机视觉疲劳等功能,通过绿化带设置,可实现交通安全与美化为一体。在绿化带设置中,应对其在整条线路中的实际位置及附近环境特色设计进行充分考虑,实现美化路线、交通安全与环境改善的目的,最终达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3.2 合理规定排放标准
相比传统燃油型汽车,能够有效降低能耗与碳排放量的汽车为混合动力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与电动汽车等。按照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相关报告显示,在其生命周期内全混合动力汽车的碳排放量可减少近60%,在目前内燃机技术应用中,如燃油动力汽车可选取小型电动汽车替代,温室气体排放量可降低20%。当电力多元化出现,可替代能源比例占到50%,进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能耗方面,清洁能源汽车油耗可节省50%,但电动汽车无油耗,如我国电动汽车所占比例为30%,石油节约量可达到70亿桶左右。
因此,我国汽车业未来发展趋势应为低碳交通工具,这样才能将清洁能源的作用发挥出来,才能在能源供应比例中不断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才能对燃油汽车污染、碳排放进一步降低,最终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3.3 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
交通工程具有大规模、工期长及施工难度大等特点,从整个建设工程看,工程项目不同其施工设计也有所不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多新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系统作为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信息系统管理中,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必须对交通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开发与利用,如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与利用,以此为交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提供可靠依据,并实现资源共享,进而达到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碳经济下我国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为全面降低交通污染、提升交通运输质量,必须重视交通运输业低碳经济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作者:王秀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 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