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西部地区应用性本科院校在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开课学期方面基本是一致的,但也有部分高校根据其实际情况做出了微调。大部分的高校将其开设在第三学期(如内蒙古财经大学、广西工学院等),少部分高校将其开设在第四学期(如河套学院)。该课程开设时间与其先导课程一高等数学(开设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政治经济学(开设在第二学期)等课程的开设学期有较合理的先后顺序性,这对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基础。但西部各高校的学生在先导课程的学习效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先导课程掌握不准确或运用不当的问题。在宏观经济学开设的课时分布上,多数高校采用的是一学期64学时,少部分采用72学时,学时的安排基本符合全国高校学生的平均水平,但是针对西部地区高校的学生仍有一定的难度,具体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二、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宏观经济学教材内容较难,与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水平不匹配
关于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使用的教材情况,多数高校使用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主编的教材,少数采用的是国外引进教材。以高鸿业主编的教材为例,首先,其内容设计相对于西部地区学生有些过难,如博弈论、经济周期理论等,学生很难从相对深奥的教材中准确理解相关的理论内容;其次,该教材注重数学模型推演,数学模型推演是经济学的根本。但是,过多的数学模型推演导致了学习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上出现了较大障碍;最后,该教材还注重理论逻辑推演,教材中大量内容是告知学生该理论的逻辑合理性,针对现实的经济学现象涉及较少,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感觉理论缺乏实际支撑性,从而致使学生难以理解经济学理论的合理性和应用性。国外引进教材相较于高鸿业版教材理论更为前沿、内容更加深人,这无疑更加不适合西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使用。教材上的选择和使用已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材也是摆在各西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首要课题。
(二)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宏观经济学基础薄弱、相关课外知识储备量小
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在宏观经济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一对宏观经济学原理内涵的把握性和应用性较差。多数学生能在课堂讲授中理解原理基本内容,但当学生自己课后进行自主理解原理内涵并运用其解释生活经济学现象时,他们发现自己却难以像课堂教师讲授过程中理解原理那么自如,更不用提运用原理解释相关经济学现象了。导致这类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西部地区学生宏观经济学基础薄弱,宏观经济学原理多数是依靠适当的数学逻辑和模型推演来实现的,没有数学逻辑和模型推演的经济学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多数西部地区学生其最大学习软肋恰恰是在数学及逻辑推演方面,结果导致学生理解只能停留在原理的文字内容,这对强调应用性的宏观经济学课程而言无疑是肤浅的;二是西部地区学生对于周围的宏观经济政策关注度较低,与经济学相关的课外知识储备量较少。理解宏观经济学原理不能泛泛而谈,宏观经济学原理也是源于生活的各类相关现象。只有平时注意关注和积累相关的课外知识,才能深人的深人体会宏观经济学原理的实施内涵,才能自由的利用相关原理解释各类经济学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在此类方面的欠缺也是导致学生感觉所学理论仅限于各类假设,从而让学生产生了宏观经济学是一门无用课程的心理。
(三)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讲授宏观经济学课程方式单一化、缺乏吸引力
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在讲授宏观经济学时,多数说采用的是理论讲授。理论讲授给学生的主观印象即是枯燥,经过实践证明单纯的理论讲授的确削减了课堂吸引力和趣味性。理论讲授的具体形式大约有两种:第一种是以数学理论为基础推导宏观经济学理论;第二种是以宏观经济学发展史或者宏观经济学家创立相关理论的经济背景为基础简单讲授理论内容。第一种讲授多呈现在西部地区的教学中,此类形式虽然充分的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内涵传播给学生,但是学生学习效果较差,甚至导致学生出现了学习恐惧与抵制。无疑这种讲授方法只完成了教师授课的功能,却没有达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导致课堂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采用第二种讲授方法的高校目前较少,这种讲授方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多数时间投人到宏观经济学发展史上,导致教师在讲授香瓜理论内涵时只能蜻蜓点水般的略讲。这种授课形式导致学生的关注重心发生偏移,易引发舍本逐末的不良教学效果。
(四)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师配备上水平较低,理论基底一般
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师配备方面,无论是在学历水平上还是在在职教育等方面上相较于东部和中部的高校有较大差距,关于该问题的出现多归咎于西部地区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学历水平方面,多数西部高校教师学历水平停留在硕士研究生水平,少数高校在博士生水平;在职称方面,多数高校讲授该课程的教师是讲师,仅有少数高校为副教授和教授;在在职教育和海外留学经历方面,多数教师人职后有少量或者没有在进行外出进修的在职教育,有海外留学和访问学者的经历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
由于存在各类客观原因,导致西部地区相关授课教师理论基底相对薄弱,进而致使授课教师对有关经济学现象难以做出理论结合实际的讲解,结果只能泛泛而谈的向学生讲解一些理论。这就导致该门课程丧失其实用性的特色,从而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直接放弃该门课程的学习。
三、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一)依托现有优秀教材调整授课内容或编写校本教材,增加教材实用性
由于存在现有宏观经济学教材和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水平不匹配的问题,任课教师应当对课程选用的优秀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对于宏观经济学基础和核心内容要深人讲解,以能让学生抓住其内涵为教学目标;对于难度较大的数学推演和逻辑推演可进行适当讲解,以让学生基本了解其对理论内容的职称型作用为教学目标;对于非核心内容或者拓展性内容可进行介绍性引人少讲解或不讲解,以让学生知晓其基本理念和思想为教学目标。除利用已有的优秀教材外,如果高校自身有较为理想的相关团队,可在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本校学生水平的教材,从根本上调整教材内容,这将提高教材的实用性,也为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提供有利的保证。
(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引入经济学相关课程或加大经济学相关基础科目课时
想从根本上提高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经济学基础,就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着手。西部地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除按照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进行外,还应该让其带有特色性和适用性的特征。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应调整如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原有经济学科目的课时,如高等数学,可由原4课时/周调整至6课时/周,这将从根本上增加学生接触经济学相关科目的时间,为提高其经济学基础提供时间保证;除此外,^也可以在保持原有课程课时不变的基础上,增加开设新的课程,如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史、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热点与解析等课程,通过此类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宏观经济学的实用性和存在的必然性。该类课程可以以必修课的形式加人到人才培养方案,也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增加至人才培养方案,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深人和广度,为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课程提供了多角度的形式,也为提高学生的经济学学习水平打下基础。
(三)调整授课形式和授课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
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水平和接受知识能力有别于中东部地区,因此在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不能简单套用传统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应根据学生综合情况因材施教,调整授课方法和授课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在宏观经济学授课形式上可采用分层授课,西部地区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分层授课模式。第一种分层教学模式是“群体分层”模式,即将学生分到不同的教学班级,如实验班,普通班;考研班等;第二种是“走班分层”模式,即把班级分为教学班和行政班,学生实行走班制上课,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相关课程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这两种分层方法均能达到既让优等生充分发展,快速发展;让中等生顺利发展,全面发展;让后进生有所发展,愉快发展的教学目的。在具体的授课方法上,可采用理论讲授、社会热点讲座、相关经济学现象分组调查、每日热点课堂讨论等方式相结合,这样既可增加理论教学内容的广度和实用性,同时也能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宏观经济学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
(四)拓宽在职教师培训进修渠道,引进高层次优秀教师,提高教师学术理论水平
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师资水平问题已成为制约该门课程发展的首要问题,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缺失导致课程和学科的完整性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如何提升西部地区各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师的理论学术水平巳是迫在眉睫。快速有效的提升西部地区各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师的理论学术水平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引进高层次优秀教师的资金投人,吸引大批的优秀教师进人西部各高校、服务西部各高校,如短期内存在引进困难,可采用聘请东中地区优秀经济学教师为客座教师,开展短期或者长期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二是西部高校鼓励在职教师不断培训进修,同时开拓各种不同途径增加在职教师参与经济学相关培训的机会,如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在职教师做访问学者、引进专家或学者进校做经济学前沿讲座、让在职教师不断参加各种经济学国际会议和高峰论坛、鼓励在职教师考博或进人博士流动站进修等,这些对在职教师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增加宏观经济学课程深度和提高经济学学科的完备性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四、总结
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但对提高本地区类似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经济学学习水平和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本地区类似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内涵建设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对于该门课程在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既需要相关高校不断的探索新的授课模式,也需要授课教师不断进行实践,只有将两者充分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宏观经济学课程在目前西部地区各类似高校的困境,才能最终使宏观经济学课程在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用化和特色化的目的得以实现。
李宗伟,王亚娟\河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