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牧业经济现状
一是农牧业经济发展趋缓。截止2012年底,全旗作物总播面积达47.3万亩,粮食产量为10.5万吨,年度牲畜存栏39.6万头只,比往年有所下降。农牧民人均收入达11452元,比2007年增加了5151元,翻了近一番。二是生态建设效益明显。每年以造林20万亩,种草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人工造林面积353万亩,人工种草面积达110万亩,植被覆盖率达86.3%。推行舍饲禁牧政策,严厉制止开荒复垦和乱砍滥伐,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三是农牧业小规模低效作业,影响着农牧民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农户的生产方式还是一户一型的小规模耕作,耕作粗放,效益低下,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很难形成规模,农牧民发展农牧业的积极性不高。四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着农牧业的创新发展。农村牧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已转向二三产业和城镇,现有的老弱病残人员无力从事规模性的农牧业生产,加上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有限,严重限制农牧业的发展。
二、发展“以工哺农”的必要性
综合工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工农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都促使了工业必然反哺农牧业。首先是由于工业经济飞速发展,利润丰厚,效益骤增,使人们穷了几十年上百年的思想一下子高涨起来,转向了工业,忽视了农牧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许多土地荒芜,保护农业资源的意识大幅消退。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型也不能实现稳定增收,都是游击式劳作,职业不固定,忙于工农业间的穿梭,这就要求工业必须反哺农业用以保护农业资源、粮食和生态安全。其次是农民工素质低下,多数为中小学文化程度,很难适应新型技术和高效管理,从事着科技含量极低的简单劳动,而现代企业都需要高技能型人才,原有的中低技能人才都面临下岗,若这部分失业人员流入社会,还会与广大农民工“抢饭吃”,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这就要求工业必须反哺农业以减轻就业压力。
三、发展“以工哺农”面临的问题
(一)工农业发展不够协调,难以相互促进
一是制度不健全,执行困难,形同虚设。虽然出台了外来企业优先招收当地民工的政策,但偏重了引进而忽视了落实,实则招收当地民工成了虚设,农牧民的希望成了失望,工作热情变成了冷漠,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二是驻地企业与农牧民协调不好,使矛盾激化,影响团结稳定。企业因用地、用电、用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时常与农牧民发生纠纷,爆发冲突,发生群体事件,涉及面广,影响恶劣,企业与农民关系紧张,更难配合,企业不愿招当地农民工,外来民工大量涌入,加上当地劳工受经济转好影响不愿参与企业中低端劳动,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矛盾确需协调解决。
(二)工业反哺农业的成效不大,农牧民得到实惠不多
首先,许多企业顾及生产,盲目追求利润,追求社会效益和价值的积极性不高,个别企业投资农业建设,是不情愿下或是带有目的性,是表面文章,只是安抚农民,为民办事还太少,收效甚微,参与经济建设更是微小。其次,工业高利润盈余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投资农牧业建设甚少。部分煤炭企业主一夜暴富,思想落后,不懂企业文化,敬业精神不高,主动投资农牧业建设积极性为零,注重了名车、名牌、名酒、名烟。
四、“以工哺农”发展措施
综上所述,实施“以工哺农,工农和谐,统筹发展”的思路,加强科学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政府调控为手段,以工业高效发展为保障,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强化公共服务,突出制度效应,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构建工农和谐发展的高效模式是我们当务之急。
(一)强化政府调控力度,拓宽“以工哺农”实施空间
首先,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开发型企业税费征缴力度和比例,充实财政,提高支农支牧资金预算,投资足额到位,从源头遏制工农差距。其次,建立企业奖罚机制,保证政策落实畅通。实施企业政策公报制度,定期举行企业和农牧民代表座谈会,通报执行情况,严格程序,对执行不力的要罚款并通报,拒绝处罚的取消或限制其生产经营活动,对执行好的给予政策优惠。
(二)协调企业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
政府出台鼓励政策,鼓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纳当地民工,尤其是进城民工,让其稳得住、富裕起来,有效解决工农发展差异问题。
(三)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自身形象
第一,政府出面,企业出资,农牧民参与,全方位、深层次、多手段宣传,教育农牧民和企业职工充分认识“以工哺农、统筹、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营造人人支持、户户参与的良好氛围。第二,引导企业培育自身文化、提高自身形象,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惠及农牧民,解决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
(四)对接工业的经济效应,加大对农业投入力度,真正实现工农和谐发展
第一,种植高产、优质、高效农作物,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发展种植、收获、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延伸,推进产业化经营。
第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结构,做好畜种改良,科学饲养,畜病防治,保证质量,组建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加快畜产品深加工,做大做强畜牧业,实现规模经营。
第三,政府出力,企业出资,保障土地资源权属不变,招投标公开招租,划零为整,统一经营,优先承包于当地农户,实现效益最大化,农业发展缓慢和小规模低效的问题。
第四,积极推进企业出资,政府安置的生态恶劣地区整体移民工程,结合项目、体现民意、整体搬迁、全村推进,人人参与、户户受益,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农民安居乐业,搬迁户富起来、退出地区绿起来,农民变市民、荒漠成绿洲。
第五,强化培训。政府出政策,做好社会需求专业培训调查,以满足多方位的就业需求。针对当地民工和面临下岗员工,重点实施定向和企业代培,二者有机结合,保障培训人员正常学习和生活,实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就业一人,增收一户,以解决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同时,做好农民工基础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第六,实行进城农民工“一卡通”服务制度。农民工进城实行详细登记备案,跟踪管理,可凭统一考核发放的“绿卡”享受服务业零税率,其他行业低税率政策以及低保、就业、医疗、子女就学等各项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