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

FDI、金融发展与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关联研究

2015-07-21 09: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 问题的提出
  在外资的企业的带动下,我国出口数量有了极速的增长,这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但是出口竞争力不仅表现在出口绝对数量的增长上,也体现在一国出口产品占世界该产品市场的相对份额上。这就要求我国出口的产品不仅要具备规模,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才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大量FDI的流入,在促进了我国出口绝对数量的同时,能否促进我国出口的竞争力的提升呢?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资本形成不足,而是如何改变我国过去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粗放方式,转为由技术创新拉动的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不仅弥补了我国在资本形成上的弱势,同时,金融市场对资金的配置效率提高,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的技术进步。这些方面的进步能否对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有积极作用呢?
  最后,FDI与金融发展都能通过东道国的资本形成发、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影响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那么二者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这都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
  二、 FDI、金融发展影响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机制分析
  就目前为止,关于出口竞争力还没有统一的定义。Lall(2000)认为出口竞争力是指一国的商品在设计、开发、生产、营销、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与他国同类或相关商品竞争中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占领市场、并以此获取利润的能力。传统上衡量出口竞争力的方法是测度某国或地区的某产品(或产业)出口额占世界市场上该产品(或产业)出口总额的比重。本文认为,从另一个角度看,出口竞争力是指一国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以本国企的核心竞争力获得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的综合反应。这一核心竞争力包括特有的资源、生产要素禀赋、专利技术、成本控制能力,最终的竞争力体现不仅体现在出口的绝对数量上,也体现在一国出口产品占世界该产品的市场份额的相对比例上。从市场的占有率的角度看,一国的出口竞争力同出口产品的生产规模是相关的。但出口产品的生产规模只是构成出口竞争力的一个条件,产品规模大,还需要有一定的质量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质量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生产的技术水平上。也就是说,产品生产出来是否能够打入国际市场还要看的质量。
  (1)FDI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①从资本形成看,FDI通过资本形成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FDI通过增加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新增厂房、设备与生产线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企业出口比例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规模的扩张必定带来企业出口的增长。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FDI也能够通过上下游的产业链来带动产业的投资,上游产业的FDI促进了上游产业产品的生产,这等于增加了下游产业的中间产品的投入供给,比如会带动下游产业的投资,而类似的,FDI进入下游产业比如带动上游产业对中间产品的供给,从而带动上游产业的投资;二是FDI作为资本要素的流入,本身就具备了缓解企业融资压力的能力,而企业融资压力的的缓解对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不仅使得企业有了扩张生产的资金,也使得企业能够在更大的风险收益比例下进行项目选择,而这些新纳入选择范围的项目不乏一些具有更高收益潜力,但是企业在融资约束下无法进行的项目。这些新的项目能够产生新的产品,或者是在原产品的基础上的改进,都能够进一步的促进企业获得新的国际市场份额。
  ②从产业结构升级看,一国的出口竞争力同该国的出口结构是紧密联系的,商品的出口结构越高端,该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也越大。根据传统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的比价优势在资本与技术,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发达国家出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必须调整出口商品的结构,而非单纯的依靠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出口。而要提升出口商品的结构,首先要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从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FDI对我国新型产业建立的带动作用。FDI进入我国的行业选择,并不一定建立在我国已有的产业基础上,FDI也可能带来我国处于空白期的产业,FDI的进入不仅帮助我国建立了该产业,同时也通过产业关联(回顾效应、前瞻效应、旁侧效应)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形成,从而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二是FDI选择了我国已有的产业,但是提升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相比我国的本土企业,FDI企业在技术上更有优势,在产品的结构上也更为高端,而这种更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线的引入,必然也会带动我国产业链价值的提升。三是FDI能够促进我国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主导产业是一国或一个区域中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该产业占整体产业的比重较大,同时产业的关联度也较高,能够以较小的变动带动其他产业与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而FDI进入我国的主导产业后,能通过先进的技术促进东道国主导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③从技术进步看,影响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价格与非价格因素,而技术对于一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从价格因素看,在竞争市场上,当企业生产同质产品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的竞争上,因为对消费者来说,在产品质量没有差异的时候,购买哪家企业的产品则根据价格的高低来决定。这时企业的竞争则体现在各自对生产产品的成本控制上,技术水平、水平高的企业自然能够依靠这些优势以相对更低的价格来生产产品,从而能够在卖出的价格上低于竞争对手,获得市场份额。其次,从非价格因素看,虽然企业生产的是同类型的产品,但是在产品的质量、功能、特性上具有一定的区别,这时消费者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最优、最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因此,企业间的竞争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特性上,而产品的质量与特性又取决于企业特有的专利技术,技术水平高、拥有的专利技术多的企业自然能够生产出质量更高、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自然也能够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外溢效应上,技术外溢的途径主要包括专利技术 转让、人才流动、企业交流、产品模仿等方面,这些方面包括主动外溢与被动外溢,从主动外溢看,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必然也需要我国一些配套企业的服务,如零配件、产品组装加工等方面,而要获得这方面合格的产品供应与服务,首先要通过专利转让、培训等方式让这些关联的企业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从而才能更好的为其生产服务,当然随着市场竞争性的提升,为了保持竞争力,跨国公司能够主动转让的一般是非核心技术,因此通过跨国公司的主动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弱。从被动外溢看,主要是本土企业通过与外资企业的交流、人才流动等方式来“偷学”知识,从而促进技术进步。被动的溢出效应的大小,同本土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有很大的关联,当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差不大时,本土企业能够从外资企业学的的知识相当有限,技术外溢效应也小,但当本土企业同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差距过大时,本土企业没有吸收外资企业技术的基础,同样技术外溢的效应也有限,因此,技术外溢效应的最大化需要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差距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不能过大,同样也不能过小。
  (2)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①从资本形成看,资本形成的一个主要的途径是投资,包括政府和企业投资,政府的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于税收,但政府的税收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需要扩张投资来推动经济复苏,但经济不景气也意味着政府的的税收的下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可以选择采用赤字政策,即通过接待来凑集投资的资金,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来实现。从企业投资看,首先,资金是企业的运行的血液,企业的正常运作需要资金的支持,但是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较大,企业的产品销售与经营业绩都会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因此在市场淡季的时候很企业的现金流可能无法维持正常的运作,这时就需要借助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来进行。而一旦企业无法获得融资,企业就要选择缩减产量,甚至破产,这等于减少了社会的资本形成。②从企业的规模夸张看,规模扩张是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企业规模扩张所需要的资金要远大于维持现有状况的资金,而这也要依赖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对此,金融机构的规模扩张也意味着融资能力的增强,金融市场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的融资能力也越强,这直接促进了政府和企业的投资,从而也促进了社会的资本形成。
  从产业结构升级看,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有两种实现的方式,一种是现有产业的升级,也即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提升产品的质量,另一种是放弃现有的产业,转而投向另一高端产业或者是全新的产业。金融发展对这两方面都具有促进的作用,因为无论何种方式,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金融市场融资规模的扩张,能够为原有产业的升级以及新产业的兴起提供有效的资金帮助。
  从技术进步看,金融市场融资能力的提升,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表现在:①金融市场融资能力的提升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压力,使的企业有更多的风险收益投资组合选择,而这些组合在融资约束下是无法实现的,这增加的许多投资组合也包括企业对技术的研发,人力资本的投资,而技术研发与人力资本投资则是决定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②金融市场的规模扩张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益,这会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而融资成本的下降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使得企业能够更多的选择边际收益高,但是不确定性较大的技术研发活动。③金融市场融资规模提升的同时,参与融资的主体也更多,这意味着风险承担的单位增加,在风险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等于将风险分散到更多的单位中,从而降低了单个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风险控制,也有利于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研发项目,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三、 FDI、金融发展的相互协调性分析
  如前所述,FDI与金融发展都能通过我国的资本形成发、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推动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两者在对东道国这三方面的作用上也必然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从资本形成看,金融发展通过提升为企业融资的能力,从而促进了企业的规模扩张,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增长与出口竞争力。FDI同样也是企业外部资金的重要来源,通过引入FDI,企业也能够缓解融资压力,进而增加投资,促进出口。但两者是有区别的,FDI进入的目的同国内金融发展的是不同的,FDI到我国为的是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自然资源、或是先进的技术水平,FDI本身是建立在母国公司更好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FDI是否进入一国的决定因素是我国是否有优化其全球资源配置的条件,而不会更多的考虑是否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而我国的金融发展则主要是为了该国经济更好发展而进行的,因此,我国金融发展对资本形成的作用更加符合我国的综合经济发展,而FDI则主要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进行投资选择。在对资本形成的作用上,两者可能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可能形成相互替代的关系。当我国某一领域资金缺乏时,FDI的进入与国内金融市场融资都促进这一领域产业的形成,这时两者能够增加该领域的资本规模,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从这个角度看,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但是当该领域规模已经足够大,国内金融市场的选择将会降低对该领域的投资,从而保持东道国整体资金的利用效率,但FDI的选择却并不依据该规律,无论这个领域是否投资过剩,只要该领域能够满足FDI企业的投资目的,那么FDI还会是继续进入这个领域,从这点看,金融发展与FDI又是相互抑制的。
  从我国的情况看,我国金融市场化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我国金融市场的行政抑制仍然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但是我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也是基于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的,但由于政府的效率依旧比不上市场效率,因此,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资本形成虽然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对我国资本优化配置的效率并不高,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依旧是遵循优先发展高端产业,而逐渐淘汰低端产业的趋势发展的,而FDI的产业选择则依旧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大量的FDI依旧主要进入低端的制造业之中,因此从这点看,FDI同我国金融市场规模发展的替代作用 要大于互补作用。
 四、 政策建议
  1. 要改变引资的传统思路,鼓励技术寻求型FDI的进入。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由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增长转向有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拉动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从外资利用看,我国要着力于吸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外商直接投资,而限制劳动力密集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时要逐渐放开服务业对外资的进入限制,引导外商的直接投资来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合理的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行业,限制外商投资进入房地等“过热”;要鼓励跨国公司在华的人才、研发、采购等方面的本土化行为,要鼓励人才在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之间双向流动,促进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本的建设;加强跨国公司同本土企业、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强化跨国公司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外溢效益。
  2. 加强专利保护,为技术寻求型FDI提供良好的环境。专利技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谋求长期发展并形成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利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专利对于其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的巨大作用,逐步重视企业专利的战略布局、经营管理和维权保护。对外资企业来说,我国的专利保护制度如果不完善,那么不仅意味着东道国分公司技术得不到保护,还可能影响母国技术的保护,这会直接影响外商的投资热情,而建立好完善的专利保护制度能够使得外商企业免除后顾之忧。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专利制度保护过于严密也不利于FDI对本土企业的技术溢出,因此,必须要对专利的保护时间以及方式进行限制,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一个技术溢出与技术保护的最优专利保护体系。同时要加强对外资企业的专利申请审核,杜绝某些跨国公司将一些国内早已使用的技术通过申请在国内获得专利授权,导致国内企业要么付费,要么无法使用,或者只能通过漫长的无效程序撤销后才能使用,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的现象。
  3. 进一步的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推动金融效率的提升。(1)要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市场机制来决定资金的价格。我国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贷款的利息差,而这个利息差的水平并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这使得我国银行对国有企业具有严重的贷款偏向,只有将资本的价格交由市场机制决定才能推进金融市场的竞争,才能将资金配置到资本回报率最高的产业。目前,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已经实现市场化,而存贷款利率还未实现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稳步推进。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这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迈出的重要一步。(2)放松金融机构的设立管制,推动金融业竞争。应该放松金融机构设立的管制,减少国有银行的垄断特权,降低准入,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强化市场的公平竞争。与国有垄断银行不同,股份制银行、信托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领域更容易发挥优势(林毅夫、李永军,2001)。
  参考文献: 本文由第一论文网摘自《现代管理科学》2014年第4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