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

如何让工业经济报道“活”起来

2016-05-18 15: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为驻地记者,笔者负责内蒙古日报在乌海市的全面报道。乌海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工业经济报道是所有报道中的重头戏。但是要想报道好工业新闻并非易事。特别是重工业报道往往给人一种沉闷、难懂的感觉,因此,很少有记者愿意采访工业经济,也很少有读者愿意深入阅读工业经济报道。那么,如何让这些灰头土脸的重工业变成人们基本能读懂且不生厌的新闻作品?笔者认为记者至少要具备3种技能:

 

钻进去——苦学工业经济知识

 

要想采写出通俗易懂的工业经济报道,只能脚踏实地去钻研、学习,下苦功,别无他法。刚到工业经济领域采访时,笔者也常常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只好匆忙地记下,等回去后慢慢查资料整理。当领教了工业经济的深奥之后,再次去采访之前,笔者都会提前做功课,先把整个企业的基本情况、工业流程仔细阅读,它有哪些主要产品、市场情况以及上下游企业链条都找资料了解,并找工业经济领域的朋友请教。

 

如此这般,笔者才对工业领域开始有了些许熟悉。成稿后,笔者还要根据资料对工业名词进行核对,并将成稿与企业核实。起初,每次都会有出入,经过多次反复,最终不再出现差错。

 

要想弄清楚一个经济现象,写好地方经济报道,笔者以为,一定要把握好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关系。宏观判断全球、全国大势和行业长期方向,中观掌握一个省和行业中短期发展变化,微观则是地方经济形势和企业的具体情况。

 

要把握好宏观面,除了经常阅读经济报刊外,还要常看中央二套经济节目,时间长了,以前一看就让人头大的经济名词和经济数据,开始在头脑中变得形象起来,全球、全国和行业的宏观情况也能略知一二。这样,在平时采访或遇到某个经济现象,就能有意识地放在宏观大背景下去思考。

 

要做好观把握,笔者发现,仅仅关注经济新闻还不够,还需要学会构建一个自己的经济数据库。为此,笔者收集了历年来的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与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的报道,将它们与乌海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行业经济信息进行比较。利用这个数据库,从中辨明乌海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和不足,了解乌海在全国和全区的工业经济大盘中所处的位置。

 

另外,与当地发改委、经信委和统计局相关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时时从这些专业人士那里得知乌海工业经济的变化,能尽早捕捉到新闻线索。

 

在工业经济报道中,还要特别注意数据的权威性。在采访中,经常遇到企业提供的数据与发改委、经信委、统计局的数据多方打架的情况,这时,应该依照当地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因为它有法律上的依据。

 

讲技巧——拉近与采访对象距离

 

工业经济采访的活儿并不轻松,有的采访对象表达得十分专业,一张口就会说出一堆专业术语,一连串的数据。如果记者自身经济知识储备不足,对行业和企业了解不多,那就只有当看客了,更问不出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而有的采访对象则干脆对记者采访不感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采访对象笔者遇到最多的是车间的一线工人,他们往往对企业整体情况和行业市场理解不深,生怕说错了。

 

为了与采访对象顺利沟通,笔者一般都要提前做好功课。首先是考虑本次采访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这篇新闻报道的主题是什么,然后通过网络、书籍或者知情人等多种途径,收集采访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行业情况。并对确定的采访对象个人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受访对象经历、性格、爱好等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梳理出一个大致的采访思路,避免采访时出现冷场的局面。

 

此外,笔者感觉记者的形象也是采访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说的形象并非指长相,而是穿着打扮是否与采访的内容、对象相适应。如果是与企业负责人在办公室访谈,则尽量穿着正式;如果是下车间与一线工人了解情况,要尽量穿得休闲些。

 

在见到采访对象时,一般不急于立即就进入提问采访环节,而是先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与对方交朋友,让采访对象建立起自己人的心理效应。在采访对象放松后,先从小切口的具体问题入手提问。当然,如果采访对象健谈,并且采访时间充分,也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话题,给对方充分发挥的余地,从中找到更多的资料和线索。采访中,尽量不要打断对方,如果时间紧迫,或对方所说开始跑题,也应该在对方一件事情说完、语气放缓的时候加以提醒。

 

工业经济是比较深奥的领域,采访工业经济,记者的专业化很重要,如果在采访中提出几个很专业性的问题,就会让采访对象重视你,这需要平时的积累。笔者在采访实践中得出的体会是,从事工业经济工作的人大多注重专业化,不善于表达,有时闲聊太多反倒让对方产生反感。

 W020130726383486631854.jpg

有时也会遇到临时机动的采访,这时只能靠平时的积累和经验了。因此,注重积累各个行业和企业的知识十分重要,久之,就会发现各行业的内在规律有很多相通之处。

 

走出来——结合大众生活报道

 

要想写好工业经济报道,记者的思维一定要从枯燥的工业流程中走出来,充分运用大众能读懂的方式方法进行写作。要学会把专业术语翻译成形象通俗的描述,要让冷冰冰的机器开口说话。

 

在西方,专门采访工业经济的记者大多也是该领域的专家,但记者与专家的一个区别在于:记者能够用浅显而生动的语言将专家高屋建瓴的评析和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翻译给读者,使各类经济问题比如经济趋势、行业现状和前景、企业管理等变得浅显易懂,便于普通读者获取信息。

 

巧妙地运用案例,进行数据比较是写好工业经济报道的窍门。《内蒙古日报》曾经报道过一篇《10盏北京电灯8盏由内蒙古点亮》的文章,该文将枯燥的电力数据进行核算对比后,与人们所熟悉的电灯结合,用人人都能感知的现象反映了一个行业的发展和贡献,读后令人印象深刻。

 

同其他行业的新闻相比,工业经济新闻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联动性非常强,写一地一行的工业报道眼光要盯着全球、全国、全区,否则就会失真和缺乏深度。其次,工业经济报道毕竟有很强的专业性,不能过于泛化,要运用特殊的行业语言,不能一味为了趣味性而失去严肃性。

 

高水平的工业经济新闻应当是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入手,以辩证科学的分析、通俗化的语言来透视现象,反映本质,预测趋势,帮助人们明确方向。

 

比如对当前煤化工行业的分析与报道,可以从人们感知最明显的环保变化入手,从环境政策日益严格、空气质量的日益好转切入,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煤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了解产业目前处于阵痛期,对行业困境也就可以理解了。这样的报道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更快地洞察国家产业发展的动向,容易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满足人们对经济新闻的需求。

 

对于工业经济报道也可以从其他行业切入,运用产业链关系,通过人们熟识的现象转到要写的行业来。如煤炭行业不景气,一定程度与钢铁行业相关。这在报道时就要分析钢铁行业转型问题,通过产业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使得素材丰富具体,更好地方便人们感知。

 

总之,工业经济新闻要写出特色,既要立足本行业,又要跳出本行业,做好结合,新闻才会更有新鲜感,让读者喜闻乐见。

 

作者:于海东 来源:新闻论坛 2015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