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外汇储备;贸易顺差;产业分工转移
一、引言
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当中的外汇部分,即这个国家政府持有的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国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它包括现钞、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来自于经常项目与金融项目顺差的持续增长。
二、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一直在讲授着这样一个经验规则:可以满足本国3个月进口需求的外汇储备为适度的外汇储备。按照这个规则,我国的外汇储备超出了许多。在美元汇率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中国外汇储备资产面临着严重的贬值风险,因此在当前,保持高额外汇储备并不一定就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最佳策略。相反,如果合理地将外汇储备运用于更加有益的渠道,也许比单纯囤积巨额外汇储备能够更好地防范国际金融危机传导至中国的风险,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外汇储备利用效率。然而,要解决高额外汇储备带给中国的风险,就要知道造成中国外汇储备资产持续激增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改善国民经济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产业分工转移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中美对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按照中方数字,自1993年以来中国对美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2000年顺差额为280.8亿美元,2008年增加到1708.57亿美元,扩大了5.8倍,占到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32.29%,约为中美贸易总额的51%。同样,中国对欧盟也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顺差,从2001年的51.7亿美元剧增至2007年的1342.3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59.3%。因此,近年来中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存在巨大的顺差。不仅如此,中国的金融账户也存在顺差,即出现了“双顺差”现象,正是这种“双顺差”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资产,理解高额外汇储备资产,还需要深层次挖掘“双顺差”现象蕴含的经济意义。
我们注意到,随着贸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东亚区域内贸易迅速扩张。同时,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例如,2000年,总体逆差为371亿美元,2008年扩大到1588.07亿美元。2009年,逆差有所减小,主要是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进出口均大幅衰减。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为主要逆差来源地。以美国为例,就在中国大陆同美国的贸易平衡不断恶化的同时,东亚经济体尤其是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却呈现出减小或无明显扩大的趋势。不仅是美国,东亚各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也存在持续的缩小趋势。之所以出现东亚对欧美国家贸易顺差缩水现象,主要原因便是全球产业转移的结果。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逐步走上了一条出口导向型的道路,凭借自身优势,向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日美贸易摩擦日益升级,迫于政治上的压力,为减少摩擦,日本逐渐将生产向海外转移。主要途径便是通过投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工链条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国家,而以向亚洲四小龙国家输出资本取代了直接向美、欧出口,因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的顺差也就转移给了亚洲四小龙国家。随着亚洲四小龙与美国因贸易顺差产生的摩擦不断升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亚洲四小龙国家复制了日本的产业转移过程,将顺差又转移给了中国。最终形成了东亚经济体向中国输出资金、资本品或技术,而中国主要向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格局。这种分工是导致中国对东亚逆差和对美国顺差的源头。
四、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
由于外汇储备规模庞大,由外汇占款原因所形成的货币投放,必然使中国长期面临货币流动性持续放大的威胁,成为中国在未来长期内不断面临需求过度膨胀,并诱发通货膨胀的重大因素。如何合理地管理这项庞大的资产成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看出,分工造成了中国对东亚国家逆差和对美国、欧盟等经济体顺差的局面,从而导致了高额外汇储备。这就需要中国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升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及研发能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积极承接高级化的国际产业转移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大力鼓励出口,千方百计地通过出口进行创汇。为了调整进出口结构,运用了价格、汇率、利率、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手段调控外贸,这些外贸政策的实施,导致了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升,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但外贸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得我国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国际贸易,贸易收支顺差的持续大幅增加不仅导致了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促使人民币升值,而且进一步助长了流动性过剩,推动通货膨胀上升,进而弱化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也使得我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波动十分敏感,并且忽视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开发。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加快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着手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引导国内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加强宏观管理,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扭转由于外汇储备大幅增加造成的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被动局面。
五、结束语
中国的崛起是影响东亚区域贸易体系结构及其演化的重要力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依靠自身比较优势,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外包等迅速加入东亚区域生产体系,并极大地促进了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及生产网络的发展。美国和欧盟是中国重要的最终产品出口市场。随着中国参与东亚区域内分工程度的深化,出现了中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与对美国、欧盟的顺差相伴扩大的现象。随之带来的是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快速增长。因此,我国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量减少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