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中美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及原因深层次分析

2015-07-16 19: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者简介]刘红(1977-),女,江西峡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贸易保护。
  245亿美元,占美国进出口总额的146%。近十年来,中美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美中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2013年达31842亿美元,占美国全年贸易逆差的近一半,中国多年来始终保持美国贸易逆差第一来源国。中国作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双边贸易往来频繁,贸易不平衡加深,贸易摩擦也呈现出不断加剧的态势。因此,深入剖析中美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对于探索中美贸易不平衡及贸易摩擦加剧的深层次原因、推动双边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输美商品结构变化情况
  笔者根据联合国US COMTRADE数据库,对2002—2012年中输美商品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以下结论:
  12002—2012年,中输美出口额前五位的商品大类保持不变,分别为: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已加工的羽毛及其制品、人造花、人发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鞋、帽、伞、杖、鞭及其零件;以家具、玩具为主的杂项制品。
  211年间,机电产品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由3747% 上升至4640%,上升幅度较大,出口额占对美出口总额的近一半,是第一大类出口产品;纺织类商品为第二大类出口商品;除机电产品之外的四类主要出口商品所占比重维持在30%以上,但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
  3出口额排前五位的商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贱金属、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和家具、玩具等。另一类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如机电产品。中输美的机电产品主要为通讯设备和家用电器,如手机、便携式电脑、电视机、收录音机、微波炉和家用电动器具等,出口产品大多为低科技含量的低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类机电产品所占比重不高。
  据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输美前几位产品保持不变,其中机电产品所占份额同比增长39%,其他几类产品变化不大(具体见表1)。
  二、美输中商品结构变化情况
  2002年,美输中出口额排前五位的商品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光学仪器和塑料、橡胶及其制品。2012年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出口额前五位的商品分别为机电产品、植物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和光学仪器。据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美对中出口额前三位商品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植物产品,分别占比193%、189%和140%。近年来,美输中商品结构变化呈现以下特点:12002年,美对中出口的机电产品一枝独秀,所占比重为4102%,而近年来该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其他主要出口产品差距已不断缩小;2植物产品取代塑料、橡胶及其制品,成为美输中主要产品;32012年的数据显示,美输中前五位商品除植物产品外,其他都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三、中美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
  2002年至今,中美双边贸易商品结构总体表现为美国不断向中国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呈互补型贸易结构,但仍存在一定的产业内竞争,机电产品是中美双边进出口的最主要产品,所不同的是中输美机电产品份额逐年增长,美输中机电产品份额逐年下降。探索中美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释:
  1两国资源禀赋差异
  根据资源禀赋理论,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不同,即存在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引致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相对丰裕;美国属于资本、技术丰裕型国家,这决定了中美贸易互补型商品格局。尽管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但短期内还无法赶上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美两国的资源禀赋现状还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可见,中美双边贸易结构总体呈稳定发展态势。
  此外引人关注的是,近年来植物产品一跃成为美输中的重要产品。这归根于美国农业机械化、高水平运作,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而使得美国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而不能简单地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双边贸易商品结构还是由两国资源禀赋所决定的。
  2产业转移引致双边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
  产业转移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逐渐淘汰了低端机电产品的生产环节,而将相关产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得双边机电产品贸易表现为产业内贸易。
  尽管机电产品是中美双边贸易的第一大类产品,但中美相互出口的机电产品存在很大差异,美输中机电产品以大型计算器设备及零部件、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代表当今世界领先技术、工艺、制造水平;而中输美的机电产品主要以家电产品、轻工业日用品为主。两国间的机电产品贸易存在一定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互补性。产业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
  3伴随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输美商品结构趋于优化
  中输美主要有两类产品,一类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另一类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轻工业品。如表1所示,对美输出机电产品比重逐年提高,由3747%上升到4640%,而纺织类、家具和玩具类、贱金属类和鞋、帽类产品出口份额由2002年的37%下降到2012年的31%。尽管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市场仍然具有很大优势,但是近年来来自墨西哥、越南、老挝等国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在外部竞争压力增大和内部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形势下,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 提高,产品结构趋于优化。
  四、中美贸易发展趋势展望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和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促进两国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中美两国经济对彼此的依赖性还将继续增强,下文对双边经贸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陷入低迷状态,随着美国经济复兴计划的实施,2013年以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温和复苏迹象。美国国内的失业率开始降低,消费者购买力稳步增强,市场也更加活跃,这为中国扩大对美出口市场份额奠定了更加广泛的基础。可以预见,今后几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还将继续扩大,与此同时,美中贸易逆差也将继续扩大。
  2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短期内还无法彻底改变中美贸易格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仍将是中国输美的主要产品,但是不排除少数领域(如通讯设备)生产技术能与美国抗衡。
  3201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美贸易地位发生重大转变,美国希望继续保持其贸易强国的地位,会不断对中国施压,中美间的贸易摩擦还将随之增加。
  [参考文献]
  [1]马萍,师范铮中美贸易失衡深层次原因分析及中国的应对措施[J]税务与经济,2013(2):38-42
  [2]刘红中美贸易摩擦的新趋势及原因分析——基于中美商品结构的视角[J]对外经贸实务,2013(8):41-4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