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建立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机制的构建模式

2015-07-16 19: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国有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存在总量超编,结构化缺编。这两个问题对国有企业的困扰,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典型问题。因此,在一个集团型国有企业中,如何利用现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稳固队伍素质,搞活竞岗竞业,形成内部人才市场,激励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在市场法则优胜劣汰的体制下,脱颖而出一批担当企业重任和勇挑企业技术先锋的人才队伍,才是本文想探究的重点。
  1.企业人力资源架构设计科学合理,定位准确
  如果把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比作金字塔的构筑,首要任务就是设计框架。人力资源的框架可总结一句话,即: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关注两头。控制总量是指通过科学的人力队伍规划,规范企业所需要的队伍结构,控制总数以及各类人员的数量。
  其次,注意明确好内部组织配置关系,对各类下属企业设定好标准岗位和职数配置,含标准岗位、大类职数(如管理、技术等)。科学定岗、定编、定员很重要。不尽要兼顾企业安全、生产、可持续性、可扩展性,特别煤炭企业,就要纵深考虑煤炭深加工,高附加值,低耗能延深扩展;还要兼顾企业的社会职能,在环保、赋税、职工生活等方面,完成综合兼顾。才能在国家经济起伏跌宕的时候,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点扶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建立完善企业人才机制建设,人岗匹配
  企业要建立一个“分门别类”的人才数据库,制定人才标准,录入人才数据库。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人才评价机制,设定一个衡量的标准,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不仅要像户口登记簿一样,更要加入个人工作履历、阅历,比如在某岗位工作年限,工作业绩,不同凡响之处,客观评价等。这样就能发现一名员工的优点,放在应该放置的岗位上,提高人岗匹配度,为人才的发挥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在发现不适合其岗位的员工,就要适时放到适合的岗位上,提高内部配置效率。
  3.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竞岗机制,倒逼进步
  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一是针对企业冗余人员进行再培训,再分配;二是针对某些“人才”进行适当流动,进行市场调节。某些“人才”指因企业招工分配等原因,出现了专业不对口,特长不对口等问题,不能发挥所学特长,为其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三是减轻下属企业负担,特别对“不合格”员工(指国有企业中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企业对这部分人因国家政策原因无法断绝劳动关系。)虽然外部无出口,但可以利用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建立内部退出机制,通过转岗或者待岗学习,调整相关待遇等进行强迫调节,要么认真上班,要么在企业人才市场中等待再分配。
  4.多渠道搞活内部人才市场流动性,“自由”进出
  在内部人才市场流动性上,人的来源为自愿与企业推荐相结合,为内部人才市场扩容。真正的“人才”,可以自愿、自费,而且在原职工作的同时,将自己的流动信息“进入”人才市场进行招聘,在“市场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择优跳槽。同时也为其它企业急需这类人才解决燃眉之急。方式多样,原单位不“放人”的可以协商,要么提高待遇留住“人才”,要么出租“人才”,让“人才”为原企业创收,但“创收”一定年限就须“放人”。如果招聘企业试用一段时间不满意,就要解聘回原单位,但原单位就不一定会留原岗位给他,这样就激励“人才”奋发向上快速地成长。杜绝了一旦成功跳槽到好单位后就开始不思上进,准备颐养天年。
  5.调查研究科学培训发挥人才市场效能,一两拨千斤
  一是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积极帮助在市场内“待业”的员工进行再谋职业,再寻出路,将他们的特长或经过培训掌握的技能进行分类,向集团内部企业进行推荐,促进员工上岗就业。比如企业需要“保安”类人员,就可以从企业内部人才市场进行公开招聘。将那些不需要有专业知识和特长的人员进行录用。二是通过企业内部市场的人才循环,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一些单位冗余严重的企业就可以将人员放入市场,解决供求双方的难题。三是增设服务类岗位,为冗余员工设计出路。解聘外聘单位工作,首先安排满足冗余员工上岗。
  6.利用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灵活职能,效益最大化
  一是利用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的建立,引入竞争机制,能够有效将企业论资排辈,旱涝保收,没有危机意识进行铲除,将素质硬、能力强、技术高的人才通过市场的“洗礼”进行再分配,实现专业岗位和管理职位的“能进能出”的目标,从而使每一位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压力感和危机感,促使他们更努力地为企业工作。二是有利于人才的多重开发,通过员工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避免人才的浪费和流失,更有利于员工掌握多项技能,以适应竞争的环境。三是优化岗位动态管理,让最适合的人占最需要的岗位,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四是发挥人才中心机构调节作用。让集团内部企业员工配置更具科学与合理,不窝工,更安全,更具效率性,更有协调性,最具战斗力。
  通过以上描述,建立企业内部市场运转机制的必要性,特别在大集团的企业中,可以盘活“人才”,促进员工的科学合理分配,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和桥梁的作用,保证企业在战略实现过程中,有足够合适的人力,同时也能保障每一位员工都有良好的发展平台。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屯兰选煤厂;山西 古交 0302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