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制造现状
“中国制造”已经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名词,它以占据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迅速取代了“日本制造”、“欧洲制造”,然而这却并没有给“中国制造”带来实际的繁荣——中国产品始终在价值链最低端苦苦挣扎,甚至还在国际市场上屡屡受挫,各国针对“中国制造”的纠纷此起彼伏。再加上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制造”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冲击,从美国到欧盟,从南美到非洲,“中国制造”在一片嘈杂声中前行。
虽然中国制造已经被世界所认可,然而,仅仅作为一个代工者的中国制造,还能走多远?现在的非洲,似乎正是20 年前的中国的扩大版本,那里有充足的资源和比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中国制造如果还依照先前的轨迹前行,终将面临被世界市场抛弃的可怕命运。如何才能使中国制造随着全球市场的步伐而前进,中国人在思考, 中国制造在觉醒。
“中国制造”意味着中国有庞大健全的工业体系,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但这并不能说,中国有领先世界的创造研发能力和世界驰名的品牌。就目前而言中国制造面临着三大危机,即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品牌和渠道。当世界工厂渐失优势,中国创造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唯一出路。由于受资源的制约和人本理念的现实发展,中国制造的高成本时代似乎已提前来到。这个高成本阶段是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的,所以对国外跨国制造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与制造管理理念、模式的研究、借鉴尤为重要。
二、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对中国企业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和影响,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因素:
原材料价格上涨,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导致了油、电、气、煤等工业基础原料以及其他原材料的不断上涨;美国和部分其他西方国家有目的的针对中国产品质量的炒作,导致中国企业的产品检测成本和质量保障费用提高,层出不穷的各种反倾销、配额限制等贸易摩擦,也使得产品出口增加了不少难度;人民币加速升值,这无形增加中国产品出口成本,出口退税的减少,而且在未来的2—3 年内必然还将继续减少,这种减少的趋势几乎不可逆转,这使得产品出口在政府支持力度上有所减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近年来我国CPI 加速上升,特别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工资水平水涨船高,为留住工人,企业人工成本强势上涨。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以越南、印度为代表的新的劳动力成本底的国家发起的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必然挤兑世界对中国同类产品的需求,必然会影响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从而使中国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三、科技技术创新
要实现中国创造的理想,我们必须建立科技创新的机制,就是举国上下齐动员,从宏观到微观,从中央到地方,从科研院所到基层企业。建立起以科技为先导的制度和氛围,国家制定奖惩分明的法律法规,对重大发明贡献者予以重奖,对剽窃或破坏科技创新者予以重罚。
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信息、成果、人才资源、科研力量等方面加强协调、整合、共享和转化,加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政策、法规环境的建设,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有利创新的各种融资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技术创新有贡献的企业和个人从物质和精神2 个方面给予表彰和鼓励。
四、管理创新
中国制造难以走向中国创造的真相并不是技术层面造成的,也不是员工素质左右的关键的,关键在于管理的创新。我们应该把管理当成一种与资本、技术一样变化的要素,把其中的“政治化”味道打掉从而真正做到“从管理要效益” 。道理很简单中国制造就是从硬件与低成本劳动力中要效益而不是从管理与技术中要效益。所以如果我们习惯于“管理是不值钱的,技术与设备才是值钱的”,“服务是免费的,产品才是值钱”的思维,那么中国制造就很难升级到中国创造。创造是人完成的, 以人为本才可能获得创造制造却更多是技术与设备完成的这是制造与创造的根本区别。
五、企业发展方向
企业应该提高研发能力,拥有核心技术。产品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要进行自主研发与设计,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 加强产、学、研一条龙的联合,凝聚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不仅要吸引、引进人才,更要做到培养和留住人才,可以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因为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提高了研发能力,拥有了核心技术,就能真正做到中国“智”造。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把优势产品做好做强,着力提高产品性价比和技术含量,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艺术含量,以及对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创建名牌产品等途径实现这个目标。
创造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中国企业不能只满足于做贴牌,赚取微薄的利润,要转变思想,积极开发自己的自主品牌,强化品牌建设,争取尽快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级品牌,中国企业不仅要做制造大国,更要做品牌强国。
强化资本运作,尤其要发展风险投资。企业必须进一步提升资本运作的层次和方法,打造新的资本运作机制,实现资产、资本、产权的有机融合,通过资本运作,使企业不断获得发展机遇和动力。尤其是中国中小企业要看到风险投资对我国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初始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要树立风险投资意识,敢于利用和吸收风险投资资金。
参考文献:
[1] 钱利华:《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成功之道》[J]. 知识经济,2009,(09).
[2] 宋县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J]. 现代经济信息,2009, (13) .
[3] 李国峰:《基于渠道沟通视角的“中国制造”危机实证研究》[J]. 科学决策,2009,(06) .
[4] 解晶,何桢:《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制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机化,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