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本文在介绍绿色农产品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绿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绿色农产品发展的机制,以期绿色农产品在我国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 现状; 机制
一、绿色农产品的内涵及特征
绿色农产品的提出是以可持续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这种发展理念强调农产品发展的持续性,同时要求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整个系统的发展相互促进、和谐共生。《浙江绿色农产品管理办法(试行)》(2003)定义:“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发展方向,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包括加工品)。”
与普通农产品相比,绿色农产品具有较多独有的特征。如在产品质量方面,主要有无污染、安全、优质等特征;在品牌优势方面,绿色农产品一般是农业生产化企业的品牌产品,具有较强的名牌效应;绿色农产品生产具有较高的绿色成本,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认证,市场准入门槛高;等等。
另外,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绿色农产品具有正外部性以及市场需求和供给弹性特征。绿色农产品的正外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过程的资源节约;二是消费过程的环境友好;三是消费结果对他人与后代有利;四是消费效用的隐性效用与长期效用。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和供给弹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绿色农产品相对普通农产品来说,从短期来看,受消费观念、消费水平与供给水平、成本的制约,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从长期来看,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小,根据收入——消费关系,普通农产品将逐步成为低档品,绿色农产品将成为正常品,其消费需求超过普通农产品将是必然趋势。
二、我国绿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
我国于1990年根据国情提出了绿色食品概念,开始推行绿色食品工程,标志着国内绿色农业产业开始形成。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阶段划分,中国绿色农产品产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第一阶段,从农垦系统启动的基础建设阶段(1990-1993年);第二阶段,向全社会推进的加速发展阶段(1994-1996年);第三阶段,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1997年至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开展绿色农业建设的县已达到300多个,示范点2000多个,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农业建设在全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表1 2001年-2005年绿色农产品发展情况数据表
年度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企业数量(家) | 1217 | 1756 | 2047 | 2836 | 3695 | 4615 |
产品数量(个) | 2400 | 3046 | 4030 | 6496 | 9728 | 12868 |
产量(万吨) | 2000 | 2500 | 3260 | 4600 | 6300 | 7200 |
销售额(亿元) | 500 | 597 | 723 | 860 | 1030 | 1500 |
出口额(亿美元) | 4.0 | 8.4 | 10.8 | 12.5 | 16.2 | 19.6 |
资料来源:《绿色食品统计年报》,中国绿色食品网:www.greenfood.org.cn。
随着我国绿色农产品实践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虽然绿色农产品具有差异性竞争优势,但绿色农产品因为外部性和产业发展的不成熟,相对于普通农产品而言,其成本价格确实较高。主要包括:在产品开发中,因增加或改善环保功能而支付的研制费用;在产品制造中,因研制对环境和人体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而增加的工艺成本或引进环保设备的成本;使用绿色标志、绿色包装而增加的费用等。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成本价格还将制约绿色生产与消费者意愿、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影响企业与市场的成长与发展。 绿色农产品产业组织处于发展过程中,合理的市场结构与市场集中度、市场行为的形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和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但目前从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来看,这个任务还十分艰巨,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生产者特别是农户的传统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制约着绿色农产品生产方式的推进,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制造假冒绿色农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在政策、法律、法规上对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有没有为绿色农产品在税收、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等,同时政府的引导作用及加大环保与治理力度等,都对绿色农产品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目前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支持力度还很不够。
三、促进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建议
针对我国绿色农产品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绿色农产品产业成长特点,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部署,应积极建立引导型机制,即市场拉动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