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经济刺激分析研究

2015-12-16 16: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时,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期救市,我国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美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之下,全球经济出现了复苏的景象,紧接着,全球便纷纷酝酿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经济刺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发挥出经济刺激的作用、以及经济刺激计划该如何全身而退。

关键词:经济刺激;金融危机;救市
一、 中美经济刺激政策比较分析

  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迫于严峻的形式,政府纷纷斥巨资救市:中国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美国推出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法国也宣布推出3600亿欧元用于拯救银行的计划。在各国的经济刺激政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和中国,笔者就此进行分析。

  金融危机缘起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相比美国滞后半年,由于政府充当市场活动的主导,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以扩大内需为主,注重加快民生建设,救市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这是由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决定的,我国制造业长期依赖低劳动低成本产品的弊端在金融危机下不堪一击,大量出口型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因而不论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还是十大振兴计划都明显地偏于制造业,也就是实体经济。而由于资金供给主要是通过市场来控制,美国的救市政策着力点在于拯救金融机构,美国通过收购不良资产、向金融机构注资等缓解银行的信贷紧缩,三次经济刺激计划都明显将重点放在了拯救问题金融机构上。

  在经济刺激的全过程中,中国的宏观调控是以财政政策为主导的,四万亿的财政刺激是主线,虽然也有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人民币存款贷款基准率润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力度相对微弱。而美国则以货币政策入手,在经济刺激的初期大幅度下调再贴现率和联邦基金利率,而财政政策的力度相对较小,只是救助如国际集团及花旗集团等部分问题金融机构。随着危机的加深,以及实践和认识的加深,美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政策,财政刺激的作用也慢慢占据主导地位,作用范围也一步步扩至实体经济。

二、经济刺激问题分析

  虽然各国采取了很多经济刺激政策来挽回危机带来的损失,这些经济刺激政策也是根据各国基本国情制定的,目的比较明确,对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刺激政策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也给我们的经济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就我国而言,采取的一系列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刺激政策,然而,宏观经济调控离不开财政的支持,每一项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都会带来财政负担的加大,甚至是财政赤字的增加,但赤字支出大都是公共建设,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赤字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有限,而这又将影响国家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以财政赤字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会削弱国家的自我防范风险的能力,容易造成对财政赤字的依赖,政府买单也容易造成市场对国家的过分依赖,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而且,国家调控加强,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投资增加,使私人部门的投资减少,无形中会对民间资本的投资空间进行挤压,不利于国民经济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由于金融危机中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在2009年前九个月的联邦财政赤字首次达到1.42万亿美元,而对于早已入不敷出的政府来说,只能以继续发行国债来解决问题,紧接着受冲击的便是美元。同时,美国以股权注资方式对某些问题机构进行援助可能会使较大金融机构和企业更加“猖獗”,因为政府的救市行为相当于是存在问题股东向政府转嫁风险,这可能会助长他们的投资胆量,因为他们会因此把国家当成后盾。

三、我国经济刺激政策调整及退出的思考

  经济刺激暴露出来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的经济刺激要怎样才能尽量规避风险和不必要的麻烦。

  首先,我国应该尽快完善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办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在国家操控力量过大而出现失衡的时候,应当考虑加大民间资本参与的力度,打破某些行业垄断的局面,利用私人资本,发挥民众偶的力量,分担政府投资的风险。其次,要依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展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结合。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保证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还应加大力度调整结构,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完善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在对外出口方面,还应着力优化结构提高出口的附加值,积极推进产业升级,标本兼治。

  在解决了经济刺激的一系列问题、全球经济出现好转之时,各国又开始酝酿退出经济刺激政策,因而如何把握最好的退出时机和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大多权威人士普遍认为过早退出经济刺激政策很有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的二次衰退,而退出过晚则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判断经济刺激计划退出时机是否成熟,主要还是要关注通货膨胀是否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持续性需求增长的态势是不是已经稳定,以及国家财政赤字是否超过警戒线等,只有这些条件基本成熟的时候,经济刺激计划退出时机才是成熟的。

  结合金融危机中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复苏基础不扎实的现状考虑,笔者认为中国退出经济刺激计划还需采取相对缓和的方式,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缩小经济刺激政策,同时深入结构上的改革,通过金融机构的调整促进企业结构的调整,从而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稳固国家经济。

参考文献:

[1] 陈华,张红,张艳,赵俊燕.经济刺激计划的隐藏成本、未来取向与中国的结构调整:一个美国样本[J].金融发展研究,2010,(01).

[2] 陈华,汪洋.中美经济刺激计划之比较[J].中国财政.2010,(11).

[3] 徐金喜.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反思[J].商业时代.2010,(1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