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与特点。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仍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很低;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不同收入组之间财产性收入差距有增加的趋势。文章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城镇居民;现状与特点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央政府提出了以刺激消费的方式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而消费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收入水平的增长,消费增长如果没有收入增加的支撑,注定不会持久。如何增加居民的家庭收入又被摆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我国城镇居民的家庭收入结构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明显的特点是“头重脚轻”。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89%,而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只占11%,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偏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必将更加多元化。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都大有裨益,因此对我国现阶段的财产性收入的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探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二、财产性收入的定义与内涵
最权威的财产性收入的定义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负责城镇住户调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并将每年的统计结果公布在《中国价格及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中。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人民生活这一部分的数据都是来自于此调查,因此这两个年鉴中用到的调查口径是一致的。财产性收入的口径以2002年为界,前后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改动,这一改动也是为了适应城镇居民日益多元化的财产性收入倾向,更好的反应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特点。2001年及以前国家统计局城镇调查中财产性收入包括以下三个条目:1.利息;2.红利;3.其他财产租金收入。这个口径明显较为粗略,已经不能反映新时期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新特点,新动向。自2002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城镇住户财产性收入调查口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给出了更为详细的财产性收入的定义。在本文中我们也将使用这个最新的口径对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进行研究。
按照最新的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方案定义,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上面是国家统计局城镇调查组给出的一般的定义,更为详细的财产性收入包括如下的条目:1.利息收入;2.股息与红利收入;3.保险收益;4.其他投资收入;5.出租房屋收入;6.知识产权收入;7.其他财产性收入。
三、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现状与特点
(一)家庭收入仍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很低
按照国家统计局城镇居民家庭调查的口径,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我们将从两个角度去考察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现状:1.各项收入随时间变动的趋势;2.收入结构的变动。为了反映历年来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结构的变动趋势,我们使用了每一年份上的收入构成百分比来进行分析。①
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由2002年的8177.4元增加到2008年的17067.8元,增长幅度达到了109%。工薪收入仍是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约占收入的70%。但是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从2002年的70.2%下降到了2008年的66.2%,降低了4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是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第二大来源,其所占比重比较稳定,变动幅度较小,基本维持在23%左右。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较低,在2002年仅为5.3%,但是增长速度较快,2008年所占份额已经翻番,达到了10.8%。下面我们分析财产性收入的变动趋势。
财产性收入由2002年家庭年均102.1元增加到2008年的年均387.1元,7年间翻了近三番,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在近些年虽然财产性收入增速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其基数太小,目前在城镇居民总收入中所占份额仍然较小,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对居民总收入的增加贡献比较有限。从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出,自2003年起一直到2007年,家庭总收入的增速较为平稳,基本维持在12%左右;财产性收入的增速在不同年份之间差距较大,2007年增速一度达到42%,2008年增速出现迅速下滑,跌至五年里的最低点,仅为11%。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速一直高于家庭总收入的增速,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潜力较大。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增速并不如总收入那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