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采用“订单式”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制约着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不断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加快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创新“订单式”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服务外包;服务外包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一、“订单式”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施中存在的误区
(一)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订单”来源问题取得中存在的误区
在服务外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目前人才的来源方式基本上是采用社会招聘,而企业对高端和低端人才需求较大,即一方面需要能够带领外包团队承接外包业务并按计划实施的领军人物,另一方面就是能够在具体外包岗位中具有较好操作技能的低端岗位的外包人才。企业过多的依赖于社会招聘后的岗位培训,即完成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所以服务外包企业缺乏主动寻求合作学校的主动性,也就不会主动发布企业的用工信息。高职学校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寻求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合作的主动性较高,但苦于没有适合的平台宣传学校的办学优势,造成没有合作的响应者。而高职院校由于对自身办学优势宣传的原因并没有引起服务外包企业的高度重视,所以不能很好的得到社会的承认,失去了和服务外包企业合作的机会。
(二)所签订的“订单”的培养方向上技能过于单一存在的误区
由于在与企业洽谈“订单”时,一味的考虑企业的岗位需求和企业的所有要求而忽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企业与学校所签订的“订单”中,只是强调订单企业的岗位需求,同时,个别高职院校也认为只要拥有计算机技术和外语能力就可以支撑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体系,而忽视了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事实已经证明服务外包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从先进的技术能力、外语能力、团队合作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由于忽视了服务外包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导致了在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出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要求过于狭窄。只是强调订单企业的岗位需求,即企业岗位中需要什么的人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就培养这样的人和能力,忽视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以后的转岗就业埋下了隐患。
(三)进入“订单班”后就一定可以在企业就业的错误认识
“订单班”是校企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载体,其运行的质量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否科学密切相关。进入“订单班”后学生是否可以就业取决于“订单班”的运行质量。即是否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训条件及实施、教师资格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的勤奋投入程度等等影响因素。“订单式”模式不可能培养出服务外包企业需要的所有人才,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培养服务外包低端人才的过程中,“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会不断产生新的矛盾,比如,部分学生在签订了订单培养的协议后,错误的认为就业就有了保障,学习就不再那么投入。还有的学生只关心所学习的岗位技能,对基本的素质要求不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来提高自己。这种进了订单班就是进了保险箱的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订单班学生的质量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四)采用“订单式”模式培养人才在成本负担机制上存在的误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就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并维持自身的生存也必须有较大的投入;而作为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最终的受益者之一的学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也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而长期以来,人才培养的成本问题被掩盖,以至于人们习惯于高职院校的付出,习惯于高职院校为自身的生存而孤军奋战。在服务外包企业,为了获得完成岗位任务必须的人才,企业往往会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培训,而这也是作为企业留住人才的一种手段。在采用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这一模式对服务外包企业的经济性影响并没有引起服务外包企业的重视,即由于采用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而使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培训成本。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即把上岗前教育阶段前移,避免了上岗前教育成本的开支,将为社会节约大量的成本支出。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政策,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由于近年来服务外包发展迅速及相关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实际需求的问题,导致服务外包产业正面临人才紧缺的局面。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缺口每年约50万人,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大量的合格外包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社会的人才供给和服务外包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严重错位是当前我国服务外包外包人才市场的基本状况。而培养大量的具有外包岗位能力的低端操作人员更是服务外包企业的迫切需要,这些人员必须具备的外包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外语基本能力、行业的流程管理规范、基本的职业素养等等。
(二)促进企业发展,满足企业对外包人才的需要
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在人才的培养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为了解决人才的匮乏问题就要努力创新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采用适应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形式来培养外包人才。服务外包产业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其适用型人才紧缺是当前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快培养外包人才,提高外包人才的适用性,降低外包人才培养成本,实现外包产业与高职教育的深度合作,是解决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快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缓解社会压力,满足我国大学生增加就业的需要
服务外包产业被认为是中国未来20年最大的就业“蓄水池”,但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服务外包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按照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的规划目标,力争在5年内在国内建成一批产业聚集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促进200家著名跨国公司将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2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培训120万承接服务外包所需实用人才;新增10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所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积极应
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实行工学结合,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商务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高校要通过开设服务外包专业、增设服务外包课程、岗位培训前移等多种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服务外包人才除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外语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外,服务业要求的通用素质,比如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也是必需不断加强的。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应该进一步加大服务外包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和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特殊要求,在学科建设、教材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大调整力度,加快跨学科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培养。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充分发挥社会各方优势,“订单”取得渠道的创新
在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上,应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高职院校要积极寻求订单,服务外包企业要主动发布用人信息。政府应搭建沟通服务外包企业和学校的信息平台,努力消除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政府要为学校了解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企业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情况提供渠道,在学校对拟合作企业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为学校提供更详尽的企业背景资料,为学校的进一步论证奠定基础。同时,还应积极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宣传学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办学特色及办学条件,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说明校企合作对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成本节约优势及其他益处,使企业乐于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所需要的服务外包人才。服务外包企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积极争取与高等学校的合作,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外包人才。
(二)实现由定点向定向的转变,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1、实现由定点向定向的转变
作为办学主体的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变化,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坚持为“订单班”的企业培养人才的前提下,实现人才的“宽基础”培养,也就是完成人才培养方向的创新。在坚持“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完成由定点到定向的转变。长期以来,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仅仅是一对一的关系,即学校只是和某一个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的合作,但在培养服务外包人才中,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力争和多个企业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
2、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在关注外包技能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加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论证,建立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机制,聘请教育专家及服务外包的行业专家对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讨论,避免出现学校为积极争取“订单”,只考虑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个案要求而出现的培养内容的针对性较强,岗位技能较为单一的情况,导致学生未来的转岗困难,难以适应行业技能需要的情况。
(三)明确“订单”关联方的经济责任,成本负担机制的创新
要明确各方的经济责任,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订单”涉及的关联方是三方,即企业、学生和学校,所以在签订订单时必须明确“订单”关联方的经济责任。在明确校企责任和学生义务的前提下,在学校、企业和学生这三个“关联方”之间合理进行“订单班”教育成本的分担。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订单”的关联方为学校、服务外包企业和学生,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学校投入巨资为培养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交纳学费即可享受教育资源。而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订单”的关联方为三方,而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的受益者发生了变化,由服务外包企业、学生两方变为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按投入产出的原理分析,高职院校的巨额投入应该有较高的回报,学生的学费投入换来了较理想的工作岗位,而恰恰是“订单”的最大受益者服务外包企业成为最终的收益者,在“订单”的运行中并没有额外的经济利益付出,或只是较少的经济利益付出,在获取人才资源上,企业应该有较大的投入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即实现学校投入一部分、学生要负担一部分“订单”的成本、企业负担部分成本的良性循环模式。
(四)强化“订单式”管理基础工作,实现过程管理的创新
在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要不断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过程管理的创新。这是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创新,这一创新应是在教材的编写、岗位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在“基于外包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指引下,深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按照企业外包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开发学习实训项目,实现真实工作流程进课堂。校企合作进行项目开发,专兼结合组织项目教学、岗证双线实施项目评价。在教学内容选取、学习情境设置、实训项目开发、工作任务的安排等各个环节均与外包企业合作,由服务外包企业专业人员直接参与课程建设。按服务外包岗位的要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按照服务外包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及岗位的特点进行,配备符合服务外包企业岗位培养目标的工作设备。同时要充分利用服务外包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在学校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的“订单”中必须明确将服务外包企业作为“订单班”的校外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商务部 《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 2009,4
[2]陈伟,李华. 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08.1
[3]于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运行及支持条件[J].中国经贸导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