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浅谈我国配送企业标准化建设

2015-12-15 11: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从系统角度分析,配送中心标准化建设主要是指制定系统内部分系统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依据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配送中心系统的标准,最终研究配送中心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而实现配送中心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一、我国配送中心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配送中心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有的配送中心标准化管理仍然比较落后,配送中心标准化体系还相当不完善,配送中心信息的标准化建设还比较滞后。同时,对配送中心标准化的执行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薄弱
  我国配送业的历史较短,基础设施方面和装备条件落后,与其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各种配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配送设施的效率。而且一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企业对配送中心标准化问题的认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作为配送企业也往往将过多的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企业标准化过程中潜在问题。   
  2、标准化制订和实施的主体分散
  我国配送中心标准化工作由多个不同的管理部门来组织制订和实施,不容易形成统一体系,并且缺乏有效的衔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各自有自己的标准体系,这些体系的形成未考虑到现代配送中心发展的需要,国内有大大小小数十万家配送企业,这对配送中心标准在行业内推广和普及造成很大的障碍。
  3、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的配送企业出现严重的人才短缺现象。我国现有配送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传统的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并非真正出身于专业。具有扎实的现代配送理论、同时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员还很少,能从事制订和实施配送中心标准化工作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尽管众多高校已经开设了配送相关的专业,但由于缺乏对口培养,仍难以满足现代配送中心业对配送中心人才,特别是高端配送中心人才的需求。
二、配送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1、提高配送中心运作效率的需要。
  配送中心涉及、包装、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各个方面作业,我国的现代配送中心业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传统的配送被人为地割裂为很多阶段,而各个阶段不能很好地衔接和协调,加上信息不能共享,造成配送中心的效率不高,这在很多小的配送中心公司表现得尤为明显。统一整个配送系统的标准,研究配送中心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匹配性,进一步谋求配送中心大系统的标准统一是提高配送中心效率的重要途径。
  2、规范配送企业的需要。
  随着配送业的兴起,目前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配送企业,其中不乏新生公司和从相关行业转入的公司,层出不穷的配送公司使配送中心队伍良莠不齐,配送中心业整体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内部结构不合理、运作经营不规范等问题,进而影响了配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与配送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已进入配送市场和即将进入配送市场的公司来说,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配送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1.政府应积极发挥协调作用
  只有实施配送中心标准化,才能实现配送中心现代化,这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发展现代配送中心的共识。首先,要加快制订和出台配送中心标准化的基础标准,并尽快突破各种瓶颈,做好计量标准等配送中心基础的标准化工作,及时淘汰落后的标准,制订通用性较强的配送中心设施和配送中心装备标准,加快配送中心信息标准的制订和推广,进而逐步形成我国现代配送行业的标准体系。其次,要建立适宜的协调机制,协调好标准化建设带来的各种矛盾。 配送中心标准化建设过程非常复杂,涉及与配送中心业相关的各个行业。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利益冲突,应引导各部门和各行业从整体利益出发,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对于企业负担的增加应予以政策支持,通过经费资助、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来提高企业实施新配送中心标准的积极性,减少企业的抵抗情绪。
  2.行业协会要加强引导作用
  行业协会是处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个重要组织,是沟通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由这些组织机构来引导企业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由行业协会来参与配送中心标准的制订和推动配送中心标准的实施,能够降低社会成本,规避市场的无序状态,达到促进行业发展的目的。首先,行业协会可以通过不断加大自身发展,增加会员,将更多的配送中心企业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鼓励和引导各会员企业参与制定和执行新标准,协调行业内各个企业在配送中心活动中执行统一的配送中心标准时产生的矛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3、高校应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仅仅依靠政府和行业协会去办教育和培训认证,只能解决一部分人才缺口的问题,因此,艰巨的任务就落在高校身上,高校应当重视配送中心人才的培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配送中心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培养计划,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现代配送发展对高层次的人才需求。
  4、企业应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标准化建设
  配送企业作为标准制订和实施的关键载体,首先要转变观念、总结经验,配送企业面应改变被动接受和执行的态度,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配送中心标准化工作中来,不断进行经验积累,为管理部门提供积极建议,以便于相关部门根据实践经验不断健全和完善配送中心标准体系,制订出真正符合我国配送企业实际需求的配送标准体系。其次是配合标准的制订与实施,配送中心标准最终要靠配送企业具体落到实处,配送中心企业应积极配合配送中心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在经营活动中重视配送中心标准的贯彻,加强企业内部协调,优化系统结构,实现企业系统内部标准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