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试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

2015-12-15 11: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的发展,物流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文章系统阐述了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存在问题;对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市和南宁市所辖的行政区域为主组成,包括玉林、崇左两市的交通与物流。它是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进行陆上和海上交往的枢纽,更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全面合作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但由于北部湾经济区现代物流业基础薄弱,技术和管理经验较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的现状
1. 物流总体规模迅速扩大
  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以来,尤其是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相继成立,并且国家海关总署赋予北海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之后,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物资、商品、信息的高速流通,促进了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总体规模的迅速扩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三大沿海港口在2009年实现货物吞吐量9407.85万吨,同比增长16.29%[1]。
2. 物流企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拥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物流企业近150 家,主要有广西超大运输责任有限公司、中国外运广西分公司、广西运德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等。这些物流企业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增值服务,能够提供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多种服务。同时,北部湾经济区崛起了一批初具规模、服务水平相对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如中远防城港分公司、中外运钦州分公司、北海市驷通物流有限公司等。此外,还吸引了UPS、大田国际货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进驻北部湾经济区,形成各类物流企业竞争的格局。
3. 物流发展前景广阔
  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北部湾经济区2009年进出口总额66.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2010年,经济区外贸进出口总额76.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2]。贸易量的快速增长,离不开物流的支撑。物流需求的增加,必将为物流产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2~3年,为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大发展,将重点推进130个物流项目建设,总投资1654亿元[3]。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 港口集疏运系统有待完善
  北部湾经济区目前运输网络体系不完善,尚未实现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以及机场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配套。联接北部湾三大港口的铁路是由广西沿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修建的南防铁路,属地方铁路。南防铁路运能只有1900万吨/年,严重制约北部湾港口的集疏运能力。而公路运输能力也无法满足现在三港的要求,货物压港现象严重,影响了广西北部湾港口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南防铁路为地方铁路,由广西地方管理,但在业务上受国铁的控制和安排。国铁、地铁不同的清算原则,妨碍了社会商业票据的流通。假如货物经湛江港中转,集疏运全线在国铁系统内,运费清算时国铁可接受客户的承兑汇票;而在广西北部湾港口中转,铁路运输跨国铁、地铁两个体系,不能实现一票到底和一站结算,造成货物经广西北部湾港口中转比湛江中转成本要高出许多,于是大量西南的物资舍近求远地选择湛江港出海,甚至选择东部港口出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使得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业务大量流失。
2. 物流企业服务水平较低
  虽然北部湾经济区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是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落后,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偏少,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现有物流设施的使用效率不高。物流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也比较低。多数物流企业只是简单地提供运输、仓储、装卸等传统低端物流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设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未全面展开。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内的物流企业数目虽较多,但大多数是经营能力较低的民营企业或个体经营户,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北部湾经济区相当多的工业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自营物流业务的比例较高,选择外包或部分外包的比例较低。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
3. 物流产业管理模式的限制
  在物流业管理上,我国实行的是按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有着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比如,铁路运输的管理权属于铁路交通部门,水陆运输及港口的管理权属于水运交通部门,而对外贸易中货物的报关、检验检疫等管理权又属于海关、检疫局,但这些职能部门之间相对独立,缺乏有效协调,限制了跨地区、跨行业物流服务,造成各种物流资源不能充分整合、全程物流服务分散、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等。
  北部湾经济区目前尚未成立统一协调物流发展规划和行业管理的一个政府管理部门或权威组织,未能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物流服务市场,影响和制约了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业的发展。
4. 物流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物流人才和中高级物流管理人员。但目前广西物流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大部分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掌握的物流知识不够系统,因而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存在一定局限性。与此同时,广西大多数院校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使培养的人才与实际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缺乏科班出身的物流师资,很多教师是从经济、管理等专业转行而来,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严重限制了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教学缺少实践环节,导致物流的毕业生不能很快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物流人才的适用性较差,已经成为制约广西包括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的对策
  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基础设施、服务、行业协会建设和人才建设等方面采取以下对策。 
1. 优化交通及物流基础设施
  物流的有效发展需要以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托,因此,当前应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服务社会功能。重点建设高速公路网络,在实施国家规划内高速公路建设外,还要积极建设北部湾经济区联系内陆腹地的通道,打通出省出海出边的高速公路通道。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明确港口合理分工,推进港口经营一体化发展。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加强能源、铁矿石、集装箱运输系统,加快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及物流功能设施的综合配套,充分发挥北部湾作为西南地区最便捷出海通道的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网,建立北部湾经济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电子网络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结合,提高流通效率。
2. 增强服务观念,努力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由于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 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物流。企业需要优质、高效、成本合理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要根据不同物流客户的特殊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物流服务,如钢铁物流、煤炭物流、化工物流、农业物流等,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物流企业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提供卸货、混矿、堆存、保税中转、销售、再分拨等服务,以实现双赢。
  物流企业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参与企业物流活动,从供应链、增值链入手,为根据用户特点设计个性化的物流方案,改善物流管理与运作,加强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的步伐,重视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和供应链的优化,降低物流成本与费用。
  要抓紧建设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通过采用世界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设备打造高效的物流系统,加快物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物流设备技术水平,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3. 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特别是物流产业复合性强、关联性大的特点,应该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的物流协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协会不仅协助政府制定物流政策、加强和完善市场的管理、协调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开展物流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物流信息咨询服务和各种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为物流业的发展输送大量人才。
  北部湾经济区应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完善的行业协会体系,不断提高市场管理水平,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行业社团组织也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观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增强凝聚力和权威性。同时,各行业社团应打破门户之见,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合力,发挥其政府与企业之间、会员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4. 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物流人才建设
  一方面,将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可以选择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龙头企业,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植,使之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服务品种单一的物流企业,可引导它们通过股份合作、并购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从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物流企业合作,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到北部湾经济区投资,积极支持他们在北部湾建设大型区域性物流基地。通过学习借鉴这些公司先进的物流经营理念和物流管理经验,促进当地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从而带动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企业的发展。
  加强物流人才建设也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由于物流行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行业,不仅要有综合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实际的操作经验。因此,迫切需要各高校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建设,构建合理的物流课程体系,加强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此外,北部湾经济区还通过各种方式,如企业与高校加强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加强在职员工培训,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选派人员到国内或国外教学科研单位进行物流专业学习等,提升物流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 古小松.中国东盟博览会可持续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李春阳.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中心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8,(4).
[3] 岑丽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通道建设探析[J].东南亚纵横,2008,(6).
[4] 殷继勇,唐琮沅.新机遇期下广西北部湾现代物流发展战略选择探析[J].物流技术, 2009(2). 
[5] 兰茜,粟增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09,(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