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简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的含义及内容,提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农业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城乡统筹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农业;经济
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对于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势在必行。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概述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城镇与乡村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摆在同一位置对待,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到工业化和城镇化中综合考虑,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要素结构的调整和再平衡,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其实质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把城市与农村存在的问题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统筹起来研究解决,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统筹考虑和安排城乡产业发展布局、空间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国家财政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过大差距,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统筹城乡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在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提出来的,是把城市和农村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规划来统筹城乡发展,其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现代化进程中的统筹城乡发展,包括地域发展的一体化,也包括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和生活方式的一体化。在经济层面上,通过市场机制,使资源、资金、技术在城乡地域空间上,在不同产业问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在互补性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促使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在社会层面上,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医疗、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改善农利的面貌,改善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通过一定措施调整城乡两大集团的经济利益分配机制,为城乡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和生存空间;在文化层面上,构筑城乡一体教育体系,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消除思想和观念上的差异,把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统一起来,从文化层面上实现城乡的融合。
二、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农业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有7213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4.3%,农村消费对全国举足轻重。2008年,城镇居民每增加100元用于生活消费的支出为62.4元,特别是城镇高收入者只有57.7元,而农民则平均为70.4元,其中20%的中低收入农民用83.6元消费,20%的低收入农民用192.2元消费(借债消费)。2009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市。1—12月,全国市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县及县以下增长15.7%。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善,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农村义务教育、农村抵保、新农合、新农保快速推进。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不断改善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更多保障。然而,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199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1,2000年,城乡居收入比为2.79:1,绝对差额是4027元;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提高到3.22:1,绝对差额是7238元;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提高到3.30:1,绝对差额是12022元,2010年已达到3.33∶1,“落差”幅度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
(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发展差距大
尽管国家财政大幅度增加农村投入,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燃料)、房、网(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没,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无沦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问题还很突出,农民上学难、行路难、就医难、养老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基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本应由政府全部提供,但政府却只提供很少的财政补贴,比如城市的道路、医院、图书馆是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建设,而农村道路、医务室文化站则是农民为主,政府只给予少量补助。在“重城轻乡”财政体制下,城市基础设施越建越好,越建越豪华,同农村的差距愈拉愈大。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供给质量较差,导致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成本明显偏高,这不但不利于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也不利于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目前全国还有2.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3.7万座水库处于病险状态,约1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还有部分乡镇和4万个行政村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
(三)农村金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点,但改革试点推进速度太慢,试点范围太小,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2009年末,银监会共核准开业了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48家,小额贷款公司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家。但对于拥有3.5万多个乡镇、64万多个行政村、230多万个自然村的中国农村来说,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已经由以农业为主转向农业、工业、服务业并举发展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所有制结构也由单一以集体所有为主转向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由于农村金融结构不合理,使得农民、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同时,目前由于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不合理,农民建房、购置家电、子女上学和婚丧嫁娶也缺乏正常渠道取得贷款,这也抑制了农村消费。
(四)产业化经营实体市场竞争能力低劣
由于传统农业发展的桎梏,我国当前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体现在农业经济产品与市场主体上,由于乡村产业存在规模小,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缺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经济效益差等问题。近年来,农产品供给出现了阶段性、地区性、结构性过剩,农产品普遍存在卖难现象。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城乡统筹
(一)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问题的实质是充分就业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最根本的是努力扩大农民就业。既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容人之量”,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就业空间,又要广辟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和就地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渠道,切实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要抓住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着力培育县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继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强化对农民工就业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转移。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调整农业结构
农业要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要以粮食为主的格局,使农业经济走向良性循环。在强化第一产业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率。立足农林牧渔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副食品加工业,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畜牧业,不仅可以促进粮食的转化,缓解当前粮食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的矛盾,还可以带动食品加工、纺织、皮革、饲料加工等相关工业的发展,由此可以促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在保证粮棉总产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调减粮棉种植面积,推广良种,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同时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来增加农民收入。
(三)建立农业品牌,开拓农产品市场
扶持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采取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措施,激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定、认证及名优品牌创建和宣传工作,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容县的沙田柚、霞烟鸡、三黄鸡、兰花。加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丰富营销手段,开拓外省市场;统筹做好其它农产品市场开发,启动果品综合批发市场,发挥好农产品的聚集效应。
(四)加大政府支持政策
①继续完善和落实现有各项农业农村政策,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直补、良种补贴、综合生产资料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同时可考虑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并将牧业、林业、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农机具补贴范围;②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工作,迅速扩大覆盖面,争取在三年到五年完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消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③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补助标准,提高农民大病医疗报销上限,降低农民看病成本;④扩大家电和汽车下乡补贴品种范围,增加每户购买补贴资金,提高补贴上限;⑤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支持农民建房,对农民建房实施补贴,推行建材下乡政策,以此扩大农村消费。
总之,统筹城乡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通盘考虑和配置各种资源,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的客观要求,是增进千千万万群众福祉的责任所在。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特征,围绕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农村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海燕.玉林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J].城市建设:下旬,2010(7).
[2]顾保红.六措并举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J].江苏农村经济,2010(5).
[3]钟培林.实施五大战略 统筹城乡发展[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