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2015-12-15 11: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业发展与农村的经济建设紧密相关。它们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的相关问题, 并对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初步设计。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 能够为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上提供有益的参考,可以更快的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 农业 经济 政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70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牵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1所以为了拉动经济的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开拓国内市场,我们必须繁荣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购买力,这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是大有益处的。因此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指出了“在充分利用国外市场的同时,要努力开拓国内市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为此,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我们必须了解近年来我国农村农业的相关政策,农村经济的发展及不足,才能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的政策支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所以在各个历史时期,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自建国以来, 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我党把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当作全党的重要工作。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2020 年)中,党就提出要重点解决“三农”问题的, 其中就提到要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让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点。为国民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可见, 我国农业政策、法规对解决农村、农业发展问题正起着积极的作用。它对于我国农村的民生导向、人才培养、投入保障、产业发展以及农业科技保障体系起着突出的作用。
二、现阶段农村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农村工业化发展与土地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工业化发展是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但发展工业面临着两方面选择:发展农村工业必须挤占大量耕地;如果保护不好现有耕地,国家的粮食安全就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根据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显示,从1996 年到2006 年,我国耕地面积10 年净减少1.24亿亩。而2006 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 亩,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可见,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将会日益尖锐。
  其次,工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随着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工业化的步伐也相应加快。一些村办企业、乡办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竞相上马了一批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的项目,导致废水、废气、废渣的扩散和蔓延,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危及到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对于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的建议
  第一,在经济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
  首先,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加速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土地承包“稳”与土地使用权“动”的关系;“人”与“地”的关系;农户与企业的关系。企业进入农业,第一步主要是进入农业产前、产后的经营性服务领域,而不是直接的农业生产领域。第二步是大面积租赁农户的承包地从事农业直接生产领域的经营。
  其次,外连市场内育产业联合体,促进农业市场化进程。通过法人组织形式招商引资、开拓国内外市场,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确定自己的生产方向,再通过协议购销、合同收购或股份合作生产等方式,与农户结成合理稳定的协作利益关系,把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
  再次,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要尽快提高动植物检疫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与动植物检疫体制。依法加强对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生产、流通、使用的管理与监督,严格标准化程序,切实控制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重金属离子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要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制定规程,使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有标准可循;要加强产品质量标准监测监督,健全监督、监测体系,完善质量检测中心、化验中心;科技示范基地园区要起示范作用,推进标准化生产。
  第二,在政治方面,要改革和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
  处理好民营企业家兼任村干部的双重身份问题,防止权力机构朝着“富人俱乐部”的方向演变,所以必须创新农村基层的民主制衡机制。实现广大群众对基层事务的最起码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有效制衡机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流于形式。
  第三,在文化方面,培养人才开拓市场,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
  培养农业标准化、市场化的管理专业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尽快造就培养通外语、懂技术、善营销的高素质队伍,按照国际市场标准组织生产,为农业全面与国际市场接轨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结合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深加工程度,培育一批名牌农产品,使农产品不仅具有成本优势,同时也具有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全面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如今,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参与国际竞争进程的新形势。中国的农村经济建设应该选择竞争性的发展战略。农业既是农村经济的重点,农村的发展就要与农业紧密相连。为此,农村不仅仅要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还要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协助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实现从自给自足型农业向市场竞争型农业转变,从增产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从依靠传统技术转向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转变,从劳动密集向劳动密集与资本和知识密集相结合转变,从依靠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向重视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转变,通过农业带动农村经济,让我国农村经济有更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王文龙,金丽馥. 新农村建设必须有超前意识[J].理论探索,2010,(2).
[2] 温铁军.新农村建设:功能与反思[J].理论探索,2006,(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