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对上杭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5-12-15 11: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上杭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又有丰富的铜矿、水电、人力资源,上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铜产业,经过4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配套不完善、原材料供应不足、人才短缺等一些困难和问题。为了推进铜产业继续健康发展,上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目标定位定得高一点,把规划做得更完善一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全力推进铜产业项目建设,强化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把上杭打造成海西铜都。

关键词:铜产业 发展 打造铜都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2008年,我国铜消费量居世界第一。据推算,我国在工业化完成之前,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铜的消费增长约为1.5个百分点,到2020年中国对精铜的需求量将达到60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铜矿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湖北、云南和贵州等省,号称中国铜都的“安徽铜陵”和“江西德兴”,由于经历几十年的过度开采,他们的资源储量已迅速锐减,有的矿山已近枯竭,在其余各地剩余储量中,规模大、品位高的矿床多处于自然条件差的边远地区,采冶成本较高。而上杭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具有丰富的铜矿资源,紫金山铜矿经地质部门勘查可开发储量205万吨,随着进一步深化勘探,紫金山周边可控的铜矿储量达近600万吨,远景控制储量达1000万吨。此外,以紫金矿业为龙头的矿山企业在我国新疆阿舍勒、青海地区及秘鲁、菲律宾等国家都有大型铜矿山,可通过海运和铁路运至上杭进行冶炼或就地冶炼形成阴极铜后运至上杭深加工。同时,全县境内丰富的水电、劳动力资源优势,可为培育发展铜产业提供可靠保障。这些有利条件,完全有可能把上杭建成福建乃至珠江三角洲直至全国的一个铜材料供应地、铜制品加工地、铜技术开发地、铜商品集散地——海西铜都。
  一、 上杭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上杭县铜产业从2006年开始起步,经过4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有10家上市公司加盟上杭铜产业,落户上杭的铜产业企业有20家,项目25个,其中已实施项目18个,拟实施项目7个,协议总投资94.78亿元,2009年实现产值32亿元。已基本形成以铜矿采选、冶炼、铜板带、铜管、铜杆线、铜箔等系列产品为框架的铜产业链,不断增加与铜产业相关联的氟化工、磷化工、提铜药剂、冶炼矿渣利用等配套项目,铜产业循环经济也已现雏形并逐步完善。
  二、 上杭铜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上杭铜产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妨碍着铜产业的快速发展。
  1、 产业配套不完善,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
  铜产业的发展,需要许多配套服务,但目前有许多相关配套跟不上,一是与铜产业相配套的电模具制造、机械设备零部件供应维修、产品包装、物流配送等服务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配套项目比较缺乏,尚未形成集群效应;二是依托铜制品为原辅材料的电子电器行业,光电产业等配套产业链尚未形成;三是蛟洋22万伏变电站工地因项目审批还在进行,尚未开工建设;四是电价较高,制约了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据了解,上杭的电价高于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地区,。以金艺铜业为例,由于政策性的电价上涨,仅电费支出今年将增加100万元左右,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制造成本,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原材料供应不足,制约铜产业做大。
  充足的原材料供应是铜产业做强做大的根本保证,随着上杭铜产业的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就今年而言,仅上杭铜产业骨干企业用铜量就在7万吨以上。但受开采条件、环保总量控制等因素的制约,紫金山铜矿年产电解铜最多3万吨,紫金铜业20万吨铜冶炼项目又尚未投产,企业个体在外购买铜材存在周期长、价格波动大、货源紧缺等问题,造成企业有订单无原料的现象。如金艺铜业,80%以上的电解铜是用现金从现货市场上采购的,这不仅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转,而且增加企业的风险,从而打击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原材料供应不足将严重制约上杭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 人才短缺,制约铜产业做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随着铜产业的不断发展、铜产业落户项目的陆续投产、先进技术工艺设备的不断引进,对高科技人员、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迅速增加,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工难”问题逐渐突显。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复苏,各铜制品企业生产订单不断增多,有关铜冶炼、精深加工方面的人才已严重缺乏,用工也难以保证,人才问题已经影响企业的生产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研发新产品,更是需要科技研发人才,人才不足严重影响企业技术升级,影响铜产业做强做大。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上杭铜产业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和我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海西建设和原中央苏区县发展政策,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促进铜产业升级,推进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打造海西铜都。
  1、 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引导铜产业持续协调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张健书记提出的“集中优势力量,全力以赴,全力突破,持续推动,项目带动,加快实现铜产业突破百亿目标”的要求,认识优势,发挥优势,整合优势,创造优势,从更高的视点、更宽的视野,梳理政策,破解难题,进一步完善铜产业发展规划。围绕电子产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通讯信息产业等四个重点行业,延伸铜产业链,做大产业群,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着力建立完善铜产业发展壮大的相关配套体系,使铜产业向合金化、精细化、专业化、终端化方向发展。在着力推进铜产业园区四大板块建设的基础上,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重点,进一步细化铜产业发展规划。要凸显铜矿资源优势,优先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消耗的铜制品加工业,按照“配套、节约、环保、高效”原则,重点发展投资强度大、容积率高、科技含量高、低污染的项目。要凸显重大项目带动作用,突出重大项目的贮备、立项、开发,不断筹备、启用、建设大批铜深加工项目,实现项目 滚动,形成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机制,引导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铜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加强金铜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矿山管理整治,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铜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全力推进铜产业项目建设,强化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
  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发挥紫金矿业的龙头作用,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打造矿冶产业基地。一要围绕建设全国金铜矿开发生产基地,加快推进以紫金山铜矿为主的选采区、以蛟洋工业集中区为主的精铜冶炼区、以工业园区为主的铜制品精深加工区建设。二要全力推进20万吨铜冶炼项目的建设,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厂区内厂房建设,明年4月份完成设备安装调试,6月底前进行试投产。加快20万吨铜冶炼项目下游配套项目、紫金山金铜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改工程、磷酸系列产品、太阳铜业10万吨铜杆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三是要充分利用紫金矿业的品牌效应,支持紫金矿业与大企业集团合作,拉动电解铜、铜管、铜杆、铜箔覆铜板上游铜原料和基础性铜加工项目。
  3、 要全力推进20万吨铜冶炼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的实施进度。
   铁路运输具备运输能力大、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对维持20万吨铜冶炼项目的正常生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政府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铁路修建工程的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形成共识并充实人员力量,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切实到位,专用线实施的计划任务要进一步细化,时间安排要做到以季保月、以月保旬,保证在每个时间节点完成计划任务。一是要尽快完成铁路货场铜精矿库红线内的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工作,县政府成立拆迁移民工作小组,明确第一责任人和相关事项。二是尽快组织实施铜兴大桥及接线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以便铁路专用线的顺利实施。三是督促有关部门协调上级尽快批复弃土场改河道工程,设计单位要抓紧完成施工图设计,尽快确定施工班子、签署施工合同,组织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铜产业是上杭县乃至龙岩市重点发展的产业,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设想,科学规划,创新思维,攻坚克难,完善服务,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够把铜产业做强做大,打造出一个新的铜都——海西铜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