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全球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产业模式发展初探

2015-12-15 11: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通过全球发达国家主导,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人员自由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的分工、协作和相互融合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从作者自身研究出发,谈谈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产业模式该如何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产业集群 产业竞争力 跨国公司 规模经济
  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逐渐步入全球化时代。尤其在上个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现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经济全球化带给自己的影响。当然,经济全球化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惊喜,也有严峻的挑战,如何把握全局,抓住机遇,避开挑战,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每一个经济理论研究者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1.我国产业模式研究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世界经济逐步呈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而第二种情况是第一种情况的发展和升华,是第一种情况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现代经济、科技、文化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所以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带来的更多的是机遇,而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更多是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球经济中一枝独秀,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的一些外贸企业担负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挑战,步履维艰,有的甚至纷纷倒下,这些不但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增加了失业人数,甚至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所以对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产业模式发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但关系到我国的相关产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否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分得“一杯羹”,甚至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现实意义。
  2.我国的产业模式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的巨大转变。我国的产业结构也也按照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向不断的进行调整。虽然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整体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三大产业的结构性偏差仍然存在,产业经济的地域分布仍然不合理。目前我国的产业发展仍然是通过使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这种生产模式下生产出的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另外我国的产业经济的地域分布不合理,主要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在中西部主要是初级加工业和养殖畜牧业,产业经济分布格局的不均匀,造成了中西部和东部的经济差距过大,使中西部劳动力大量流入东部沿海,造成城市负担过大,恶化了东部的投资环境和经济环境。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结构政策推行30多年来,长期困扰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加强“短线”产业和抑制“长线”的政策目标没有能实现,政府重点和着力扶持的主导产业仍然没有摆脱“幼稚”状态,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技术升级慢等问题依然大量存在。这些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对我国的产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的发展策略
  3.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当前西方国家普遍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东风,它们普遍致力于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的信息产业和第三产业,并逐渐目前并不适合自身国情的劳动密集型、技术相对滞后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全球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完成自身的工业化之后,也对本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和升级,它们一边承接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边向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面对当前的经济新情况,我国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取消对外资企业在经营领域、销售市场和融资领域等方面的限制,真真正正使外资企业享受到国民待遇。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的改善,将加大外商的投资规模,加快外国产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从而能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我国的国民经济。
  3.2 加快我国外贸企业的改革步伐,走集约型道路。
  我国外贸企业目前整体来说仍然处于加工链条的上游,产品的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主要通过利用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进而与世界其它企业的同类产品进行竞争。通过此种模式定然会造成产品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质量低,所以当时国际上 “中国制造”一度成为“粗制滥造”“廉价货”的代名词。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我国的企业形象,不利于我国的企业竞争。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国企业必须做好“内功”,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走集约型的发展道路。企业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大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民族品牌,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企业能耗少,成本低,效益高的集约化道路。
  3.3改变单一、畸形的贸易结构,促进贸易结构的多样化。
  时任我国商务部长的薄熙来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过:我国需要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买一架空客A380飞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出口结构单一,多为纺织品、鞋帽、玩具、矿石等初级产品,大量初级产品的出口,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从国内看,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从国际看,初级产品的大量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有利于发达国家利用剪刀差来赚取我国的经济利益。所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产业集群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改变单一、畸形的贸易结构,开发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促进贸易结构的多样化。
  3.4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多边贸易。
  对外贸易,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和地区贸易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不可否认,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凡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多边贸易的,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益处。只有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多边贸易,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同时也能更好的激发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我国应该积极参加国际合作与国际分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发展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我国应积极运用世贸规则,努力打造一个多边的、平等的、互利的、开放的贸易环境,同时加大和广大第三世界国的合作,消除我国商品进入世界各国市场的障碍。同时调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加大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同时加强服务,努力占领国际市场,为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3.5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我国外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进程,做好内功修为,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从国际上来看,一个国家的世界级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往往代表着该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并主宰着世界经济格局。目前国际市场的竞争从某些程度上来说就是跨国公司名牌产品之间的竞争,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目前能跻身国际市场的跨国企业不是很多。为了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胜利,我国的企业应加强合作,走强强联合的道路。在这之前有一个前提,必须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加强我国的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转机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企业走向市场所面临的体制问题,有利于我国的外贸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生产结构,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我国商品出口是粗放式经营,利用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这种廉价销售往往给人留下倾销的印象。因此,外贸企业必须转换增长机制,转向依靠技术革命提高生产率的集约型增长机制,提高单位资本的产出率,使企业真正做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总之,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实力,加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国家的引导,还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制度支持,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战略调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赢得竞争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李哲.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及我国的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 (1)
2  平惠敏.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与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J],西北师大学报,1997 (5)
3  张向晨、孙亮.论发展中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得与失[J],世界经济,1999(6)
4  汤耀平.贸易全球化与贸易保护扩大化的思考[J],华南金融研究,200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