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及发展战略

2015-11-12 09: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是科学合理经营和管理生态公益林资源的唯一选择。从系统经营和分类经营两方面指出了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并探讨了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及其发展战略。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对策;发展战略
  生态公益林是林业分类经营中按森林多功能利用原则划分的一个大类,是指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以及科学试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是由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组成,具有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实施的强制性、再生产的低效性及资源的稀缺性等特殊性。生态公益林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满足自然生态需求和社会生态需求为主体的功能,在林分特征、经营目标、效益与功能等方面都与商品林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生态公益林是人类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等生态屏障的提供者,它的建设应客观地反映地带性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培育近自然的、健康稳定、能持续发挥多种生态效益的森林,这是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目标,是可持续经营的基础。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遵循自然规律,用科学原理指导生态公益林建设,用科学的方法促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健康稳定发展。
  一.森林遭破坏,产生多方面不利影响
  我国的长江流域,特别是四川省,原有天然林资源十分丰富,但后来林业生产违背自然规律,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长江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30年代的30%以上,到60年代末已降至10%左右,出现大面积荒山,加之长期陡坡垦殖,造成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长江全流域每年流失泥沙量24亿t,其中71%来自上游。由于表土流失与土壤肥力下降,仅四川省的坡耕地因水土流失每年减产粮食49亿kg。见表1。
  表1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森林覆盖率

30%

10%

荒山范围

极少

大面积

水土流失情况

很少

严重

  森林植被的不和理采伐,降低了林地蓄水功能与对河川削洪增枯的作用。比如年平均径流量由50年代初的148亿立方米,下降到1996年的91.7亿立方米,下降了38%。见表2。
  表2

 

50年代初

1996年

年平均径流量

148亿立方米

91.7亿立方米

  森林被破坏,还使滑坡、泥石流加重。四川省在30年代仅14个县发生泥石流,五、六十年代时扩大到76个县,70年代扩大到109个县,1981年有135个县发生泥石流,使40万人受灾,379人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见表3。
表3

 

30年代

五、六十年代

70年代

1981年

发生泥石流的县

14个

76个

109个

135个

  二.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途径
  (一)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经营
  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是合理保护生态公益林资源、实现生态公益林持续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经营是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一条生态途径,能够正确处理生态公益林经营中的社会价值、公众参与、部门协作、决策冲突等之间的关系,改进社会对生态公益林的影响方式,协调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通过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经营,实现生态公益林在保护下经过人力作用促进其向顶极群落过渡,向近自然森林发展。为此,要通过革新传统的森林经营理论、方法、技术与内容,制定包括生态系统管理计划、政策设计以及组织和制度安排等在内的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管理战略,实现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系统经营。
  (二)生态公益林分类经营
  1.林种分类经营。生态公益林包括自然保护林、国防林、试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林、革命纪念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路林、护岸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等多种类型。公益林分类经营是在对公益林多功能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依据公益林的主导功能进行分类。实施公益林分类经营,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宗旨。通过科学的分类,确定公益林资源的主导培育目标和经营方向,充分发挥公益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促使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
  2.区位分类经营。由于某些森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其现有的生态和社会功能,而使其成为生态公益林。各辖区应根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来确定重点生态区位。因此,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要结合林种分类经营,实施区位分类经营。禁止一切性质的采伐;除禁伐区以外的公益林,在确保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实行更新性质的限制性采伐,允许林下套种灌木或非木质伴生树种,提高林地利用率。
  三.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一)建立稳定持续高效的生态公益林资源体系
  一是大力营造混交林。二是增加区域景观的异质性,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提高区域景观的异质性,促进公益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
  一是恢复林草植被。二是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另一方面应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各种资金投资生态公益林经营,形成全社会办生态公益林的局面。三是建立多种管护模式。生态公益林的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应承担管护责任,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应根据生态公益林的分布特点、交通条件、管护的难易程度、社会经济水平选择行之有效的管护形式:如林权单位或经营者自行管护;林权单位或经营者指派、选聘专职或兼职护林员进行统一管护;在明确责权利的前提下,按照管护要求公开招标,承包、合作等形式进行管护。
  (三)严管生态公益林,提高林分生态功能等级
  一是以封山育林、天然更新为主,采取全封、轮封等形式,采用混交、抚育间伐、人工促进更新等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在江河流域源头、两岸山地以现有植被为依托,重点选择耐瘠薄树种、深根性树种,进行合理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植被涵养水源的效益。二是加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管理,防止林地逆转。禁止在生态公益林地开垦、采石、筑坟、挖沙和取土等活动。三是加大管护力度,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护林防火,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四.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一是加强森林生态 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是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是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注重生态公益林生态、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目前,生态公益林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秋根,杜天真,郭晓敏.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林业资源管理,2007.
[2]杜娟,郭蕾,许博光.试论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防护林科技,2007.
[3] 王良平,辛妙菲. 关于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若干问题的探讨. 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4] 汪永华,陈北光,苏志尧. 论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贵州林业科技, 2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