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工资统计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5-11-05 09: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大幅度的进步和发展,工资统计数据成为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整和出台有关政策的重要参考。目前劳动工资统计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和质疑,本文针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指出改善工资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并对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劳动工资 改革 策略
1工资统计的重要性
  当前形势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高速运转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工资统计成为国民经济统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整和出台有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入,新情况日益增多,人力资源机制和劳动分配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等各方面原因引起日前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出现一系列的缺陷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
2目前阶段工资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2.1.统计范围概念模糊
  劳动统计工作中“单位”的含义及范围,按劳动统计制度解释为辖区内全部企业,当中未提到小型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而劳动工资统计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理应包括乡镇企业和小规模私营企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日趋减少,同时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量涌现,劳动统计制度中不包括的单位日益增多,包括在内的单位则不断减少,而这些包括的单位仅仅是反映了全社会劳动总量中的一部分,却不能精准的反映真实的个体经济劳动工资水平。
2.2质量难控制
  基层工资统计工作决定了整个统计工作的质量。而目前工资统计工作中,基础工资统计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有缺陷有待改善,其具体表现为:
  ①. 基层劳动工资人员多为兼职,基本是政工或会计人员兼任、统计人员人事变动频繁,多数不熟悉统计制度,而劳动统计几乎涵盖所有行业,调查单位个数比其他专业要多得多。劳动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而本职工作又占去极大精力,很难分用更多的精力进行劳动工资统计,资料也很难达到有关部门的要求,统计部门面对的基层单位又纷多繁杂,无力核实上报资料的准确度,所以很难搞准数据,统计水平难以保证。
  ②. 劳动工资统计指标在当今社会用途广泛,比如职工的住房公积金金额和保险费用以及一些企业和个人经济赔偿案件的判定等等,都要以劳动工工资总额及平均工资为衡量标准,对于此类社会的敏感问题,有些单位决策者为了躲避税收和奖金等相关政策规定对其企业造成的影响,有意隐瞒职工的真实工资收入,导致上报的工资统计数据失实,影响劳动统计质量。
  ③. 基层负担重。一个基层单位要统计多个部门劳动工资,工作出现多乱杂的现象,如此一来基层填报单位负担很重。现在多数基层单位还是利用手工填报,人工送表、工作量大、速度较慢。统计手段落后。单位统计员在负担的情况下无意之间填错有关指标,例如工资总额为应发工资误填为实发工资、发放奖金在账目中没有正常显示等,导致劳动工收入漏报错报,影响工资统计的数额准确度。
  ④. 指标设置不合理。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工资分配形式,基本工资已成为工资中的一部分的形式存在,而目前使用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系统已相对退伍和落后,不能与时俱进,无法准确反映整个经济社会劳动工资的规模和特性。劳动工资基层报表的各项指标的含义模糊,造成基层填表报人员在填表时混淆概念,不知如何处理,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3.对策探讨
3.1.明确调查范围
  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仅是城镇以上单位的在岗职工工资的平均数据,没有包括城乡私营和个体。劳动工资统计的规模需进一步扩大,比如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劳动工资也需要含纳到当中来,争取将范围扩大到全社会所有单位企业劳动现象,只有这样工资统计资料才能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全社会劳动就业的结构和框架以及劳动工资报酬的情况,从而更有利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对劳动工资统计数字进行参考。同时由于分行业、分地区的较大差异,使得公众对平均工资的概念造成错觉,建议国家公布平均工资数据应该按照合理分组统一公布,减少公众错觉。
3.2.加大审核力度,提高工资统计质量
  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善数据质量评估监督制度,对来自基层的统计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审查和核实,对上报的主要数据要有评估报告。确保主要数据能客观地反映劳动经济运行趋势,为宏观决策和制定政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如果有新的调资政策出台,应有相应的变动。企业和单位要加对基层统计队伍的重视和培养,可以考虑进行定期的培训及考试,使基层统计者通过学习对《统计法》有所了解,提高队伍素质。
  同时要加大力度认真执法和监督,运用法律对拒报瞒报等企业和单位进行惩处,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遏制劳动工资统计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
3.3完善统计指标体系
  建立完善的劳动工资指标概念迫在眉睫。指标的概念内涵需简化、标准化,以减少理解方面的偏差。特别是工资总额包括的内容和不包括的内容、与其他专业如工业相关容易混淆指标的区别等,均需完善。所有制形式和职工身份的限制也需按有关政策和实际情况进一步规划和完善。要科学的规范的有明确性的使用劳动工资统计指标,杜绝因对指标概念混淆不清而影响指标质量。同时,劳动工资年报字典指标应该与基本单位库的指标相一致,以方便工资统计者使用。
结语
  本文对于目前工资统计在实际情况中的不足,做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完善工资统计系统的重要性,对当中产生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希望工资统计系统日益完善,从而满足社会各界和政府的需求,更好的为全社会经济体制服务。
参考文献
[1]杜志文.新时期劳动工资统计改革探讨 [J].浙江统计,2007第2期
[2]赵冬根.企业劳动工资统计 [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
[3] 杨雪松.《经济师》[M].法律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