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浅谈编码管理方法在水厂中的应用

2015-11-04 10: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前关于基层企业管理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水厂来说,只有那些符合企业具体情况和生产实际的方法才是实用的。本文从编码管理方法的产生、内容和原理入手,阐述了其使用效果及对我们工作的启示。籍此对此方法进行总结凝炼,为保障生产高效运行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厂 编码管理 生产 效率
在基层生产实践中有许多好的生产管理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提高企业效率,保证企业平稳运营起到很重要作用。作为油田供水企业,我们以“水质优先,民生至上”为原则,创新水厂生产操作管理方式,总结出了一套 “编码操作管理方法”,在水厂日常运行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编码管理方式的内容和原理
  编码管理,其内容就是将岗位上与操作有关的各设备、部件、阀门等进行统一编号,绘制操作流程图,编制操作手册。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利用操作手册实现运行调整全过程安全、简便、准确操作。
  编码管理方式涉及水厂净水车间及外输泵房,强调操作过程细化控制。按流程、按步骤层层递进,使基础工艺、设备运行管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使每一名干部员工对操作流程深刻理解、牢记在心,有秩序、有重点、有目标的开展工作,实现操作流程安全顺畅。
  二、编码管理方式的产生过程
  一次,水厂净水班长赵女士正在厂部办事,班里的实习大学生打来电话。“赵姐,您让我调节转子流量计,但这么多的阀门,我需要动那个,我给忘了,您告诉我一下吧。”赵女士说调整南侧第二个转子流量计上边的阀门,大学生又说,南侧是那边?这时赵女士也很迷惑,不知如何解释,于是她不得不亲自跑到现场再一次进行指导。这种情况以前较多见,如何解决呢?在厂领导、技术员、班组的共同探讨研究下,制定初步方案,先将净水车间各阀门编号,设计编号编排规律,并绘制工艺流程图,在工艺流程图上进行模拟练兵。通过模拟练兵,发现此方式实用效果较好,于是进行现场试验。首先按流程图工艺编码进行编码制作,并到现场将编码对应粘贴,使每个阀门、设备都有唯一编号,编号按规律排列,直观、清晰,便于职工观察。在工艺流程图上将编号标出,并编制操作手册,职工可按操作手册和工艺流程图安全、顺利、准确的进行流程操作,避免误操作的出现。外输泵房还将机泵的各个部分进行编号,并标注注意事项、维修保养内容、如何操作,为各项工作提供了操作依据。
  三、编码管理方式的使用效果
  编码管理方式在水厂应用以来,水厂运行岗位操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水厂推进精益管理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保安全,使操作简便化。在编码管理方式实施以前,班组人员流程调整过程中都会细想该做什么,要动哪些阀门,并在调整过程中还要十分注意,因为操作空间内阀门数量较多,要避免调整错误。就在职工全部认真工作的时候,还有时会将阀门误操作,虽不至产生严重后果,但对生产运行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同时职工劳动强度增大。编码管理方式实施以后,职工按照操作手册上的流程顺序,依次对相应编号的阀门进行流程调整,不仅流程调整顺畅,还节省了流程调整时间,避免流程调整错误,保证了运行调整安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水厂净水车间以前在流程操作环节至少需要30分钟,而且操作后还要仔细的检查各工艺阀门操作是否正确,容易把相邻的两个阀门弄混导致开错阀门,造成厂区跑水事故。自从编码管理方式使用以来,每次流程调整在20分钟之内肯定完成,并确保操作无误。此方式为水厂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二是高水平,使维护及时化。对设备部件进行编码(主要应用于大型水泵),并在巡检操作过程中按照编码手册严格检查部件运行情况,即使遇到微小异常,都可以及时发现,并尽快处理解决,实现设备维护的及时性,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平稳。在一次巡检过程中,外输泵房职工发现水泵的联轴器下有极少量橡胶垫圈细屑,这说明了这台泵联轴器的误差可能偏大,如果长期运行误差会逐渐增加导致电机振动加大。对此,他们按照编码管理手册的指示校验联轴器误差,使机泵在最佳状态运行,保证了运行平稳。
  三是高效率,使培训优质化。编码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指导职工日常工作,而且对新转岗的职工及实习人员的培训也能起到积极作用。编码管理方式实施以后,班组长先将工艺流程图及设备、阀门、编号等给他们讲解一番,让他们对整体工艺有个宏观意识,随后带领他们逐个工艺、设备、阀门进行了解,全部了解之后,再让他们自己对照编码管理手册进行“纸上谈兵”,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提问,由班组人员解答,在对工艺流程了解后,进入实际演练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师傅提出流程调整内容,徒弟进行实际操作,操作过程中师傅全过程指导,当遇到问题时及时纠正,没有问题时,提醒他们注意事项。通过这种方式,以前需要1个月才能完成的培训工作,现在2周就可以全部完成,并且效果极佳。
  四、编码管理方式对基层工作的启示
  编码管理方式只是创新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它的启示,我们认为创新基层生产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创新基层建设。基层建设工作创新,就是通过加强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班组建设、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班子的领导能力、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能操作人员的岗位技能,共同完成企业赋予基层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2、创新基础工作。基础工作创新就是把生产经营中的新鲜经验与典型做法加以归纳、总结和提炼,形成先进的管理、操作方法,进行推广应用,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3、创新基本功训练。创新基本功训练,就是从企业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各种培训形式,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岗位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同时,完善培训激励机制,使职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掌握自身需求,提高培训效果。
  总之,作为管理者,我们要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根据基层发展的需要创新管理方法,不断赋予基层工作生机与活力,使我们的基础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