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洽川风景名胜区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2015-09-30 09: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通过对洽川风景区内湿地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及评价,总结其湿地旅游资源的特征,根据其湿地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进行资源开发分区:洽川瀵泉湿地游憩区、黄河自然湿地保护区、田园风光生态体验区以及黄土峰林风貌区及最后针对各个分区的资源特点探索其适宜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洽川风景名胜区;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1],是地球表层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海洋、森林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具有涵养水源、均化洪水、调节气候、促淤造陆、提供野生动植物生境、提供资源和休闲旅游场所等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功能,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2]。湿地风景优美,适于进行旅游开发。但前提是旅游不能破坏湿地资源,否则这种旅游方式是不可持续性的,因此,对于湿地资源的开发应建立在保护的前提之下,选择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和措施,合理利用湿地,而不是禁止利用湿地。
1.洽川风景名胜区概况
  洽川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地区合阳县城以东23公里的黄河之滨,地处黄河中游,秦、晋、豫交界处。风景区东侧以黄河河心的陕西省与山西省界为限,南以黄河青年防护林为界,西至洽川黄土峰林西麓,北达黄河东雷一级站(图2.2),总面积约176.46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黄河河滨温泉湿地。景区拥有“万顷芦荡,千眼瀵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自然风光十分迷人;诗经文化、黄河文化、古莘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一处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学研究、文化探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湿地型风景名胜区,是陕西省重点旅游区。1995年9月风景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洽川风景区湿地旅游资源概况
  洽川风景名胜区面积广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原始野朴的黄河滩涂湿地、神奇的华夏绝景“瀵泉”、古朴延绵的黄土峰林、雄壮浑厚的黄河魂、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及淳朴的民俗民风以及多种珍稀水禽的栖息都是构成洽川风景区独特风貌的要素。根据洽川风景区湿地旅游资源的情况,将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具体情况如下:
2.1.自然旅游资源
  1)水体景观:洽川风景区的水景资源主要有黄河、小型湖泊、溪流、瀵泉以及荷塘等五种类型。其中,黄河及瀵泉是风景区的核心景观。“瀵泉”是一种温泉,属自喷温泉,常年不断且泉眼四周常伴有芦苇荡和湿地;“黄河”以其奔腾不息,古朴浑厚的形象示人,而在洽川,不仅有逶迤数里的黄河揭底及地啼的雄壮奇观,更因黄河河床在此处趋于平缓,尽显其母亲河温柔的一面。
  根据调查,水体景观资源中有一级景源有6处,分别为:黄河(图3.1a)、处女泉(图3.1b)、夏阳瀵(图3.1c)、王村瀵、夏阳泉溪、处女泉溪等;二级景源共有4处,包括西鲤瀵、渤池瀵、熨斗瀵、子瀵等;三级景源2处,分别为:圣母湖、鸳鸯湖等;四级景源2处,分别为秦川观鱼和渔业养殖。
  
  2)地文景观:在洽川风景区景区湿地地文景观资源中,最具游赏价值的重点景源有4处,其中一级景源为黄河河心洲、黄河湿地及瀵泉湿地(处女泉、夏阳瀵、王村瀵组群周边)五处;二级景源有太理湿地一处。湿地景观是洽川风景区不同于周边其他景区的特色景观,也是风景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关键,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风景区的旅游的发展。其中,景区内2000余亩的黄河滩涂、河川港道间野生芦苇丛生、香蒲莎蓬、水草袭人,珍禽飞浮,构成一幅古朴幽静、野趣横生的黄河湿地景观;另外,围绕处女泉、夏阳瀵、王村瀵周边,形成了各异的湿地地形,与周边人文景观结合构成了独特神奇的瀵泉湿地景观,是洽川风景区内最为独特的景观资源,也是最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之一(见图3.2)。
  
  3)生物景观:沿景区内黄河岸边绵延数里的青年防护林,长20km,宽1.5km,远望如一道绿色长城,坚实地屹立在黄河沿岸,守护者这里的一切。林中主要树种有旱柳、箭杆杨、刺槐、苦楝、紫穗槐、泡桐、杨树、中槐、红枣等;同时遍布黄河滩涂的湿地芦苇丛中,鹤飞鸟鸣,构成一幅别有生趣西北湿地植物景观,更有丹顶鹤、黑鹳、大鸨、天鹅、灰鹤等各异的珍稀鸟类栖息于此(见图3.3),为景区的生态旅游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容。(附表1、附图1)
  2.人文旅游资源
  根据调查分析,洽川风景区人文风景资源中有一级资源7处,分别为:东雷一级站、东雷二级站、古有莘国遗址、帝喾陵、太姒故里、曹全碑出土处;二级资源8处,分别为:西塬和滩地新石器文化遗址、禹庙、伊莘耕莘处,元圣庙、子夏石室、汉代合阳县城故址、合水桥、洽川艺文;三级资源8处,分别为:龙王廟、城隍庙、兴国寺、招福寺、观鸟亭、抽黄总干渠、合阳民间故事、古莘餐饮、;四级资源有太空育种试验田(附表2、附图2)。
  总体来说,洽川风景区内湿地旅游资源种类多,各类资源在空间地域上自然配置较好,各个区域内有相对不同的资源特色,空间分布上基本呈现出面状分布且有聚有散的特点,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在结构、种类和形态上都有较为合理的配置;这种组合良好,多重性显著地特点使风景区有可能开发较为丰富、搭配较佳的游赏产品,并使整个风景区在空间上能够由景观串联起来,形成景物、景点、景群、景线、景区、风景区相结合的开发结构。
3.洽川风景区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探析
  湿地开发模式的选择是中观尺度上湿地研究的重点,其目的在于在权衡湿地价值的基础上,寻求合理的湿地开发利用与保护途径,它可以避免对湿地资源的滥开发和过度开发,实现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发挥湿地的最大效益,保护湿地区域的生态环境[42]。
  为了使洽川风景区湿地资源得到持久有效的保护,以及实现洽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根据洽川风景区湿地的景观及生态特征,针对其湿地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分布特点,尝试以风景区内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区作为其开发的规模点,采用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方式,分别建立洽川瀵泉湿地游憩区、黄河自然湿地保护区、田园风光生态体验区以及黄土峰林风貌区等具有不同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并针对各区的景观特征,提出相应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具体如下:
3.1瀵泉湿地游憩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本区占地面积共8 .66 km2,东临黄河,背靠黄土台塬,是典型的黄河滩涂湿地,以万亩芦荡、千里荷塘、珍稀鸟类,瀵泉景观及其周边湿地为主要特色,是整个风景区内最具特色的风景旅游资源,每个瀵泉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同时,围绕瀵泉存在一定规模的湿地和历史文化资源,十分具有风景游赏价值,是景区的主要游览区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此区域内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瀵泉风光观赏及游憩型资源开发模式。
  处女泉是瀵泉湿地游憩区的主要景点,其独特的涌泉沙浪、入水不沉欲成仙、以及四圣母涤凡等美丽的神话传说,使她拥有天下第一神泉的美誉,成为洽川风景名胜区的一张名片。开发中可利用处女泉独特的风光及历史传说,开展新婚沐浴、涌浪按摩、瀵泉洗浴、温泉保健等项目;同时,处女泉景区内栖息着丹顶鹤、班头雁、大鸨等70余种鸟类,它们是黄河湿地的精灵,为整片湿地增添了几分灵动,开发中可在一些视野开阔的地方设计布置观鸟棚或观鸟塔,并安排一定数量的摄影点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观鸟的需求。
  另外,在王村瀵附近,围绕另外五眼瀵泉,结合古有莘国文化进行总体开发,形成“古有莘国文化苑”,修建诗经碑廊、恢复湿地景观,再现“关雎”、“蒹葭”场景,适当引入与诗经有关的特色植物,让游人在观赏瀵泉奇景的同时领略诗经文化的精髓。乡村
  
  2)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洽川历史悠久,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是渭南人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如具有秦地风采的“合阳提线木偶” (图3.5a)和充满热烈喜庆气氛上锣鼓表演(图3.5b)以及充满关中韵味的“合阳跳戏” (图3.5c),极富艺术性和观赏性;开发中,可对莘里村以及邻近村落居民进行搬迁,并保留部分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及村落肌理,结合村中的帝喾陵、曹全碑出土处等历史遗迹,形成文化旅游的历史环境,开展特色民俗节庆、民俗文化体验,如洽川情诗节、曹全书法节、婚庆沐浴等。
3.2黄河自然湿地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此区面积约119.03 km2,是洽川风景区内面积最大的区域。黄河及其自然湿地是风景区内最为珍贵的风景,也是洽川能够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内大片的黄河自然湿地内栖息着多种珍惜的飞鸟,与滔滔的黄河水组成了一幅幅风光独特的原生态黄河湿地景观;同时,景区北部的抽黄工程规模庞大,是风景区内一处独特的人工奇观。针对该区域湿地旅游资源特点,可尝试以下开发模式:
  1)黄河湿地原生态景观观赏型资源开发模式
  一望无际的大片黄河湿地,衬托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白鹭、灰鹤等一些候鸟栖居的天堂。资源开发中,可在严格保护珍贵的黄河湿地风景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对环境冲击力小的游览项目。以黄河湿地原生态景观观赏为主要游览项目,设置湿地木栈道,控制游客数量,利用湿地木栈道的游线设置限制游人进入湿地内部,避免对黄河湿地原生态景观的破坏;同时,可在局部设置观光平台,为游客提供观赏黄河水域风光及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色。
  2)科学考察及科普教育资源开发模式。
  黄河自然湿地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湿地教育和科研资源,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科学工作者前来进行科普旅游和科学考察,是进行黄河湿地科学考察与湿地科普教育最理想的区域。在开发中,可以允许少部分以科学考察和科普旅游为目的的科学工作者深入湿地内部进行科学研究;同时,以区内东雷抽黄工程为切入点,运用高科技多媒体手段,系统化地向游人介绍抽黄工程;并收集世界上其他大型水利工程资料向游人介绍,形成横向联系与比较,进行水利知识的科普教育。
3.3田园风光生态体验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该区位于洽川风景区西南部,地势平坦,为大片平原,并处于黄河湿地与连绵的黄土峰林之间,自然环境优良,总面积约16.36 km2。区域内具有万亩良田和众多的人工鱼塘,南部部分土地基本上用于太空育种试验田以及渔业养殖。根据其区域资源特点,可尝试一下开发模式:
  1)农业观光、农耕生活体验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开发中,可利用区域内良好的农业资源,运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建立生态优良,现代高效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并注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开展多姿多趣的农业观光园旅游,为游人提供观赏和探讨农业生态环境的场所;对一些已在成熟期的果园、菜园、瓜园进行开放,向游客提供观景、赏花、采摘的场所,使游客深切体验自摘自食的农耕生活。同时,可开辟一定面积的农耕认养区,开展耕作体验、乡村旅游,让游客真正享受田园生活的悠乐。
  2)水上垂钓、特种水产观赏资源开发模式。
  该区依靠黄河特殊的湿地环境,拥有大面积的人工池塘,非常适宜进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该区内有陕西省水产养殖研究所热带鱼类养殖研究基地,主要对罗非鱼、鲂鱼、白鲳鱼、乌鳢等特种水产进行养殖和研究,为洽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热带鱼观赏资源,是游客开展水上垂钓、观赏特种水产旅游的最佳场所。另外,区域内的圣母湖周边存在大量的湖泊,形成大面积的水域,是游人进行荡舟行船,观赏黄土峰林以及开展一系列水上运动的理想之所。
3.4黄土峰林风貌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该区面积约28.96 km2,区内连绵起伏的黄土群山给人以苍凉粗犷之感,与湿地、黄河共同构成一幅原始古朴的西北山水风光。该区是风景区的制高点,可在保持黄土峰林整体风貌的同时,适当增加山体植被,进行绿化种植,丰富山体景观形象,并开展登山健行、登高观景、峰林探险等项目,为游人提供更为广阔的景观视野和更为丰富的旅游体验活动。
4.结论
  洽川风景名胜区湿地旅游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品质高、组合好以及多重性显著的特征,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为风景区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优势;作为陕西省为数不多的以湿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其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极大的影响着渭南地区乃至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湿地生态保护建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赵其国.中国湿地资源的生态功能及其分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1-4
[2] 国家林业局编制.中国湿地保护行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 张春丽,刘继斌,佟连军.不同空间尺度的湿地保护与持续利用研究[J].资源科学,2007,29(3):132-138
[4] 吕宪国 编.中国湿地与湿地研究[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 盛正发.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2):96-101
[6] 庄大昌,董明辉.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2(1):73-7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