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基于SWOT分析的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对策

2015-07-02 14: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本文以swot理论为框架,分析了影响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提升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swot中原城市群旅游对策
  
  一、引言
  中原城市群指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济源、平顶山、漯河在内共9个省辖(管)市。2005年中原城市群接待海内外游客7168.47万人次,占全省70.94%,入境游客接待量占全省79.79%,达48.02万人次,在河南旅游业中地位十分重要。转轨时期,面临旅游需求变动、信息技术冲击等一系列挑战,突显出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弱、产业层次低等问题。
  本文借助swot理论框架,分析了影响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试图提出提升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二、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swot分析
  1.优势
  (1)旅游资源赋存条件优越、种类齐全。以主导旅游资源(4a级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农业示范点和工业示范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级景观)为主要评价因子,描绘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各类旅游资源绝对量在全省占绝对优势,4a级景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比例达65%和61.9%,全国农业和工业示范点占全省的比例达到75%和90%,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比例达42.9%;旅游资源属性和功能组合良好,中原城市群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占全省比例分别为66.7%和63.0%,观光、度假和娱乐三种功能的景区比例分别为全省的62.1%、84.6%、57.1%。wwW.133229.CoM
  (2)区位条件良好。中原城市群位于我国“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枢纽地位,是我国重要的陆上交通枢纽;东部紧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的具有支付能力的潜在客源地区;周边和本身又都是人口密集地区,具有较大的客源市场规模。
  (3)旅游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旅游交通逐渐完善,形成了以陆路为主、航空为辅的便捷交通网络:由城市间高速公路、城市与主要景区旅游专道、景区之间快速通道构成的陆上交通网络,可保证城市群内9个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在2小时之内,郑石高速、环伏牛山和环南太行山旅游通道的修建加强了城市与景区的联系;借助郑州4e级机场和洛阳机场,通过40多条国内航线、12条国际航线,实现与国内主要城市、东南亚诸国和欧美等地的远距离联系。另外,旅游酒店共有324家,占全省67.9%,国际国内社共有649家,占全省64.4%。
  2.劣势
  (1)高等级景区数量较少、类型单一。高等级的旅游景区,仅有1处世界遗产项目、4处世界地质公园、和1个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共6个世界级旅游品牌,5a级景区3处。类型主要以历史文化为主,如,“郑汴洛三点一线”作为龙头观光旅游线路,其景点组合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少林寺、关林等单一性的宗教、祠庙类古文化为主。虽然自然景区有一定发展,如黄河沿线、南太行山南部和伏牛山北坡,但景区知名度、品牌建设还有较大差距。
  (2)旅游布局高度集中。旅游供给的资源指向性和城市指向性——高度集中在有限的几个资源富集地区或中心城市,景区游览业主要趋向旅游资源地,其中84.2%人文类景区集中在历史文化发达的郑汴洛三地,84.6%的自然类景区分布在南太行山和伏牛山地区;旅游酒店和旅行社则高度趋向城市布局,突出接近客源市场的特点。
  (3)旅游产品层次偏低、构成不完整。旅游产品以低层次的观光产品为主,截止2007年12月,观光类景区比例高达85.7%,而休闲度假类合计仅占11.4%和2.9%。旅游产品的食住行游购娱六环节,购物和娱乐环节短缺的状况比较突出,购物费用占总旅游消费的比例约10%,而全国旅游购物花费比例为19%~25%。
  (4)客源市场比较集中、旅游外向度低。客源市场以国内游客为主、入境游客的接待比例较低。其中省内游客以省辖市以上的大中城市为主,省外市场则以鲁冀晋鄂苏陕周边6省区为主,两者合计占接待量的99.5%;入境游客占旅游接待人次的0.5%,在全国排名20位、处于落后位置。
  (5)深层次体制性障碍尚未清除。旅游资源开发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程度不高,部分旅游市场主体有明显事业性痕迹;景区景点部门所有倾向明显,导致政出多门、分头管理,景区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分散经营,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缺少有效合作,制约了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和资源的配置效率。
  3.机会
  (1)旅游需求转变。客源需求层次多元化,以观光游为主,休闲度假和商务、会议等专项游发展迅速,呈现出由被动旁观式的低层次观光游向主动参与性的提高层次休闲度假游甚至体验式的专项旅游转变的特点。据2004年旅游者抽样调查报告,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商务活动三种旅游需求分别占62.54%、23.6%和7.94%;且同一层次的旅游需求,表现出显著的市场细化特点,如,入境观光游客的需求与其客源国关系密切:美国游客偏重民族文化内容,日本客人多喜爱汉唐文化历史项目,台湾客人对购物、投资商务旅游比较迫切,港澳客人呈现多元化选择。
  (2)信息化技术的契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旅游信息的全面、快捷、准确传递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旅游这一信息密集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旅游景区、饭店等旅游供应商借助信息技术,可方便获取各种信息提高经营效率、越过旅游中介减少交易成本,从而提高自身价值;旅游网站利用信息技术专业优势,向游客和相关旅游企业提供即时、个性、准确的旅游产品信息,成功介入旅游价值链、成为新的利润高点。据国家旅游局有关资料,国内首批4a级景区经营利润率平均达24.4%,旅游饭店为8.1%。携程网的订房量和利润总和在三、四年中就超过了国、中、青等传统旅行社大户。
  (3)中原崛起带来的巨大商机。中原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经济实力的提高,激发了旺盛的区内旅游需求;产业结构调整,为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工业旅游、农业观光、会展旅游、科普旅游发展迅速;民间资本大举进军旅游产业,丰富了旅游发展的资金来源。
  4.威胁
  (1)区域旅游竞争。中原城市群与周边地区在旅游资源类型、客源市场、区位等方面有较大共性、比较优势不突出,竞争优势的大小决定其地区旅游竞争力的大小。
  一些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因为旅游开发较早、旅游产品成熟、设施完善、形象较好,在“马太效应”或“路径依赖”作用下,这些旅游目的地拥有比其他旅游目的地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从而锁定了旅游发展空间,结果导致旅游发展落后的地区,很难超越占领先机的地区。所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抢占新的旅游发展机会,成为区域旅游竞争突出特点。
  (2)高素质旅游人力资源缺乏。据调查,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中旅游专业的比率平均为7.6%;旅游企业人才的提升多数是从基层直接选拔,本科、研究生等高层次旅游人才不愿从事基层工作,结果选拔的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专业层次较低、服从意识有余、开拓创新精神不足,难以适应旅游的发展。尤其是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的旅游人才,包括资源开发规划、信息管理维护等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形象设计、产品策划等高素质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十分匮乏。
  (3)旅游产业发展可持续性的拷问
  由于受环境、经济和社会承载力的限制,依靠低成本、资源高损耗取得数量膨胀型的旅游发展势必不能长久维持,探索有效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和道路将决定旅游产业的地位和未来。黄金周期间,中原城市群各龙头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甚至出现“劝返游客”的情况,这并不值得炫耀,更需要深思和改变。

  三、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对策
  1.旅游产品精品化和多元化,以适应旅游需求变动的多样化
  树立品牌意识,抓好旅游精品项目建设,重点做好郑汴洛三市古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和“三山一河”自然观光产品的开发。通过挖掘旅游资源内涵、统一规划、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等,强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世界级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热线。
  挖掘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功能,改善旅游产品层次结构,关键在于:文化与自然观光产品开发并重,改变观光旅游产品局限于古文化观光的现状;景区观光功能与娱乐休闲度假功能的融合,如少林寺“禅宗·大典”山水音乐剧对文化观光产品的创新、伏牛山北部生态度假区的建设等取得较好效果;加强以商务游为重点的各专项旅游产品开发,会展旅游、寻根旅游等多种专项旅游产品开发。
  2.旅游空间优化布局,促进城市群旅游均衡发展
  旅游空间优化布局的前提是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包括被动旁观式的低层次观光游——主动参与性的提高层次休闲度假游——体验式的专项旅游。关键是不同层次旅游活动的空间组织问题,即:点线式的观光游、板块式的休闲度假游、点状的商务会议等专项旅游。
  对于观光游来说,主要是旅游线路合理组织问题,由“三点一线”直线式旅游空间向“多点多线”网络式旅游空间转变,是城市群旅游均衡发展的必然,关键是确定不同等级的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通道,以郑州为一级中心、洛阳为副中心,焦作和平顶山为二级中心,构建4条主要旅游环线。
  对于休闲度假游来说,主要是休闲度假空间功能分工的完善:
  (1)伏牛山北部旅游区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旅游度假胜地,突出滑雪度假、温泉疗养、健身娱乐、生态休闲的主要特色。
  (2)城市近郊形成环城休闲娱乐带,突出表现在郑州和洛阳两市:郑州黄河南岸生态度假旅游区;洛阳包括小浪底旅游度假区和洛南环城旅游度假带。
  商务会议游等专项游则主要涉及中心城市相应旅游配套设施服务的区位确定。
  3.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应用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旅游政府和行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观念和认识往往决定旅游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
  (2)组建完整的旅游信息空间。一方面,建立自身的旅游网络,包括旅游企业网站、行业门户网站(河南旅游网是中原地区唯一的旅游网站)、中原城市群dms系统;一方面,借助实力强大的crs、gds等全球分销系统和携程、e龙等国内知名旅游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如中州国际集团依靠拥有的国际饭店品牌(皇冠、假日、索菲特和假日快捷)借助crs、gds系统分享国际客源市场。
  4.提升旅游人力资源素质
  (1)做好旅游人才培养工作,包括旅游教育和行业培训,其中旅游教育应形成由“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构成的层次结构,满足旅游行业对旅游人才“服务技能人员-管理人员-研究人员”递进式的需求;同时,开展多种层次、多种结构、多种形式的培训,努力提高旅游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技能和观念;旅游教育、培训部门与旅游行业建立人才供需信息互动机制,形成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旅游管理部门和行业转变人才观念、建立正确的用人机制,通过公平公正的人员招聘制度、绩效考核系统和选拔任免制度,引进、利用好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行业所需的各类人员。
  5.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加快市场化步伐
  (1)深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组建区域旅游合作协会或联盟,建立多部门协调、各地区联合的管理体制。重点在于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区域旅游市场开放(打破地方、部门保护)、紧急事件协调等事关全局问题的管理。
  (2)积极推进旅游景区(点)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推动景区(点)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
  (3)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新机制,鼓励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景区开发。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与旅游饭店分销的互动./tourmarketing/20061393656.htm.2006-1-319:36:56.
  [2]李清霞:中原城市群旅游空间的建构[j].中州大学学报,2007,3:32-3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