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利用FDI推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市场化

2015-07-02 14: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随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市场化,资金、技术、资质、价格等要素约束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从fdi的技术优势、国际环保资及其与国际贷款组织的天然联系等特点出发,分析了如何通过规则导向和激励导向吸引fdi投入环保产业和支持本地企业的环保能力建设。
  关键词fdi环保产业

1引言
  我国的环保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突出和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环保业进入较快发展。至今,我国环保业已初具规模。但是,从整体上看“局部改善,整体恶化”,刚过去的“十五”计划中环保任务未完成。2005年1月27日,评估世界各国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显示,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133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仍处于被动跟踪状态。在产值上,我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仅占gdp的2%,而发达国家为5%左右。在投资渠道上,政府为主体,民间和外资资本进入少。在技术发展上,缺乏系统的技术开发,基于国情的重大生态环境和关键技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集成和环保成套设备不足。另外,缺乏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环保产品开发及环境技术认证制度,环境咨询服务体系落后,企业环保意识薄弱。
  fdi(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3我国位居世界引进fdi东道国的第一位。在fdi的投资重点上,明显倾向于东部地区的第二产业,而且部分跨国公司把污染产业迁移到中国生产。随着我国加入wto,fdi也面临着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倾向于吸引fdi向西部地区,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WWW.133229.cOM
2利用fdi推动环保产业的市场化的动因分析
2.1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环保产业是政府主导的行政管理型产业,政府的高投资引起的财政负担和产业低效率,即资金和技术的压力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环保产业的预计投资需求为1.4万亿元,并且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不断完善,“谁污染、谁付费”的制度约束会促使企业的环保需求增强。我国众多中小企业面临技术改进成本过高等困难,因此,呼唤具有规模效益和技术优势的环保服务部门进入。
2.2fdi进入环保产业的有利因素
  从fdi自身的进入意愿来看,环保产业的高盈利性正吸引着更多fdi进入。我国政府承诺,入世后将逐步将现有的环保产品关税税率从13.4%调低到2008年的6.9%,大大激起了外资投资中国环保市场的热情。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环保业将成为未来我国引进fdi的重要领域,我国在《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已经把其作为鼓励外资进入的领域,仍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差距来看,为fdi进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发达国家在绿色电力、绿色化工废物处理、环保汽车、绿色建材、生态农业、“3s”农业、卫星遥感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无土栽培等国内不能生产的污染治理设备都存在明显的技术优势,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已经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发挥作用。
  从环保产业的国际性分析,由于世界环境的不可割裂性,环保产业本身就是国际化的产业。中国已与27个国家签订了20多项环境合作协定或备忘录。在国际上,有关治理污染和生态建设的贷款很多。发达国家的优惠贷款、技术援助资金、无偿援助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援助等都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3利用fdi进行环保产业市场化的效应分析
3.1从技术转移和利用角度分析
  从技术溢出角度看,引进fdi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标是通过fdi进入的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发展本地企业进入环保产业,形成市场化的良性运转。一方面,fdi能够对本地企业产生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通过fdi与本地企业的合资、合作,可以有效增强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本地企业的吸收技术能力将影响环保产业的最终发展,按照fdi的技术转移理论,当本地企业的技术能力比较高时,fdi进入能产生比较大的溢出效应,支持该产业的发展。形成本地技术进步——fdi引进——本地技术提高的良性循环。
  环保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技术是其最重要的市场要素,技术要素的市场流动是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应当积极建立环保技术的买方和卖方市场,向企业推销环保技术,发展环保营销。另外,一个健全的市场离不开中介服务机构,环保服务、咨询等中介机构是健全环保市场的重要媒介。中小企业污染占我国工业污染的80%,但是由于环保治理技术不高和成本过高而往往存在侥幸心理逃避环保任务,大企业也存在治理成本高、达标率低而对委托代理有需求。环保服务企业的规模效益,使企业与环保服务型企业形成污染治理的“委托——代理”需求。环保服务市场包括环保技术咨询服务、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环境投资风险评估服务向企业推销环保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环境信息服务、环境工程设计服务等。我国的环保服务市场和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存在着很大的技术转移空间,2000年我国环保服务业占环保产业的比例为年收入的38%,环保产业年收入为211亿美元;而1996年美国环保服务业年收入为1811亿美元,环保服务业为889亿美元,占环保产业的49%,美国在1994~1999年环境服务产值占了环保产业的半壁江山。
3.2从利用国际贷款角度分析
  据统计,目前环保产业的70%资金由政府投入,资金的短缺和单一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中指出,“要鼓励社会资本,外资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拓展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我国的fdi总量大,应发挥产业导向作用引导资金向环保产业等高科技化产业发展。
外国政府贷款作为对华援助的一种形式,以其贷款额度大、利率低、还贷期长而具有巨大吸引力,跨国公司与国际金融组织有着天然的联系,国际金融组织可以为跨国公司提供更全面、更具体的金融服务。在操作上,可以利用fdi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天然联系和fdi企业的技术优势和项目管理经验,更好地利用国际贷款为本地环境建设服务。如采取fdi、国际贷款组织和本地企业三方联合的方式,fdi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的管理,本土企业在与外资合作中吸收、模仿外来技术,并负责fdi合作企业与本地的联合,满足fdi经营当地化的要求。

3.3从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其他要素分析
  在环保意识方面,割裂企业利益和环境保护的一致性是导致企业环保意识差的重要原因。只讲生产成本、不讲环境资源代价,生产技术落后是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很多跨国公司在环保方面注重企业的绿色形象和绿色品牌,以市场绿色为目标而自觉改进技术,减少污染。如宝洁公司、福特汽车、壳牌公司等优秀fdi企业在进入我国市场后通过技术设备更新和新能源开发上帮助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这方面可以为本地企业起到示范作用。
  从从业资质角度,环保产业的从业资质即职业资格,在发达国家中对企业从事环保产业有明确系统的资质考核和监测,而我国环保产业资质管理混乱和市场无秩。目前我国环保涉及的资质有工程咨询资质、专项工程设计资质、施工资质、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设施运营资质,存在着多部门分权管理,部分省市各自为政的问题。在引进fdi后可以利用跨国公司熟悉“绿色壁垒”,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和其他国际环保指标的优势,加强我国环保产业与国际环保标准接轨。
4政策建议
4.1市场化的制度建设
  我国环保产业应该按照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建立引进fdi良好的制度环境。比起优惠的税收条件,fdi更看重东道国的制度环境,过去由于我国相应的环保市场规则不健全,以市场盈利为目的的跨国企业对预期收益率及风险指数的担忧使其望而却步。
  制度环境建设主要以下几方面:从环境税费方面,主要是许可证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税收等和相关法规如环境标志、押金制度、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等;从技术专利的保护方面,应明确跨国公司的专利技术和向本土企业转移的技术所有权;从企业资质管理上,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方法》规范环保服务市场,环保公司根据所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应具备国家办法的相应专业资质,如工业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运营资质、环保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资质等和相应的从业规范;从产品价格支持上,规范环保技术的有偿服务,在研究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物的社会平均治理成本的基础上,制定指导性收费标准、收费渠道,并且对部分外部性强的环保产品提供国家统一收购价,按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其产品。
4.2产业导向
  如果东道国技术和跨国公司相差太大,有可能抑制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上,应从以下两方面定位,一是加强引进fdi进入环保产业力度,给予国民待遇同时享受投资高科技产业的特殊优惠,如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补助、关税调节、税收优惠等,并鼓励fdi以独资、合资、贷款等多种合作形式,以资金、环保技术、环保知识产权、环保设备等出资方式投资于环保产业。二是对以本地企业为核心的环保产业的培育,从技术、资金、资质等方面,通过技术配套环境建设和产学联合培养本地企业的环保创新能力,并加大企业内部r&d投入,对这部分投入国家可给予部分贴息贷款。
4.3把fdi与国际环保贷款结合起来
  外资贷款的担保问题,外国政府援助贷款要向国家财政部提供政府担保,如果环保项目自身缺乏还款能力,地方政府将承担还款责任,巨大的还款风险使地方政府裹足不前。另外,环境保护利用外资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有寻租机会。
  在引进fdi进入环保项目后,可以通过非股权安排实行贷款方、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三方联合,解决国外贷款地方政府的还款风险和寻租问题。非股权交易形式多样、应用灵活、风险较小,适用于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政策处于变动中的环保产业新的国际合作方式。而许可证交易、合同安排或技术咨询的非股权安排符合投资方和东道国双方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军平.环保企业发展瓶颈因素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03(2)
2梁利辉.企业自主开展环保工作的动因及方法探析[j].经济理论研究,2004(1)
3郑小兰,王素君.实施“十一五”环保目标的对策建议[j].商业时代,2007(1)
4楼佳.外资环保贷款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2004(6)
5庄芮.fdi流入的贸易条件效应——发展中国家视角[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6杨丹辉.全球竞争:fdi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伍海华,朴明根.外资与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曾贤刚.环保产业运营机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赵细康.引导绿色创新-技术创新导向的环境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