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科范 董芹芹 张诗雨
摘要:本文从联盟能力视角对产学研战略联盟进行分析,运用问卷和访谈调研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详细分析了联盟能力管理在提高产学研战略联盟成功率方面的积极表现。联盟能力主要体现在联盟管理工具的运用和合作伙伴选择标准两方面,其中联盟管理工具的完善与成熟与否是衡量企业联盟管理能力的最重要指标。
关键词:产学研战略联盟;联盟能力;联盟绩效;联盟管理工具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几乎以几何级数增长。随着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企业对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需求日益强烈。产学研战略联盟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是实现产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也是快速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措施。但总体看来,产学研战略联盟效果却不甚理想,联盟的失败率居高不下。传统研究将这一现象归因于企业与高校在合作过程中需求对接不畅、合作动力不足等。事实上,更大的原因在于联盟管理水平低下,许多企业未能建立起充分的能力来管理联盟。
一、产学研战略联盟能力体系构建
(一)联盟能力
heimefiks(2002)指出联盟能力是在组织中不可转移的隐性资源,是能够促进企业识别伙伴、建立关系或重构联盟以及联盟网络的能力的微观机制,它有提升企业所拥有的其他资源的潜力。wWW.133229.Comkale&singh(1999)认为企业专有的联盟能力可使企业持续地在联盟中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租金。这里将联盟能力定义为联盟中能优化现有资源配置的一套微观机制和联盟管理技巧,它主要包括以下惯例:识别有价值的联盟机会和好的伙伴、利用合适的治理机制和管理工具、发展企业间知识共享路径、进行必要的联盟管理培训、及时调整伙伴关系等。
(二)产学研战略联盟能力
对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传统研究多关注双边层次的联盟管理,主要集中于联盟治理结构、契约关系、伙伴融合度等方面。双边联盟的研究对只有少数联盟的小企业比较适用。但现实中,很多大企业都与多个产学机构建立了多个联盟体,形成庞大的联盟网络,传统的双边联盟管理方法在此显得日益捉襟见肘。为此,本文提出以联盟网络为分析对象的基于联盟能力视角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研究框架。联盟能力视角主要研究企业内在的难以被买卖和复制的特质,如管理过程、管理工具和惯例、伙伴选择标准等。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样本选取背景
本文对国内16家联盟主体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以从联盟能力角度考察产学研战略联盟状况。这些被调研的主体企业都是有一定联盟经验的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同时,借用联合国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创新与技术经济研究院对战略联盟专家协会会员企业的问卷研究项目的统计结果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对国内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联盟在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方面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制造业产学研战略联盟活跃一些,非制造业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技术创新在制造业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双边联盟多,多边联盟和联盟网络少,说明我国现有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只建立了少数联盟的企业联盟成功率较高,拥有联盟的数量很多的企业联盟成功率却不理想。其原因是,不同的组织需要不同的联盟能力。一个只有少数几个不太重要的联盟的企业可能不需要发展广泛的联盟能力,但如果一个企业拥有众多复杂的联盟,它就需要尽可能广泛地发展联盟的能力,这也说明我国企业管理复杂联盟网络的能力严重不足。
(二)联盟管理工具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