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基于AHP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

2015-07-28 18: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高校的资金管理问题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高校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各项改革的要求,本文利用现有数据分析和比较SG大学的财务管理状况,从偿债能力、运行绩效、获利能力、发展能力、预算管理能力方面设计了SG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体系加以运用,赋予各指标以权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与相关研究,提出了加强SG大学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的相关建议。本论文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对国内高校改进和加强财务分析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 高校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高校运用财政、金融、信贷、社会捐赠等手段,多渠道筹措建设发展资金,资金总量成倍增长。2013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各省市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举例上海其教育经费的投入从2009年的343亿元,2010年407亿元,2011年610亿元,到2012年实际支出达到724.1亿元,按照财政部考核口径计算,占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15.3%,达到国家下达本市财政教育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5%的比例要求。在保证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合理使用、科学投入教育经费成为了媒体讨论最多的话题,社会开始普遍关注教育投入的效益和质量。同时,高校的财务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的投资风险及财务管理风险也不容忽视。债务风险、投资风险及财务管理风险是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逐渐摆脱了资金收入单一的状态,学生学杂费收入、各种学习班收入、科研管理收入、捐赠收入及其他各种费财政收入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同样,资金支出也大大增加,在高校超常规发展、大规模举债办学的同时,其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越来越复杂化的局面。高校作为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高校的计划能否完成,直接影响到高校各项资金使用效益。
  二、大学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一)指标设计的原则
  高校财务活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
  1.客观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必须以高校财务工作任务需要为依据,每一个指标都要能够科学预测所代表的财务内容的真实情况
  2.可比性原则。要正确进行财务分析,需要对指标做横向、纵向的连续比较,选取的指标要体现相互之间的可比性。
  3.简单实用性原则。有些风险评价的指标对于评价高校财务风险非常有用,但是获得其信息的成本非常之大,甚至大于该指标所带来的收益,一般情况下,明智理性的选择是放弃该指标转而寻找其他相对简单的可替代指标。
  4.系统性原则。为了实现对高校风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层次结构合理,协调统一。在保证评价目标可实现的情况下,尽量简化指标。层次分明的体系,才能清楚地表现高校在哪些方面风险大,在哪些方面风险小。
  5.整体性原则。选择指标时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不重复不遗漏,能整体、全面的反映高校的总体财务状况。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
  影响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这一点已经有许多的学者开展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的研究主要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经过整理修正,研究众多风险因素中对S高校财务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在偿债能力、运行绩效、获利能力、发展能力,此四个定量的财务指标基础上,增加了预算管理能力作为补充,构建了高校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与企业风险评价体系指标相比,比较切合高校的实际情况。
  (三)指标解释
  1.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指高校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目标就是保障偿付能力,只有保障偿债能力才能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偿债能力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现实支付比率、潜在支付比率、收入负债比率。
  2.运行绩效。运行绩效是指高校合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完成预期目标的能力。该指标反映高校的日常管理水平和能力。若运行绩效指标不理想,表明高校管理存在问题。其评价指标包括:经费自给比率、生均收支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固定资产增长比率、自筹收入能力比率。
  3.获利能力。获利能力反映了高校取得经济效益的能力。资金供给和学校事业发展一直是个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学校收益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其发展速度和同行业的竞争能力。该指标过低,表明高校的发展资金保障不足。获利能力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资产收入比率、净资产收入比率、投资收益比率、职工人均纯贡献、学生生均非财政贡献。
  4.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反映了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资产权益比率、自有资金动用比率、其他资金动用比率、货币资金支出比率。
  5.预算管理能力。预算管理能力关系到学校事业计划和事业任务,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事业计划的完成情况,也直接影响到高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高等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制定、执行、控制、评估等环节。该部分分析包括实际收入、实际支出与预算差异,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利用这些指标分析预算收支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产生的差异以及原因。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财务风险评价的选用方法介绍—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是将与决策紧密相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 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一般遵循以下四个步骤[2]:第一步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二步是构造判断矩阵;第三步是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四步是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二)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根据指标设计原则等因素,针对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四、AHP模型的应用
  (一)建立多级递阶结构
  对本文中设计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递阶层次如图1中所示。经过前面几个阶段的调查研究,已基本确立要素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经过分析和归纳得到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现在要运用AHP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需要对同一层次内两两指标进行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二)判断矩阵的建立及一致性检验
  首先要对各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即以SG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为准则,以各元素为次准则,确定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构造判断矩阵。实际操作中,元素层指标与目标层指标判断矩阵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度是通过专家问卷进行深入调查,此本文通过征询九位高校资深财务人员的意见,得出判断。
  如表1,准则层判断矩阵。
  表1 准则层判断矩阵
  同理,得到子准则层偿债能力、运行绩效、获利能力、发展能力、预算管理能力的两两判断矩阵。
  为了保证层次分析法的结论基本合理,还必须对形成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经查表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得到表3,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表3 一致性检验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具备满意一致性。
  (三)指标权重与重要度因果分析图的确定
  通过AHP法的计算得出对应的各个元素对总目标层SG大学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大小,并且可以对这些指标的权重进行排名。经过整理,如表4所示,SG大学财务风险关键因素权重及排名。
  表4 SG大学财务风险关键因素权重及排名
  (四)评价与结论
  从高校财务风险关键因素权重及排名可以看出:
  1.SG大学财务风险影响五大类因素的程度依次为:预算管理能力、运营绩效、发展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
  2.在预算管理能力方面,影响程度依次为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预算收入执行率。且三个执行率在二级指标排名中占重要的前三位,可见,SG大学应尤为重视预算管理能力这个指标。
  3.在运行绩效方面,经费自给比率、自筹收入能力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占了第四、第五、第六的位置。SG大学应对其引起的风险给予一定的关注。运行绩效反映高校的日常管理水平和能力,指标不理想,表明高校管理存在问题。
  4.发展能力与获利能力排名第三和第四位,权重相差不大,分别为0.1332和0.1317,净资产收入比率、学生生均非财政贡献、自有资金动用比率在二级指标中排列第七、第八、第九位。净资产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影响未来可运用的净资产,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代表着学校能承受债务风险的最大承受力。
  5.在偿债能力方面,其权重排名为最后一位,不难看出由于SG大学化债工作2012年年末已全部完成,不存在银行贷款问题,所以在其方面的关注度不高。这也是造成影响指标靠后的原因。
  从对SG大学财务风险实证分析来看,基于AHP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其反映SG大学的财务风险真实情况,为其财务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在于其指标管理方面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子华,何吉智.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贯彻实施与高校财务全方位运作监督管理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09-4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