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和股市关系研究

2015-07-09 09: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和股市关系研究

  2009年二季度以来,在各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全球经济信心逐步恢复,经济先行指标pmi得到回升,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2009年8月至今,国内股市行情与实体经济走势出现了一定的背离。对于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甚至还出现截然相反的结论。后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与股市到底呈什么关系?经济的增长是否能够有效地拉动股市上扬呢?
  一、样本数据说明与实证分析
  本文以a股上证指数、gdp、货币供应量m1的变化幅度作为变量。样本数据取自国泰安金融研究数据库的季度数据,取样范围为次贷危机发生后的2008—2011年。采用每个季度股指涨跌幅衡量a股上海证券市场行情,记为lnszzs,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gdp和m1涨跌幅度,分别记为lngdp、lnm1。需要说明的是,类似于gdp平减指数的效果,这里用“gdp季度涨跌幅/(1+cpi)”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因为通货膨胀因素在宏观经济研究中是不容忽视的,如此处理就适当考虑到了这一重要因子。
  (一)协整检验与回归分析
  为了避免谬误回归现象的出现,首先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作协整检验,即分别检验上证指数的波动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变化是否互为协整关系。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是正确使用经典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的先决条件。wwW.133229.COm由eviews得到的检验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中, lnszzs与lngdp之间的协整检验t=25.93267>15.49471=adf0.05, 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残差项是稳定的, 因此上证指数涨跌幅与gdp增长率是协整的,说明了两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表2的t=19.42503>15.49471=adf0.05,表明lnszzs与lnm1是协整的。协整检验说明,样本数据满足本文选取的计量模型,可以进行实证分析。
  由于选取的模型要求两个解释变量不能存在精确的线性关系,这里需要检验lngdp与lnm1线性相关性(见表3)。p=0.8297,相当大,表明lngdp关于lnm1的回归系数很不显著,意味着gdp与m1无精确的线性关系。上证指数变量lnszzs关于gdp、m1对应的变量lngdp、lnm1回归结果如表4。
  对回归结果的解释:保持货币供应量m1不变,2008—2011年期间每个季度的gdp每增加1%,则a股上证指数就会增加约2.55%;保持gdp不变,m1每增加1%,则上证指数会增加约4.39%。r2=0.357782,表明gdp与m1能够解释上证指数变化的35.78%。拟合度r2值不高,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宏观因素gdp和m1之外,股市还会受到如经济景气循环、利率、政府财政收支、国际收支、汇率等诸多因素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影响。f检验得到的p=0.0562,在10%的置信水平是显著的。实证验证了股市与宏观经济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显著的。
  从实证结果不难看出,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对股市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差别。由t检验得到关于lnm1对应的p=0.022,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是显著的,股指与货币供应量的正相关性更强,m1对股市的影响要比gdp显著得多。
  (二)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将宏观经济与股市行情的联动性得以反映,下面采用脉冲响应图分析。图1显示了货币供应量增加单位标准差时,上证指数立即上升,在第二个季度达到到最大值,然后回落,第四个季度为最小值,再次回升,于第五个月恢复到原状态。而上证指数对gdp产生的冲击响应却有些相反,上证指数在两个季度内下降到最小值,而后立即大幅度上升,于第五季度左右恢复到原状态。上证指数与m1之间呈很强的正相关再次得以体现,与前面的实证分析结论一致,而上证指数对gdp冲击的响应力度大大削弱,其相关性远不如货币供应量显著。
  图2显示的是,上证指数增加单位标准差时,货币供应量和gdp对这一冲击产生的响应情况。货币供应量m1立即由初始状态跳跃到最大值,随后下落,在第三季度为最小值。再上升,第五季度恢复到初始状态。gdp开始是小幅度下降,而后立即上升,第二季度最大值后,于第七季度恢复到初始状态。综合分析而言,货币供应量对上证指数有着很强的正向冲击,上证指数反过来也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正向拉动。虽然gdp对上证指数的冲击不如货币供应量显著,但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是存在的。
  二、结论
  本文实证研究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股经背离”之说,肯定了如goldsmith(1969)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理论等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相关结论。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比gdp的影响更加显著,较小的货币供应量变动可能会引起股票指数的很大波动。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宽松促使社会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刺激资金流人股市的可能。因此,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适时的货币政策是政策制定时必须考虑的。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