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福建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财政金融支持路径探析

2023-12-11 03: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为促进财政金融更好地支持福建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通过总结分析福建省财政金融支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现状,研判福建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面临的新形势,提出财政金融支持福建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金融;耕地质量;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


  福建省地处海峡西岸,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近年来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有目共睹,然而耕地面积总量小,人地矛盾较大;在空间尺度上耕地面积与人口密度的不匹配,也加剧了人地矛盾。耕地是基础性农业生产资料,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是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提质增效的先决条件。一直以来,政府部门对于耕地质量的变化关注度较高,财政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福建省耕地质量监测、耕地土壤酸化治理、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的实施,同时积极撬动政策性金融资本投入,福建省耕地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也遇到了一些压力与挑战,福建省耕地质量面临的新内容亟须财政金融支持路径的“转方式”。


  1福建省财政金融支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现状


  1.1财政资金持续稳定支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2014年起,福建省通过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专项资金,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主要开展耕地土壤改良配肥、土壤退化治理等工作。2018年,针对福建省土壤酸化突出问题,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示范。2017—2019年,中央财政每年通过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专项,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近3年,全省已累计下达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资金、土壤酸化耕地治理示范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资金373363万元。


  1.2金融资本逐步支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近年来,保险业、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开始关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领域,在提高耕地保险保障水平、加大支农信贷和金融服务力度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比如,安信农业保险与金正大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保险公司参与耕地质量保护,通过创新保险产品将“逆向赔付”转变为“正向激励”。定期测量土壤地力,土壤耕地指标提升,农民即可获得金融保险奖励,2018年上海松江以这种形式推出了全国首个耕地质量保护险,保险取名为耕地地力指数保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动耕地质量提升,截至2019年9月,农地类贷款余额达1133.96亿元[1-3]。


  2福建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面临的新形势


  2.1种植结构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等,传统以粮食作物为主体的耕地种植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作物的种类由单一向复杂转变。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福建省面临着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据统计,相较于2000年,2018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了54.41%,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了18.32%。


  2.2保护提升范围的扩大


  传统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主要是土壤肥力的提高,包含减缓土壤酸化和合理提升土壤主要养分。作为典型的亚热带红壤区域,福建省主要的耕地障碍因子是稻田土壤酸化、潜育化,部分地区水田冷、烂、毒问题突出,主要的解决措施是实施“综合治酸、治潜”。进入2010年之后,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还提出了保水保墒和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任务重、时间紧、起步晚,增加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困难程度。


  2.3金融与财政支持有差距


  福建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支持,保险、银行等金融资本支持耕地质量提升鲜有报道,社会资本主动介入耕地质量提升的积极性不高。另外,财政支持主要是通过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省市县财政配套力度还有待提高。


  2.4区域的差异性长期存在


  福建省县域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虽明显分为山区地区和沿海地区,不同县区还是反映出不同地域特征,也涌现出许多地理标志产品。不同作物对耕地质量要求有所差异,因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对土壤、肥料、水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2.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


  近年来,国家鼓励土地向集中连片发展,省内涌现出大量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时也出现一些大型企业跨界涉足农业有利于提高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规模化效应,促进区域化农产品产量品质提高。


  3財政金融支持福建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对策


  3.1提高财政政策的科学性供给


  在新型种植结构的背景下,在传统以粮食作物肥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不同经济作物肥力评价体系上的财政资金支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第三方服务企业购买技术服务。摸清家底、动态监控,了解不同农作物品种以及种植面积,充分掌握家底及变化情况下,财政资金才能真正用在刀刃上。采取政府绩效考核和农民奖励的形式,财政资金鼓励后备耕地挖潜的工作。


  3.2发挥财政支持政策的联动效应


  在家底明晰的基础上,以县域单元为单位,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新领域试点工作的资金支持;加强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领域对新型农民教育的倾斜力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生产优质农产品为契机,走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保障土壤质量长期监测财政资金到位,实时动态了解土壤质量信息,为土壤质量宏观调控提供信息保障。


  3.3建立涉农部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联席会议制度


  每年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各部门对耕地质量领域任务目标,及时对政府项目进行多部门整合,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合力促进耕地质量提档升级。


  3.4加强对优势农产品产地环境的财政支持


  鼓励各地区依据地方耕地地力水平,合理进行耕地质量评估。结合地方特色,加大对名特优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提升的政策支持,在财政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增加对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研究专项经费支持,全省分批次有序进行。


  3.5加强对耕地地力保护主体的金融支持


  设立耕地地力保护主体名录,对排名前列的农业企业、种植大户,政府农业担保机构、银行等优先为其进行金融担保。依据省情开展耕地保险政策调研,逐步开展耕地保险试点,稳步推广至全省。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