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浅析假币区域性泛滥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应对

2015-07-04 20: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视角探讨假币区域性泛滥的问题。首先论证了假币区域性泛滥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性;其次从防范假币的制度、技术、收缴管理办法及缺乏应对性演练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包括:加大人民币防伪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的人民币鉴伪能力,建立健全现金快速调配机制,加强假币区域性泛滥等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
  关键词:金融稳定;假币;区域性泛滥;对策
   
  近年来。随着假币制作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假币的生产量和流传渠道迅速增加,“假币村”、“12亿假币案”、“hd90假币风潮”等假币事件层出不穷。人民币反假工作形势日益严峻,假币制造的规模化发展趋势和假币大规模出现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得人民币反假工作已经不只是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单个部门维护人民币权威性的工作,而成为多部门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工作。为了深入研究假币区域性泛滥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本文将从近年来一些典型的假币案件发生和应对过程中,推断和预测未来发生假币规模突现的可能性及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为基层人民银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提供一点参考。
  
  一、假币区域性泛滥带来的严峻挑战
  
  制售假币的目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获得非法暴利;另一种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府通过制造假币并大规模投放市场,破坏敌国或敌对政府合法货币的信誉和存在价值,从而破坏其经济基础。历史证明,以后者为目的的造假对一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危害性远比前者强,因为以获取暴利为目的的造假规模一般较小。WwW.133229.coM然而,造假技术和通信的飞速发展使出于谋利为目的的假币制造的规模越来越大。
  1 出于政治性目的的大规模造假。出于政治目的的货币造假也被称为“假币战争”或“货币战争”。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假币战争”是南亚冲突的缩影;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也曾用制造大量假币的手段颠覆伊拉克经济。对我国来说,遭到敌对国家或政府的大规模假币攻击的可能性极小,因为我国经济总量和现金总量都很大,并且有较为完备的反假币体系。但如果敌人缩小攻击目标为某一省或市等较小区域,就比较容易危害这个区域的金融和经济稳定。早在2000年,公安部防伪专家詹楚材在接受香港《明报》记者采访时说。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显示,大陆约有50亿人民币假钞在流通,有八成来自台湾。2007年5月18日福建海关截获12亿台湾造假人民币,是建国以来查获的最大假币案,假币主要流入浙江、山西等4省。层出不穷的假人民币案件是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我们尚不能定论,但事实上的区域性假币规模爆发现象已经越来越多。
  2 暴利诱惑使区域性团伙造假防不胜防。“假币村”事件是近几年我们听说的最典型的区域性团伙造假事件。广东一个叫华美村的小村庄在上世纪90年代曾因为全村造假币而全国闻名,该村总人口约5700人,因制贩假币而被捕判刑的却有几十号人,其中3人被判极刑,华美村是当年广东假币泛滥的一个缩影。制造假人民币的团伙犯罪在台湾尤其猖獗,资料显示,福建省警方曾在一次反假币集中行动中,一举破获台湾的3个黑社会团伙,抓获所属“竹联帮”、“四海帮”、“三合会”等帮会的24名制假币黑帮成员,缴获假人民币1208万元。就在今年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假币犯罪“09行动”中,湖南、广东两省公安机关异地联动、同时出击,成功破获一起特大伪造货币犯罪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缴获假人民币9000余万元以及一大批制假设备、原料。以上案例说明,制造假币的犯罪团伙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增加的趋势,而且部分造假团伙已经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假币的高额利润率和黑恶势力的隐蔽性、区域性和有组织性结合起来,两者的发展速度将不可估量。因此,假币的区域性泛滥很有可能借助团伙性犯罪而在某地区爆发。
  3 造假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造假规模越来越大。2006年5月,

 2 大面额币种出现大规模假币时,小面额钞票需求量会剧增,容易引发事发区域现钞供应紧张。当50或100元的人民币,或者50和100元的大面值人民币同时出现较大数量的假币时,未出现假币的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的需求量就会急剧增加,而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又不会在很短时间内补充替代面值的现金供应,这势必会引发一些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从而影响当地的金融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
  3 假币事件还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引发周边地区甚至全国性的居民恐慌,严重影响经济运行和居民对银行、政府乃至对人民币的信任度,甚至阻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