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赢利水平、银行的存贷比例、信贷资产质量的现状,分析了制约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中,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信贷资源配置的有关理论
1.1 信贷资源配置理论
资源具有“稀缺性”,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社会上的政府、企业或者人们都必须做出选择。资源配置就是指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的方式。只有通过市场进行配置,才能使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率。资本的配置也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的。资源配置的核心是资金的配置。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资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资金主要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业在资本市场进行配置的。在我国,商业银行掌握着大量的资金,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进行资金配置的最主要的方式。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甄别优质的客户,发放相应的贷款,从而促进相关的行业、企业的发展。
1.2 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理论
按照帕累托最优状态,银行信贷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在既定的资源数量下,进行资源配置,使至少一个客户的状态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一个客户受到损害。wWW.133229.CoM然而银行信贷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给其中的一个客户放贷,则就意味可能会有另外的客户得不到所需的贷款而不能经营下去,因此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不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源配置的时候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的经济环境、政府的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信贷资源配置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次优”。即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只能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实现最大的效益。
2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的来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具体情况如下:
2.1 商业银行的赢利水平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主要是信贷业务,而信贷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0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09年全球银行1000强”,
3.3 银行的产权制度
在制度经济学中,“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也就是说,产权实际上是指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或法律赋予人们对某种财产拥有和可以实施的一定权利。产权的界定就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在我国的金融机构中,国有商业银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经过不良资产的剥离、重组之后,已经成功改制、上市,成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但是在其产权结构中,国家具有绝对控股权,因此在信贷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容易出现贷款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还低于其他类型的银行。
3.4 银行的信贷制度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对贷款实行了集权式的管理,贷款的发放实行“审贷分离、逐级审批”制度。贷款的审批上授予于省分行,而较大的贷款项目由总行进行审批。市级分行以及县级分行则进行客户贷款信息的调查。贷款审批的依据则是基层信贷部门出具的借款人调查报告。当拥有较多信息的基层信贷部门为拥有较少信息的上级部门工作,而工作的成果取决于基层部门人员的主观意识和投入的精力、时间进行调查等因素时,就会产生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这种问题又被称为“委托人—代理人问题”,或称为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则可能会使不具备贷款资格的客户得到银行贷款,从而形成新的不良贷款,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4 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
4.1 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制度
我国金融系统的征信体系主要是由人民银行依据各商业银行的信贷登记系统上的企业、个人信贷业务台账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企业、个人征信系统主要是为各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提供服务的。除了金融系统外,税务、工商、公安等行业分别建立了各自的信用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社会统一的信用信息系统。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西方国家一般采取“第三方征信”制度,即在银行和企业、个人之外,由“第三方”即中介机构进行信用、信息采集制度。在信息建设方面,应该大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放宽民间征信机构的准入条件,大力培养和发展“第三方”征信,从而在征信体系中形成有效的竞争,真正地形成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制度。
4.2 健全金融法制
金融制度是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是很发达,还没有形成丰富、完善的企业、个人信息的共享制度,因此贷款客户逃避银行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金融法律,来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但现有的法律还不完全,还不能有效地制止企业、个人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来讲,企业、个人逃避银行债务的成本、收益不对称,企业、个人逃避银行债务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成本,因此必须健全金融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大失信企业、个人的成本,才能有效地制止企业、个人逃避银行债务,从而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4.3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的经营理性问题,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要符合理性“经济人”的行为规范。目前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