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论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所谓金融,即是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金融在经济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具有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金融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我国金融学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向好发展贡献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金融交易的频繁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传统的金融学注重研究货币的流通问题。而现代金融的实质则是经营活动的资本化过程。近些年,金融学的发展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各大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以及资产管理企业都缺乏专业性的金融学人才。伴随市場经济的不断改善。金融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深入研究我国金融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探讨金融学的发展趋势,对促进金融学的稳定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金融学发展面临的挑战
金融的概念和定义不明确。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快的背景下,各国经济的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强烈。西方国家的金融学界的专家和学者对于金融学的概念并不统一。一部分金融学界人士指出。融资服务即是金融。还有一部分学者对金融的概念做出了详细的划分,这些学者指出金融学者中心点和方法论,其中中心点即是指市场经济的运行,而方法论是指为金融寻找一种代替物,从而给其一个工具定价。在国内。针对金融的定义和概念并不明确,我国的金融理论界的专家和学者通常将金融学和经济学归为两类学科,其中经济学是一类学科,而金融学则是二类学科。
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落后。金融学是研究价值规律和价值判断的经济学科。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金融学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广,包括物理、数学以及工程学等多学科的有关知识。金融学人才要具备金融学科和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较强的理性思维意识。并充分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分析方式和专业技能。如今,我国金融学的师资力量薄弱。高校培养出的金融学人才的专业素养不高,此外,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理解金融学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学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就显得日益落后。对金融学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金融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关联度不强。金融学是一门和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金融学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有利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学的发展却存在着滞后的问题,并逐步远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这就导致无法在市场经济遇到困难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如今,我国的金融学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度不强。无法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做出有效的管理。制约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成长。
我国金融学的发展趋势
明确中国金融学的概念。科学合理的概念是推动我国金融学发展的重要基础。金融学有关专家和学者。要充分考虑我国的金融时间,并根据我国国情、金融制度以及金融理论基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金融学概念。从而有效引导我国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作出有益贡献。
拓展金融学的深度和广度。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金融学理论知识逐步眼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显得日益落后,不利于引导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学的从业者和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拓宽金融学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健全金融学的内容。增强金融学适应千变万化市场经济环境的能力,从而有效应对各种发展挑战,充分发挥金融学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增加金融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近些年,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及和应用。但是。纵观我国各大高校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良问题。尤其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金融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因此各大高校要注重金融学教学中的实践课程,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利用。增强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紧密性。从而提升金融学人才的实践能力。
设计出中国特色的金融教学模式。每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都具有独特性,这也是每个国家法律制度不一样的重要因素。在金融学发展方面,我们也要设计出中国特色的金融教学模式,尽管国外的金融学发展较为成熟,我们也不能比葫芦画瓢,这是因为国外的金融学发展是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发展起来的。如果生搬硬套的话,很有可能导致金融学的发展与我国的国情和传统文化产生冲突,不利于我国金融学的长久发展。因此,我国要积极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特色的金融教学模式,不断促使我国本土的金融文化茁壮成长,推动金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如今。我国的金融学正处在不断学习和完善的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挑战。纵观我国金融学的发展,面临着金融的概念和定义不明确、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落后、金融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关联度不强等诸多挑战,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金融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金融学势必朝着明确中国金融学的概念、拓展金融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加金融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和设计出中国特色的金融教学模式的方向不断发展。从而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成长。
作者:刘剑
第2篇:加强高校金融学专业实习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高考升学率不断提高,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必须参加专业实习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就业需要,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为此,各高校大力开展实践育人模式创新,构建实践育人平台,完善实践育人体系,竭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高校金融学专业实习的意义和作用
专业实习是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专业实习能够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提高为人处世水平,对大学生顺利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专业实习还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职场适应力,锻炼并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与奋斗的目标。[1]专业实习能够使大学生学到本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从而增强自尊,获得满足感,提升效能感,自我价值感不断提升。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情况与总体自我价值呈正相关,通过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与能力应用于实践,对增强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有积极作用。[2]专业实习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毕业后顺利地实现就业,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高校金融学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存在偏差,思想上重视不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课堂理论课学习很重要,可以学到很多专业理论知识,实习实践课主要是拾遗补缺,挣学分,并不十分重要。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对实习实践环节课程不重视,甚至把实习实践课学习与专业理论课学习割裂开来,把实习实践课视为可有可无的补充。有部分大学生总是找各种借口不参加,或者即使参加也是应付了事,到实习结束时东拼西凑撰写、提交一份实习报告了事,未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与效果。
2.受客观条件限制,实习单位难落实。专业实习的时间一般是安排在学生上完理论课程后的学期末,此时天气寒冷,临近期末放假,一些学生人在心不在;加上正值一些学生考研的关键时期,实习时间难以保证;实习经费不足,往往只能给予学生发放少量的交通补贴和带队老师的差旅费,没有能力给实习单位及其指导老师支付实习费。金融学专业实习一般是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而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其业务经营性质与特点决定其不便于接收或不便于大量接收实习生,使得实习单位难落实,影响实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3.校企合作不够紧密,时间衔接困难。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不够紧密,企业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缺乏了解,担心大学生实习会影响其业务活动,往往不太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加之校企之间利益与目标不同,企业以追求盈利为先,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与经营效益,大多给实习学生安排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不能参与专业性的工作、获得重要岗位的锻炼。有的实习单位为了招聘学生就业,需要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进行考察,对学生实习时间有特殊要求;有的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完全出于自己工作需要,时间安排与学校实习时间安排难以衔接同步,对实习计划的顺利实施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加强高校金融学专业实习的建议
1.强化指导教师作用,提高学生认识,明确实习目的。实习指导教师担负着学生实习的组织、动员、指导、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其工作贯穿于学生专业实习的全过程。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学生专业实习收获效果的必要条件。[3]高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实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明确实习目的,使学生懂得专业实习的重要性,懂得实际工作与理论学习之间的差距,运用專业理论知识,提高组织协调、待人接物、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正如有的金融学专业学生在专业实习报告中所说,专业实习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参与就业竞争也更加有信心了。
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了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必须根据专业特点投入一定的建设经费,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专用设备。实习单位应当相信实习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基本能力,承担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与培养。高校应该选送理论知识水平与基本能力达到要求的大学生前往企业实习。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提供减税、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接收大学生实习,以便为大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环节和条件。高校建立实习基地,可以采用对外挂牌和不挂牌两种方式。对外挂牌可以保证实习基地的长期性、稳定性;不对外挂牌或不宜对外挂牌的,高校可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合作期限、指导老师配备、工作职责、权利义务、具体安排等,以保证实习基地建设的规范性、稳定性。[4]
3.构建高校与实习单位之间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构建高校与实习单位之间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使双方的协作关系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校企合作应该建立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实习单位及其指导老师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与条件,对学生进行了精心指导,应该享有选聘优秀毕业生的优先权,并获得一定的实习管理费和实习指导劳务报酬。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实习经费支付给实习单位及其指导教师。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辅导,对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妥善处理,协调好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学生在实习中完成了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业绩,实习单位应该酌情支付一定的报酬。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增强组织纪律观念,遵守实习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并虚心向他们请教,服从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实习工作任务,并为实习单位提供一些较好的建议。
4.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提高专业实习效果。建立健全专业实习的考核评价机制,由教务处实践教学科、二级教学单位、专业系(教研室)组成实习监控体系,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并对学生实习中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工作纪律、业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习结束时提交的实习报告、实习日志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评价。同时,对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情况也要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价。建立健全专业实习的激励机制,消除"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指导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工作任务。对教师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量计算及教学业绩考核给予适当倾斜;对开拓及维护实习基地、组织开展专业实习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对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工作补助;对学生实行实习补助奖惩制度,补助金额与学生实习情况挂钩、差别发放,对实习态度端正、表现积极、效果优良的给予较多实习补助,否则减少补助或者不予补助;评选优秀实习生,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给予优先推荐到相关实习单位工作的机会。通过建立与实行专业实习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搞好专业实习的積极性,提高实习效果。[5]为金融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万才等
第3篇:试论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歧
傳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之间存在一定理论分歧,但二者能够共同推进资产价格可预计性方面的作用发展。以往的金融学理论主要是借助对于财务报表的分析,辨别出市场的投资风险与机会,进而诠释市场当中的不同投资活动。面对运算和数据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统计学成了市场研究的核心道具,有效市场假说也成了重要理论。但也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之后,相关人员发展了行为金融学理论,将心理学研究作为基础,探讨市场投资行为背后的逻辑理论关系。
一、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的基础
传统金融学曾经于诠释进入市场现象这方面获取了较大成就。其主要是将理性人与无摩擦市场设置成理论基础,并将现代化资产组建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作为了核心思想。在20世纪中期,现代组合投资理论、MM定理、有效市场假说、期权定价理论等纷纷涌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传统金融学在金融投资方面的领导地位。相关学者总结归纳了现代金融理论的研究模式,并指出其理论包含了多种内容,如组合投资、资产定价、有效市场、期权定价、委托代理成本等。上述内容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数学等多个学科,其逻辑就是把繁杂的市场现象化为简洁的数学模型。
对于传统金融学而言,其核心力量假设实际上就是有效市场假说。其指出,资产的市场价格能够快速彰显出和资产有关的全部信息。传统金融学理论将投资方视为理性人,其对于价格收益分布的预估是没有偏差的。所以,证券价格可以体现出参与人员对于信息的理解,而价格则呈现出不可预计性,因此投资方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大额利润。此外,还有研究者指出,即便投资方属于非理性人员,但其交易活动也具备随机性质,所以能消除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并且,即使有的投资方采取了相似的非理性活动,也无法使得资产价格产生太大偏差。这是由于理性投资人员会采用套利的方式,使得价格回到正轨,且价格也会对此作出正确反应,保证市场的有效性。
行为金融学综合了心理学、数学、经济学、决策理论等学科分支,其目的在于探究投资方为何会在决策的时候出现系统性差错。此外,行为金融学还诠释了市场当中实际出现的和传统金融学理论背道而驰的反常行为。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创始人曾提出了前景理论,这一理论在后来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并诠释了不确定条件下投资方的心理因素会导致决策失误。总体来说,人们都会选择相对确定的收益,而很少追求高回报的不确定收益。例如面对股票获取同比例收益的时候,许多投资人员都会倾向于卖出股票,以获得利润,而不愿意担负更大的损失风险。总而言之,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方并不是理性人,其只是普通人员,不具备同质化特点,并且属于损失厌恶型而非风险厌恶型。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则认为传统金融学对于个体行为人的某些描述有失偏颇,并且指出传统金融理论过度简化了市场的复杂程度,无法正确解释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种种反常现象。但由于人类活动具有很强的可变性,行为金融学也暂时未能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二、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所造成的影响
从传统金融学的角度看,理性投资者的概念包含以下两个层面:首先是主观概率更换法则的贝叶斯理性,也就是投资方在接收到讯息之后,会根据贝叶斯法则改变活动的主观概率。并且投资者会结合相关准则对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和修正,从而得出后验概率。其次是期望效用最大化理性。指的是当后验概率确定之后,理性主体会根据预计的效用函数,在特殊风险下对信息进行计算,从而将期望效用最大化,实现资产优化配置。所以传统理论下的金融理性投资者假设,认为资产市场的价值和其内部价值不会相差太远。由此可见,传统金融理论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人员的心理因素影响,以为大部分人都可以正确估量到股票实际价值。
到了20世纪60到80年代,社会上开始流行有效市场假说。而相关假说与资产定价模型都还未能全面解释出广泛存在的市场现象。有学者对理性人假设提出质疑:首先,投资方在思考风险影响时,不会考虑到总体投资组合的最终收益,却会挑选出其中一个考量点,对投资收益情况展开对比分析。这一考量点属于动态化目标,且投资方在面对决策的时候会受到不同考量因素的影响。其次,一旦投资人员面对风险,就会根据经验来对其进行评估,而不会理性地运用贝叶斯法则,对风险展开科学考察。最后,假如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则投资人员对于相同信息的认识也会存在不同。这样一来,投资方的决策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行为金融学在诠释市场及股票的时候,将投资人的活动特点及作用放到了首要地位。人们之所以作出决策,其主要目的就是规避风险和损失。而当人的行为和收益相关联时,人们就会表现出风险厌恶特点。而关系到损失时,人们则会表现出风险偏好。所以,投资决策中必然会出现禀赋效应及短视偏差。此外,人们通常会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假设未来的模式与以往类似,并根据经验作出评判。但如果人们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就会导致投资人员过度依赖自己搜集的讯息,而忽略了财务报表分析。这也会使得投机市场的交易份额提升。
群体行为指的是投资人之间各项活动产生相互影响,进而使得市场的总体状态出现偏差。有效市场假说的支持方指出,即便投资者并非理性人,但投资者的各项交易是互相独立的,这就会抵消非理性的活动影响。而前景理论的支持者则认为,非理性投资人的活动并不是随机进行的,其也有一致的方向。所以,这类非理性活动并不会互相抵消。这也可称作“羊群效应”,就是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人的活动会受到他人及舆论的影响。人类属于群体动物,如果偏离主流轨道就容易产生焦虑感。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投资者应从经验中获取知识,并最终形成理性投资习惯。而有效市场假说发展起来,延伸出了一系列金融学范式的核心理念,即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价格一定会体现出内在的价值。这些行为金融学的相关内容,都对传统金融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两种金融学在投资决策模型方面产生的矛盾和分歧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大部分资产价格或是交易活动模型都假设投资方对风险进行评判的依据旧时预计效益理论框架。预计效益理论指出,人们对于风险的态度长期以来都是一致的,其函数一直呈现凹形状态。也就是说,投资人都属于风险厌恶型,更加期望获得收益。有学者提出了均值——方差的投资组合理论,并探讨了从全部资产组合中選出最佳组合的相关问题。此外,也解决了资产在均衡情况下的定价难题,并提供了预测收益、风险的具体办法。
之后,新古典主义金融学的代表学者将因素模型作为基础,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其认为,即便存在不确定价格的市场,资产也就拥有一个固定价格,即其反映到市场上交易资产的价值。面对当下的情况,有效市场假说遭到了不少质疑,而传统金融学的投资决策模型代表,也就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现代投资组合理论(CAPM和MPT),其主导地位也受到了威胁。有人开始尝试修改预计效益理论,并拓展出了预计比率模型、非可加性效用模型、非传递性效用模型等。尤其是1979年诞生的“前景理论”,其针对投资主体决策以及选择的实验结果作出了更加科学的诠释。前景理论的优势在于,其利用价值函数替代了传统金融理论模型的效用函数,并指出投资者的决策在于某一动态考量点的价值结果,而非财富的最终水平所决定。并且,不对称价值函数包括了两个部分,即盈利部分和亏损部分,其分别呈现出凹函数与凸函数的形态。这更加贴合实际情况下投资者的心态与特点。
然后,行为金融决策模式诞生并发展起来,其兼顾了人类的活动特点以及经典理论知识。有学者提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这也成为了行为金融学对于传统金融模型进行改良的典型代表。投资人可被划分为信息交易人与噪声交易人这两种,不仅突出了理性趋利特点,也强调了价值感受特征。用均值方差有效资产组合替换CAPM模型内的市场组合,而证券的预计收益则是根据“行为Beta”而确定。在一般均衡模型下,资产的价格具备内生性特点,也就是投资方的活动不但能够决定自己的消费水准与投资组合,还能够决定不同资产的价格。此外,还有学者把代表性偏差与保守性偏差都划进了投资者活动的行列,构建了以市场反应行为资产定价为基础的BSV模型,另外还包括无信息分类的DHS模型、HS模型等。以上模型都涵盖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和投资人心理偏差,并能从不同层面诠释股价不同反应以及市场异常的现象。最后,行为资产组合理论还弥补了理性人假设、投资风险态度同质化等理论的不足,弱化了资产组合“金字塔”不同层级之间的联系。
四、结束语
近年来,行为金融学在金融理论领域中发展得十分迅速,但其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传统金融学,也尚不能担当理论支柱的角色。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之间存在不少矛盾与分歧,而行为金融学也是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完善及补充,二者各具特色,能够用于诠释实际资本市场运作模式的不同现象。因此,要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以促进现代化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发展。
作者:赵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