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我国财政收入显著性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2023-12-10 07: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自1991年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被确立,经济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水平也是有显著的提高。然而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数额、社会零售商品总数额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等。本文就以我国1985-2014年三十年的数据为例,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回归及多重共线性分析,建立起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模型,根据各参数系数及计量修正后的模型得出最显著性影响因素为国家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完善财政支出方面预算专业化详尽化和在保证财政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的同时要同步增长,进一步严格税收征管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收入;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财政收入是政府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资金的合计。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是国家掌握资金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财政收入的增长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自从1991年市场经济被确立以来,国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纵观我国近三十年来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增大的变化趋势,从1985年的2004.8亿元到2014年的140370.03亿元,扩大了近70倍,1985年到1990年这五年间,呈现平稳态势,没有显著性的增长,1990年后到2006年间,每年增长率不断增加的趋势逐年增长,2006年出现跳跃式增长,之后一直到2009年每年增长率不断减少的态势在增长,2009年至今稳步增长。2014年增长速度较2012、2013稍有缓慢,主要是受工业生产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因素,包括最主要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营改增试点范围的扩大。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因素诸多,财政支出情况、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数额、社会零售商品总数额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不可忽视。影响因素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的不确定的,下面就针对已知的可观的影响因素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出最为显著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出具体影响因素与财政收


  二、指标选取和模型的设定


  (一)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及生产技术水平是其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产品多样化,GDP一般就越高,财政收入总额就大;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是基础,技术进步使得生产速度加快,技术进步快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充分的财源,技术进步会降低物耗比例,提高经济效益,扩大产品附加值占比,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会更为明显。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指国家为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职能,按照预算计划,将集中的资金向有关部门和生活方面进行支付的模式。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一起构成财政分配的完整体系,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归宿,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环节,对财政收入有一定影响。


  3.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合计。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佳指标,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会带动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互促作用反向增加财政收入。


  4.居民消费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户籍人口占多数,所以考虑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因素不可缺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会促进投资和消费,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形成循环圈,对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影响。


  5.税收总额


  税收作为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是国家为满足公共需要,借助其政治经济权利对居民或经济组织无偿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税收事实上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社会总产出,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二)模型设定


  结合我国国情和目前经济发展实况,认为可以选取以国家财政支出情况、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数额、社会零售商品总数额以及居民消费水平五个指标作为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以我国财政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建立模型得到各参数系数,继而分析出最显著性影响因素。经线性检验,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故可设线性模型为:


  Y=C+C1*X1+C2*X2+C3*X3+C4*X4+C5*X5+ε


  三、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一)模型建立


  利用Eview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模型估计结果为:


  Y=596.4846+0.7240*X1+0.1481*X2+0.0549*X3-0.2551*X4-1.3377*X5


  T=(1.2767)(5.9001)(4.4642)(1.6145)(-1.4981)(-0.7917)


  判定系数R2=0.9995F统计量值为9774.253


  (二)模型检验


  1.经济检验


  其他解释变量不变,国家财政支出每增加1亿元,平均来说财政收入增加0.7240亿元。其他解释变量不变,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平均来说财政收入增加0.1481亿元。其他解释变量不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额每增加1亿元,平均来说财政收入增加0.0549亿元。根据所得模型,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社会零售商品总数额每增加1亿元,平均来说财政收入减少0.2551亿元。与相关图比较分析明显数值大小与符号均不符合,经济意义不合理,同样居民消费水平每增加1元,平均来说财政收入减少1.3377亿元,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在此实证模型中,应予以剔除。


  2.统计显著性检验


  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可知判定系数R2接近于1,表明该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优度高。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易知F统计量值为9774.253,其P值0.000000明显小于,表明国家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额、社会零售商品总数额、居民消费水平联合起来对财政收入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各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可得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额、社会零售商品总数额、居民消费水平的p值大于0.05,表明其对国家财政收入都没有显著影响;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的p值明显小于0.05,表明其对国家财政收入都有显著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由初始五元模型Y=596.4846+0.7240*X1+0.1481*X2+0.0549*X3-0.2551*X4-1.3377*X5,消除了多重共线性后的模型Y=-796.2159+0.8053*X1+0.0305*X2,进一步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修正了异方差性后的模型Y=-760.0656+0.8415*X1+0.0251*X2,参数的t检验均显著,可决系数有所提高,F检验也显著,并说明国家财政支出每增长1亿元,平均来说财政收入增长0.8415亿元,而非初始模型中的0.724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平均来说财政收入Y增加0.0305亿元,而非原始模型中0.1481亿元。


  2.经过计量经济学检验及修正,得到最优模型为关于x1,x2的二元模型,可得出国家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于社会零售商品总数,固定资产投资数、居民消费水平更显著性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其中国家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均与财政收入成正比例关系。


  (二)对策建议


  由以上结论易知,国家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GDP)对财政收入影响最为显著,所以应重点于以下几点着手:


  1.保持财政收入与GDP占比合理并尽可能同速增长。要使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持续稳定提高,需要保持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性。就需要让财政收入与GDP比在合理的范围并尽量保持财政收入增长同步于GDP增长。


  2.财政秩序健全化,使财政分配规范化。财政支出对财政支出进行合理利用也可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财政支出要有详尽的预算支出明细,合理安排支出,把各项支出用到实处。管理好政府的非税收收入,依法将其纳入预算管理中,尽可能使预算外分配精简化,按照公民的意愿用财政支出为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所需,使公众享受经济增长的实惠。运用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业,提高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技术含量,运用现代化经营方式来提高传统服务业的水平,从而带动财政收入结构合理化。


  3.政府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提高工资、减税等,让老百姓敢于消费,有能力消费,以此来拉动经济,其结果是老百姓能够切切实实地得到消费的好处,经济也会被“刺激”得蓬蓬勃勃.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激励其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以拓宽财源,实现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并逐步建立完善以所得税(直接税)为主体的财政(税收)收入制度。


  参考文献:


  [1]尉瑞轩.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实证关系研究[J].商,2016(15):203204


  [2]石荣.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因素的实证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21):254


  作者:王佳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