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基于高校转型背景下“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考

2023-12-11 14: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以证券投资活动为研究对象的金融和经济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随着信息时代发展,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部分高校向培养应用性转型背景下,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来提升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三江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结合日本的高校教学模式基础上,就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课程改革;案例教学;外部环境;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89-03


  一、引言


  进入“新常态”以后,我国经济发展下行日益严重。为了解决此问题,企业转型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但是,企业转型的背后将预示着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即理论性劳动力向实践性劳动力的转变。所以,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也应该实现转型。特别是在我国一些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也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与证券市场联系最为密切的核心课程,虽然在我国各高等院校的经济学和管理类专业普遍设有,但是就如何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方面,很多学者认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实现这一能力培养的途径之一。吴朝霞(2010)认为:“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当中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张丽玲(2011)认为:在应用性大学的教学中,证券投资学课程应有别于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方法,根据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等特点,应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卢雯君(2014)认为:证券投资学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证券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张静、吴春贤(2016)认为:证券投资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因此,在利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应该积极探索创新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方法。综合上述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增加了教学效果,但是这些教学改革侧重的是“教”而忽视了讲授对象。随着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而且其对知识的需求结构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也要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取与时代并进的新知识,不断地革新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法。本研究结合了日本一些高校的教学方法,就“教”与“学”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的教学知识体系


  “证券投资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我国的很多高校均有开设。课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和投资组合风险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就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内容而言,它本身就是人类的经验总结,并参照这些知识对证券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但是随着外部环境即金融市场的发展,交易方式也出现了不断的创新,技术分析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我们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陈旧,已经不能在当今的证券投资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性参考指标。


  (二)就业环境的转变


  我国进入新常态化以后伴随着中小企业或公司的转型,就业市场环境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发生了结构上的改变。这个变化就是从单纯的体力劳动力向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为了迎合新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要求大学生具备自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实践部分还不够多


  既然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上机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熟悉并掌握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产品的线上交易非常重要。但是,我校大课堂的授课方式普遍存在,所以很难做到人人有电脑用。


  在这个学期,该课程一共有48个课时,其中理论讲授课时是32个,实践课有16个。换句话说,在这48个课时里,理论知识的讲授占据了三分之二的课程。大部分的时间里是通过PPT为学生讲授理论性的东西。再加上我校的教育设施的严重不足,所以有些证券投资学课程干脆就没有上机实训环节。导致有些学生学完该课堂后对如何进行线上交易的操作仍就处于模糊的状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增加证券模拟实验教学环节。并在课后开展指导学生利用一些证券交易软件进行线上模拟交易实训。


  三、对策与建议


  (一)有效利用教育设备


  虽然“证券投资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在我校大课堂普遍存在,电脑不够用是常态化。因此,解决好教育资源的不足问题对今后的实践教学具有很大意义。


  教育设备不足问题不仅在我国国内高等院校中存在,而且在日本的一些高校也同样存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参照日本高校的做法。其方法就是课上老师带学生进行操作一遍,课后鼓励学生自己去电脑室进行模拟训练。因为设备有限所以日本的高校实行电脑室全天开放的制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表选择上机实训的时间,避免了大家一拥而上带来的电脑不够用问题,实现了电脑资源的有效使用。


  (二)强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教学当中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教学相长的优点,可以充分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相长的过程,讲台不是老师一个人的,只有通过互动式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课程的关键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案例交易说明和解释。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纯理论的知识点在讲授时可能会因为枯燥无味学生不愿听,更不要说理解了。但是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后,往往达到弥补这一不足之效。案例教学就是让听起来高大上的语言变得通俗化,让听者更容易理解其含义。只有听懂了,充分理解了才能发挥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有思考才会有问题的产生,通过师生间的问答最终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式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具体使用上,可以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案例教学,使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相互结合,呈现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同样,在日本的一些大学也有案例教学法,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案例不是视频而是报纸。具体做法就是,在备课的时候任课教师就必须把下节课所要用的案例复印好。上课的时候会拿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案例,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相关专业学科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更多的大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时代,缺乏语言的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这样的案例教学法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达到双重效果。第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在校期间不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那么对于学生找工作面试来说,语言表达可能成为一道“难题”。


  (三)推进讨论式教学模式


  逐步推进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日本讨论式教学模式被广泛使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体做法就是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由任课老师发给学生具体的教学任务,并具体地列出每一次研讨课的主题及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当然,讨论的主题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自拟与课程相关的主题。然后根据课程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参考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每一次的讨论课中,每位学生都必须结合相关理论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虽然讨论式教学完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但是这种模式在我院进行推广又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其限制就是对班级人数有一定的要求,班级人数太多的话不利于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展开。在国外讨论式教学通常是在人数不多的班级进行,而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一般来看班级人数大多是40到50人左右,所以如何有效地展开这种教学模式,需要任课老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换句话说,上课前作为任课老师必须做足课前准备,备学生、备教材。


  那么在我们学校就《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而言,可以在讲授的过程中把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讨论组,各组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针对股票分析及证券市场热点问题加以评论,然后汇总写出每个小组的报告,由每个小组组长或派出一名代表向大家汇报分析结果。然后任课老师就可以根据每个小组汇报的情况及结论进行点评,并将报告的表现纳入课程考核的参考。通过这种培养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将来走向就业岗位后,形成良好的处理问题的习惯。


  (四)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在我们国家有句俗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命根”。多少年来考试一直被作为判定学生成绩的唯一的方法。但是现如今我们学校已经向应用性人才培养方向转型,所以这种单方面的考核办法也应该逐渐地被打破。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也不例外。这个学期我使用的是吴晓求老师的教材,该教材一共有15个章节,理论性知识只不过占6个章节。如果是通过考试的办法来考查学生的话,考试的内容只能从这6个章节中选取。而且考试的问题也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比如说股票的发行,与其背一些文字的东西不如带领学生通过“中小企业路演网”先观看视频,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再做一遍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这样的案例教学在视觉上以及在听觉上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很深的印象,从而也充分体现了案例教学的独特之处。


  另外,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股票、基金、债券。既然和投资相关那么就不得不考虑投资的风险问题。关于投资风险组合的讲解虽然在教材的第10章有文字叙述,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利用同花顺软件来演示,并带领大家利用软件操作学习如何选择股票,如何降低投资风险,使教学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像这样的知识点,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考查方法来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我觉得就不太合适。


  传统的考查方法一般是建立在有标准答案的基础上制定的。但是有些内容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觉得不能仅仅用考试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该课程当中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对于这个内容完全可以借用日本一些大学的考查模式。其模式就是利用小论文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会大相径庭,如果仍旧用传统的考查办法就行不通。因此,只有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考核办法才可以综合性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三江学院是一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和投资专业的必修课,属于专业性、应用性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对证券投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证券投资的相关技巧,提高证券投资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年来伴随着企业转型,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纯理论性人才逐渐被技术性人才所代替。这就给偏重理论知识教育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我校的《证券投资学》教学工作来说,必须要迎合当今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系统性的课程再设计。


  (五)加强教师的自我能力培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他们对新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科书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所以,作为任课教师必须要与之俱进,通过不断学习获得各个方面的最新知识。其方法第一,就是要不断地进行科研,在科研中发现新知识;第二,教师要养成阅览互联网的习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力,丰富自己的内心;


  第三,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总之,通过调整《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将该门课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使之更符合当今三江学院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吴朝霞.关于高校本科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8).


  [2]张丽玲.应用型大学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2011,(03).


  [3]卢雯君.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14,(01).


  [4]张静,吴春贤.“证券投资学”创新实践教学探索[J].商业会计,2016,(08).


  [5]熊广勤.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58-59.


  作者简介:


  李根忠,男,山东省嘉祥人,三江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