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涉及高职18个大类的410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在培养目标与规格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提出的具体要求。
1教学标准对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的要求
教学标准把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其框架体系见图1。同时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通过课程体系的框架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金融、会计、法律等经济类基础课程,课程相对较少,符合高职学生学制相对较短的现实情况。核心课程主要针对商业银行柜员的应会的基本技能而开设,课程少而专,课程也非常新,体现的课程标准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教材图书融入要将金融行业企业发展的新制度、新法规、新业务、新产品、新做法的要求。专业选修课较多,同样围绕商业银行相关岗位所需的证券、保险、理财等技能而开设。
整个课程体系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强。主要针对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开设;二是突出了高教性,通过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的开设,使学生具备的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有较宽的知识面,为其向更高层次发展积累了必要条件;三是时代性强。这个特性尤其体现在专业核心课程上,这些课程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存在一个前提,校企合作和实训建设必须跟上课程的变化。
2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金融行业从本质上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金融行业对科技进步的吸收消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商业竞争的存在,加之对业务的保密性要求,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一般自己独立培训员工,这就造成了金融人才培养与金融机构对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在课程体系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2.1核心课程对实训要件要求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商业银行业务应用计算机的程度深入而广泛,原来采用手工完成的业务,现在大部分都已经采用计算机来完成,教学标准中核心课程主要围绕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而展开,这对核心课程教学需要的实训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够提供比较真实的业务场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业务环节的学习和理解就非常抽象,会严重制约学习效果,影响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科学技术推动了金融行业以计算机替代人工,同时也推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许多模拟教学软件制造商都开发出了针对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模拟教学软件,为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人才培养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商业银行模拟教学软件能够模拟商业银行真实的业务环境,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体现课程的开放性,探索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的探索,这实际上是对课程校内外实训条件的更高要求。
2.2基础课程对授课模式要求高
一般认为基础课程以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为主,而高职教学应该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对能力的培养应该贯彻到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有利条件是基础课程一般开设较早,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不利条件是基础课程一般教学内容比较成熟,一般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重视不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学生喜欢动手,思维活跃性强,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效果相对较差。
在基础课程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就对授课模式提高了较高的要求,因为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相对成熟,对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也相对比较容易。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根据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细化具体专业能力的目标,以基础课程的内容为载体,探索新的授课方式,建立反馈-改进机制。目前已经有教学软件制造商专门针对基础课程开发的实训教程,突出了能力培养,并充分利用了软件、实体沙盘等工具。但每个院校从应用到摸索出相对成熟的授课模式都还需要一个过程。
2.3选修课程对师资水平要求高
选修课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学标准中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相对较多,有12门,有些是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能力培养的延续,有些是商业银行相关业务能力的拓展,这些课程一般比较成熟,但选修课程较多,容易造成学生精力分散的问题;选修课程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不是核心课程,没有那么重要,就会造成在心理上不重视;另外,选修课程一般安排在高职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后期,由于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下降,也会制约选修课程教学效果。
这些困难就对选修课程的师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一,如何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丰富授课方式,提高课程对学生吸引力;第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选修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相应的调整,突出体现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核心能力的持续培养;第三,选修课程因为安排在中后期,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加入本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选修课程在不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议
金融行业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与高职院校金融人才培养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专业教学标准为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核心课程新,从改革到熟悉到满足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还需要一个优化过程,高职金融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应该从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推进师资水平建设几方面入手。
3.1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
专业教学标准中提出,为提高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以专业为单位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数字化网络为专业教学提供各类学习资源,2012年,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牵头,众多金融院校和金融企业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已经展开,这说明在国家层面已经开始重视高职金融专业资源库的建设,高职金融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在不断完善,在这种背景下,每个院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还应该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因为这是一个载体,可以将校内外实训基地、师资建设、社会服务等多项内容联系起来,并且每个院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都不一样,所处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也各有差异,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对专业建设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专业发展的规划。
3.2加强校地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应该定位在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就业面向是商业银行一线业务岗位,因此,将商业银行用人要求与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保持一致是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进行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而加强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校地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内在要求的主要途径,校地合作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与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自律组织,校企合作主要是高职院校与当地金融机构的合作,由于金融行业地位和业务的特殊性,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校企合作需要高职院校发挥主动性,丰富形式,不断拓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3.3推进师资水平建设
高职教育课程是核心,师资建设就是关键,专业教学标准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师资做出了要求,兼职教师比例应该不低于专业教学团队师资比较的50%,专任教师也应该具有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历,而目前,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任教师大多不具备相关岗位工作经历,因此,只能在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基础上,通过挂职锻炼等形式丰富专业方面的实践经历;兼职教师需要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和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兼职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时间和精力不足,这些可以通过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来进行协调。
作者:张国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财经贸易系 重庆涪陵 4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