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医患关系与我国卫生财政支出模式关系探讨

2016-12-30 11: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医患关系却出现了大幅的滑坡,医患纠纷一词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患方暴力伤医,诉讼天价赔偿;医方水平欠缺,重病不重人,缺少人文关怀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本文将以医患关系的本质和我国卫生财政支出的模式为切入点,尝试探讨两者间的关系并探索缓解医患间紧张关系的对策。

 

  1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政府对于医疗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下降,公立医院为了养活自己,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谋求经济效益上,由此产生了各种治疗名目和手段,同时医疗费用急剧增长。给患者的经济带来很大的负担,造成了看病贵的现状。而我们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又相对滞后,加剧了这一现象的严重化。据相关调查显示,42.21%的民众认为医患关系是买卖服务关系15.72%的民众认为医患关系是说不清,而认为医患关系是亲密合作关系的,仅占19.97%而对医生的调查结果则刚好相反,认为医患是亲密合作关系的占绝对优势。[1]由此医患关系不再和谐,而趋于紧张,甚至跌至低谷。影响我国医患关系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根本问题是经济利益问题,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为切入点来探讨医患关系。

 

  2 以经济学视角分析医患关系

 

  2.1 医患双方行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分析

 

  所谓理性经济人,是指个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为此,需要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得员工服从并为之效力。现实中的大多数人都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所以医患双方都会尽量选择有利于自己利益的行为,以最小的代价换去尽可能大的汇报。由此,双方产生了利益冲突。

 

  2.2 我国财政投入现状

 

  1980年后期,大部分公立医院全年开支的60%由政府支付,此后每年政府对于此项的投入都在不断减少。2009年时,此项投入仅占总运营费用的20%,医院必须承担起剩下的80%这样一个沉重的负担。而更为糟糕的是,还有一部分医院收到的政府财政投入,连基本运营费用的20%都无法达到。

 

  2012年我国政府对于医疗卫生的总投入为7 199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6.14%;而同期教育投入2.2万亿元。相比较而言,美国在医疗的投入占GDP17%

 

  2.3 我国财政收支分权制度的差异对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产生的影响

 

  我国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差异明显,支出分权远大于收入分权。这一政策的特点导致地方政府无法有效提供非经济类公共物品。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是受到中央政府的垂直控制,各种激励机制促使地方政府更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甚至损害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2],以求任期内的利益。

 

  已有的研究显示,我国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总体公共服务的影响不尽相同[3],根据转移支付的特点,联系它与公共服务本身的异同,应当开展检验计算予以验证。

 

  3 分析与论证

 

  3.1 建立模型、选取指标以及数据来源[4]

 

  我们选取来自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的数据,时间跨度为1997-2012年,从财政分权与人均财政卫生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两者之间产生的影响。数据采集于《中国财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固定效应模型ln(Rit)=β1+β2dirit+β3Xit+λ1+εit为计量模型进行检验。

 

  3.2 模型运算分析结果

 

  经过模型检验,我们得出结论,财政支出分权与收入分权的变异程度在我国各省份普遍较高。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之间的差异程度与数据来源地区的经济水平呈现反比趋势,包括如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发达地区;而收入与支出分权差异较大的地区包括青海、宁夏和甘肃等相对落后地区。

 

  4 结 语

 

  我国政府应当加大对于医疗的财政投入,同时逐步修改、完善医疗补偿机制。财政补助的对象从供方为主转向需方为主,补助的方式从提供服务转向购买服务[5],只有当医疗机构不再为维持自身运营而苦苦思考对策时,医疗机构才会走上正轨,考虑其开展工作的公益性,医疗机构也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才能从本质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从根本上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达成医院和患者双赢的结局。

 

  作者:蒋孝臻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2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