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保定市金融人才就业竞争力

2016-07-27 15: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一体化的财政金融服务体系,而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则有赖于大量高层次的金融人才。金融业作为资金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高层次人才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相关金融企业不断融入这一进程,高层次金融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契机下,保定市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建立高效毕业生就业机制,即政府、高校、企业和金融人才的四位一体机制,以提高保定市金融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并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前言

 

  20143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自此,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正式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而京津冀一体化也开始步入具体操作环节。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金融要素市场亟待建设,京津冀金融市场体系正在逐步推进中,致力于为三地生态环境保护、企业节能减排、海洋污染物交易以及个人排放源提供金融配套服务的同时,积极创新融资租赁业务模式。金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则需要大量高层次的金融人才。这些人才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对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换言之,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金融人才的储备和质量决定着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和潜力。因此,随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相关金融企业不断融入这一进程, 高层次金融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契机下,保定市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建立高效毕业生就业机制,建立政府、高校、企业和金融人才的四位一体机制,提高保定市金融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并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对高层次金融人才需求分析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而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则有赖于大量高层次的金融人才。目前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对金融人才需求呈现出以下特征:

 

  首先是金融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目前,保定市金融机构门类齐全、金融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和租赁公司业的快速发展, 都需要大量多样性的金融人才,包括营销人才、前台服务人员、基层机构管理人才、金融产品开发人才、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理财规划人才等。

 

  其次是金融人才需求的复合性。金融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中枢地位,因此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素质,并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此外,这些金融专业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金融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还应掌握计算机、法律、会计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操作, 具有用外语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

 

  再次是金融人才需求的层次性。河北省的《金融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3)》中提出了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具体目标, 即利用京津发达的金融市场, 建成京津冀两市一省的支付结算服务系统, 推动征信系统一体化、产权和票据市场一体化。在京津周围建设金融聚集区和金融服务区。加强与北京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和天津市创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的互动, 积极与其打造金融合作共同体。此目标体现了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所需的金融人才的种类众多,层次丰富:不仅需要大量的基础操作人员和支持型技术人员,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金融分析师、投资理财师、风险管理师等各类型中高端人才, 这样才能满足金融业务发展、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应用等需求。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保定市金融人才就业竞争力分析


  三、金融毕业生就业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和毕业生座谈会的方式,我们了解到目前保定市高等院校(以河北金融学院金融学本科毕业生为例)的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进入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工作,即便是进入企业工作,也是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财务工作。首先,在性别比例上,金融专业毕业生女生偏多,而女生大多愿意选择银行、国企等比较稳定的工作单位。其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求职单位多为银行、政府部门、国企等。再次,相当一部分金融专业的毕业生都会回到生源地求职。而金融类毕业生男生学习成绩与其毕业去向相关性不大,但是女生需要更好的成绩才能就业到比较满意的单位。

 

  另外,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也发现金融类企业选择高素质人才的金融专业毕业生占比例较大,其中,需要的高、精、尖专业人才在市场上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而复合型的专业金融人才更是极为紧缺。此外,拥有工作经验的金融专业毕业生会被优先考虑。最后,大多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选择男生,女生想要与男生差不多的职位,需要比男生更优秀。

 

  四、提高金融人才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通过对调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要提高保定市金融人才就业核心竞争力,提高金融人才的就业质量,从根本上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应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和金融人才四位一体的就业机制。

 

  第一,政府应该在政策和法规上给予引导和支持。保定市需要加强与京津两市的互动发展, 推进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构想, 并把实施人才战略、为金融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作为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

 

  第二,高校需要推动高等院校改革、创新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高等院校应从高层次金融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环节设置、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创新素质、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满足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需求。从保定市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对人才和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来看, 京津冀金融一体化过程中既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研究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高端经营管理人才, 也需要大批适应第一线实际工作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骨干人才。这就客观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方法,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具有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第三,保定市用人单位层面应该加强与高校的有效互动。对用人单位而言,一方面,要从实际发展需要出发,制定适合本企业更为需求的人才招聘标准、考核程序和流程,不能过度消费人才;另一方面,还要与高校保持双向有效互动,在加强技术合作和交流的同时,应将就业指导带到校园中,通过宣讲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向毕业生宣扬其企业理念及所需人才类型,帮助高校学生及早明确就业目标。企业的加盟,既提升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其自身也能够得到高校的智力支持。

 

  第四,金融专业学生应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实际就业能力。金融人才应具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掌握新的金融技能的能力。

 

  五、总结

 

  目前,我国金融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尤其是京津冀一体化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更是需要高层次的金融人才。因此,保定高校应根据我国金融改革形势,适应国际化、市场化、一体化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一流的现代化的金融人才,以提升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而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和金融人才四位一体的就业机制,有利于提高保定市金融人才的核心就业竞争力,能为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推动保定市经济发展。

 

  作者:么会玉 杨国藏 来源:智富时代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