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论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

2016-06-29 16: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我国县域财政可以被视为是最基础的地区财政,县域地区财政是否稳定对当地经济以及政府工作能否正常运营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对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保证其稳健运行,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本文以德化县财政经济为基础对此课题进行探究,着重讨论了2014德化县财政经济状况,之后引出了县域地区财政金融经济发展的几点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有针对的建议,确保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健康发展。

 

  一、县域地区经济财政的职能与作用

 

  我国的县制萌芽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定制于秦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县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域实体,截至20141231,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有2854个,县域经济GDP5.7万亿元, 占全国GDP54.5%。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对县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视。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使用县域经济这一概念,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县域财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支撑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县域财政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只有县域财政搞活了,财源充裕了,地方经济才能振兴,国家财政的振兴也才真正有望。县域财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一是资源配置。县域财政采取转移支付、税收优惠政策等手段促进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通过财政投资手段提供公共商品等达到合理资源配置。

 

  二是收入分配。县域财政为确定县域政府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通过税收转移支付、提供公共服务资金、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公共支出等措施,实现对市场经济收入的再分配,社会事业的发展支持。

 

  三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包括直接投资办企业、上项目来发展县域经济;包括综合运用国债、税收、财政贴息等多种政策手段和经济杠杆等来调控县域经济,培育和发展县域经济的各类市场主体,为它们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德化县财政经济发展状况

 

  2014年德化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下同)11%;实现工业总产值254.51亿元(其中陶瓷产值177.15亿元,占86%),增长16.2%;农业总产值19.1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57.3亿元,增长8%;文化产业增加值53.24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14.92亿元,比上年增收0.91亿元,增长6.5%,增速放缓。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1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1%,比上年增收0.94亿元,增长10.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8.93亿元,增长8%。全县税收收入12.1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81.3%,下降0.3%。其中增值税收入4.09亿元,比去年下降3.5%;企业所得税收入2.1亿元,比去年增长5.3%;营业税收入2.28亿元,比去年增长7.5%;个人所得税收入1.09亿元,比去年增长10%;其他税种收入2.57亿元, 比去年下降8.9%;

 

  同时,民生支出14.51亿元,同比增加1.04亿元,增长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6%;在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况方面,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6.76亿元,比去年下降34.2%,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含计提部分)6.15亿元,比去年下降37.6%;残疾人保障金收入0.02亿元,比去年下降1.4%;政府性基金支出7.47亿元,比去年下降33%,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6.35亿元,比去年下降37.7%。从这些指标和实际情况分析如下:第一,收入。陶瓷产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是主要支柱税收来源,也显出出税收来源单一的缺陷;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财政收入增长缺乏有效支撑,财税等增速放缓。第二,支出。刚性支出需求大,特别是民生支出比重不断提高,各级出台提标扩面政策多,民生、法定投入、城市管理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收支矛盾仍较为突出。

 

  三、现阶段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

 

  1.财权与事责缺乏统一性

 论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

  1994的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的财政收入及其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得到提高,致使县财政主体税种缺乏、财政收入及其占比逐渐下降,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呈下降态势,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县财政收入增幅及占比明显下降,收入上移,财力层层集中,很多县域财政收入过分依赖房地产发展。在财权向上集中的同时, 存在事责下移的倾向,即部分以前由上级财政负担的财政支出全部或部分下放给地方政府,从而加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县域财政的困难。 其中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成为分析县域财政支出的重头戏,如德化县2014年全县财政民生支出14.51亿元,占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6%

 

  2.县域财政经济发展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从县域财政经济发展角度出发,现阶段很多地区财政都过于注重对刚性支出的投入,在促进经济发展投入上明显不够,没发挥好财政资金酵母作用,一些好的项目经常会因为资金不足而搁浅。同时,在财源培植上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出台支持企业增产增效实质性政策不多,没有着力破解建设资金瓶颈问题,对公共财政职能调整滞缓,越位与缺位并存,致使财政经济发展空间受限,凸现出大多数县域经济社会协调或可持续发展的困难。

 

  3.县域财政经济发展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县域地区财政监管部门是国家财政监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财政经济发展呈日益复杂化趋势,监管关口必须前移。县域财政监督管理侧重点不够突出,人员不足、工作量过大等致使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缓慢、效果不明显等,阻碍了通过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作用发挥。

 

  四、对于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1.建立并完善县域财政经济发展保障机制

 

  首先,取消分税制财政体制中的老体制上缴,实现真正的财政体制并轨运行,要在现行税制框架内,调减增值税中各级政府的分成比例,做强做实县级财政,提高县级财政保障能力。其次,中央、省、市政府要按照缺口上移、财力下移的原则,对县域财力最低保障进行测算,加大对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在对县域人均财力标准进行测算时,应当在保工资和保运转等支出责任基础上进行测算,降低财政供养系数,保证县域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不发达县域财政经济稳定运行。

 

  2.加大对县域财政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

 

  运用财政手段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并积极培植财源这一关键点。第一,充分结合当地情况有针对性的出台扶持政策,强化政策激励导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对创新服务企业载体,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以德化县为例,县政府几年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培育陶瓷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措施》《关于鼓励陶瓷企业购置机械设备的扶持措施》《关于推动非上市企业进入场外市场挂牌融资工作的扶持措施》等支持企业增产增效。

 

  第二,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县域政府不仅要积极对国有资产资源以及运作经营性土地进行整合实现企业规模化,而且还应当积极争取政府债券资金支持,为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拉大城市框架。第三,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有针对性的制定引资项目一系列协议,吸引外界资金前来投资,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大新兴财税源的培育力度,实现县域经济多元化,壮大经济总量。

 

  3.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

 

  一是提高均等化转移支付比重,降低非均等化转移支付比重,尤其是要逐步减少专项类转移支付,通过转移支付比重的调整,将财政专项资金从其他资金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管理,及时控制和防范潜在风险的发生,尽可能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应当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对转移支付的政策目标、资金来源、核算标准、分配程序、分配公式等进一步健全规范,确保公共财政下的转移支付有法可依。三是增强监管手段。在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以及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的管理上要实现系统化管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信息数据库等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把财力向基层及公共需求倾斜,避免县域地区财政在资金使用上过于随意,间接促进县域财政健康运行。

 

  4.完善县级财政经济发展监管机制

 

  首先,县域财政经济发展监管部门应当明确监督管理工作侧重点,深入探究该地区所需监管内容;其次,监管部门应当加派人员来开展监管工作,不仅要针对各部门所反馈的信息材料进行监管,更要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开展此项工作,跟踪资金去向。同时,监管部门还可以采取项目事前探究可行性、事中掌握项目进度以及事后评价相结合的监管方式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起到促进财政经济发展的目的。

 

  作者:林明花 来源:中国经贸 2016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